
天氣轉涼,入夜時分,一些風濕病患者開始周身酸痛。醫學研究表明,空氣的溫度、濕度與大氣壓力等均會影響風濕病的癥狀,而女性似乎比男性更能感應氣候的轉變。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類疾病專業委員會專家白人驍說,風濕病是常見病、多發病,且纏綿難愈。加強對風濕病防治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中醫認為,風濕病是由于風、寒、濕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脈,使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專家稱,要有效預防風濕病,首先不要受涼感冒,并且注意增強體質,不能太疲勞。另外,居住環境不能太潮濕,盡量避免在這樣的環境下長時間工作。在飲食上,則要少吃太油膩的食物。
德國聯邦健康信息和消費者保護協會的專家近日建議,風濕病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切勿忽視“對癥進食”,特別是要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量。他們認為,雞蛋和動物內臟都應是風濕病患者禁忌的食品,而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以及各種香腸,每周最多吃一到兩次,每次不超過100克。這是因為動物脂肪中含有大量容易引起關節發炎的物質,過多進食會加重風濕病患者的病情。
專家們指出,低脂牛奶、奶制品和魚肉是風濕病患者的理想食品。特別是魚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成分,可以緩解病人由于關節腫脹帶來的疼痛感。另外,風濕病患者應多了解有關營養方面的知識,有利于康復:
1.可減輕發炎的食物
風濕病多因炎癥反應造成,而這種反應的“罪魁禍首”就是前列腺素。有些來自動物油的脂肪酸是加重炎癥反應的前列腺素,所以在烹調時,應避免使用動物油。不飽和脂肪酸可阻止前列腺素產生,減輕發炎,其最佳來源是鮭魚、大比目魚、鯡魚、沙丁魚等深海魚類。
2.富有類黃酮素的食物
類黃酮素又稱為維生素P,可強化關節膠原蛋白,同時維護微血管功能,調節其滲透力,減緩發炎的反應。我們可從下列食品中吸取類黃酮素:柑橘、草莓、櫻桃、李子、綠茶、全谷類。
3.含抗氧化劑的食物
抗氧化劑可減輕發炎。含抗氧化劑胡蘿卜素的食物有杏、桃、芒果、木瓜、南瓜、菠菜、番薯等;含維生素E的有麥芽、葵花籽、杏仁、腰果、花生、植物油;含微量元素硒的有大蒜、洋蔥、海產類、全谷類;含鋅與錳的有肉類、海產類、牛奶、蛋、大豆等。
4.補充因使用止痛消炎藥及類固醇而營養流失的食品
風濕病人可能因長期服用止痛消炎藥或類固醇,造成維生素C、葉酸、鋅、鐵、鉀及磷等營養素的流失,因此必須多從以下食物中予以補充:動物肝臟、肉類、禽蛋、豆類等含豐富鐵質;瘦肉、馬鈴薯、香蕉、干果含豐富的鉀;魚、家禽、黃豆、脫脂牛奶等含磷豐富。
此外,有些病人看到風濕病病情好轉,便不按照醫生指示,擅自減少每日服用的藥量,殊不知這可能使病情復發或加重。需服用非類固醇抗炎止痛藥物的病人,可能面對引發腸胃病的副作用,隨著天氣轉涼,腸胃出血的機會增多,吃藥時應在飯后即刻或飯中與食物并用,必要時可添加胃藥或選擇新型非類固醇抗炎止痛藥,可避免腸胃及腎毒性副作用。
風濕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耐力較差,平時較容易感覺疲勞,應多補充熱量,更需要充足的睡眠與休息,還應配合適當的運動,如伸展體操、散步等。關節多活動,就可減少其僵硬與無力。熱水澡或浸泡熱浴,對舒緩關節肌肉的僵硬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