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季節轉換之際,正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發病高峰期。據呼吸科專家介紹,該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氣腫,是世界范圍內常見多發病。在我國,慢性呼吸道疾病高居城市疾病死亡率排名的第四位,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容易遭到肺炎球菌的侵襲而感染肺炎。專家說,發病高峰期時,兒童及老年人發病率較高,一般人群當身體疲勞、受涼、感冒及抵抗力降低時,也易感染。
為此專家告誡說,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要以預防為主,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而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注射疫苗以及整治大氣污染環境等,都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手段。
誘發“慢阻肺”急性發作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如鼻病毒、流感桿菌等微生物均可誘發和加劇慢性支氣管炎。少數患者可由氣胸、肺栓塞及藥物使用不當引起。而吸煙可損害支氣管上皮纖毛,削弱肺泡吞噬細胞的吞噬、滅菌功能,還能誘發支氣管痙攣和增加氣道阻力。大氣污染,如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化學氣體,或煙霧、煤灰塵和部分農作物粉塵等,對支氣管均有刺激和毒性作用。過敏和某些致敏因素如花粉等,可使氣道反應性增加。為了有效減少“慢阻肺”的急性發作,平時應預防在先,具體可注意以下幾方面:
1.積極防止呼吸道感染。深秋以后要注意防寒保暖,出門時衣服要穿暖,還可加用圍巾、手套御寒。因為冷空氣會降低局部抵抗力,導致機體易受細菌侵襲而發病。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多開門窗,以減少居室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濃度。據測定,秋冬時節不常開窗換氣的室內,每立方米空氣中細菌總數可多達9000個~15000個,遠遠超過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而經常通風換氣的室內,每立方米空氣中的細菌總數只有1500個~4000個,低于衛生標準,室內氧氣的含量也很正常。
2.在緩解期有輕微咳嗽、咳痰時,可服溫和鎮咳藥物,如棕銨合劑等。應避免服用強力鎮咳藥,因這些藥可導致痰液潴留,加重病菌感染和氣道阻力。同時可服用祛痰藥物,如乙酰半胱氨酸等,有利于減少痰液黏稠度和分泌物,改善氣流受阻程度。如痰不多,咳喘不明顯時則不必使用祛痰藥物。
3.若開始出現氣急癥狀,即應進行康復治療,包括運用呼吸阻力鍛煉、縮唇呼吸以及氧療等方式。
A.縮唇呼吸 經鼻吸氣,然后縮攏口唇呼氣,即為縮唇呼吸。進行這種呼吸時,氣道內壓升高,有助于防止小氣道陷閉,幫助新鮮空氣吸入,糾正體內二氧化碳潴留,減少呼氣時肺內殘余氣體。
B.遞增性呼吸阻力鍛煉 “慢阻肺”因肋間肌和膈肌虛弱而使呼吸肌力減退,呼吸鍛煉有助于增強呼吸肌力,預防呼吸肌疲勞和衰竭。患者使用呼吸阻力器鍛煉時,每天可做3次,每次15分鐘,并在鍛煉過程中逐漸增強呼吸阻力。
4.緩解期還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免疫調節劑和疫苗,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減少“慢阻肺“的急性發作。
保肺小處方
平時常服豬肺,也有保肺之功能。豬肺微寒無毒,可防治肺虛咳嗽、咯血。煮食、煎湯或入丸劑均可。根據具體情況,患者可按照病情,選擇下列食用方法:
◎湯療豬肺燉湯,服湯。
◎粥療豬肺麻油炒熟,送粥服。
◎汁療豬肺與梨汁、藕汁、鮮葡萄汁等煎煮食用。
◎藥療豬肺與麻黃根共燉湯服。
◎丸療豬肺焙干研末,可入百合、紫河車等藥作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