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房賦予女性特有的美麗和曲線,賜予女性得以哺育兒女、感受為人之母的喜悅與自豪的途徑。然而乳房的惡性腫瘤——乳腺癌,帶給女性的卻是病痛甚至死亡。
在過去的25年中,乳腺癌的發病率增加了51%,成為危害女性健康的“危險殺手”。如今,全球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100萬人,每年死于這種疾病的人數高達20萬。
在我國,乳腺疾病發病率增長趨勢也是驚人的。2003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對江、浙、滬、魯等地的56565名婦女進行的乳腺普查顯示,乳腺癌患者為71/10萬,而1997年的數據只有42/10萬;普查還發現,小葉增生、纖維腺瘤、囊腫等乳腺疾病的發病率也在上升,檢出率高達60%左右。
不良生活方式導致乳腺癌高發
營養失衡 脂肪飲食可以大大增加乳腺癌的幾率;而飲食中高蛋白質的攝入,引起雌激素水平的提高,延長雌激素對乳腺上皮的刺激,也增加了乳腺癌的危險性。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認為,目前上海女性的飲食結構西方化,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的飲食習慣和上海地區乳腺癌高發有著密切關系。上海學生中肥胖率逐年上升,女性營養過剩、體重超重使成年后乳腺癌的發病危險性增加。超重也可以使月經初潮提前,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指數。
外源性雌激素過量 經常使用激素用品,也可能是造成女性乳腺癌增多的原因。雌激素會刺激乳房腺體上皮細胞過度增生,那些在更年期長期過量服用雌激素的女性、經常服用含高比例激素成分的保健營養品的女性、長年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而且我們周圍潛伏著不少此類“殺手”:加入雌激素以達到嫩膚效果的美容品,用雌激素喂養長大的雞、牛等肉類都可以使體內雌激素水平長期偏高,導致乳腺癌發病的增加。
不良習慣 吸煙、飲酒、熬夜、起居無規律等都會影響內分泌水平和身體的修復、抗病能力。一個年輕婦女每周飲酒3次~6次,如每次按250毫升的啤酒或185毫升的烈性酒計算,其日后患乳腺癌的危險將增加30%~60%。
快速的城市節奏和日益增加的壓力,不懂得調節心理健康,常常被壓力和不愉快情緒包圍中的女性容易患上乳腺癌。
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是控制乳腺癌的關鍵
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治乳腺癌呢?專家認為,關鍵就在“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因為只要及早發現,96%以上的乳腺癌是可以治療的,可免除乳房切除的痛苦,許多生命也有可能因此得到拯救。專家提醒:女性務必高度重視乳腺疾病普查,這是降低乳腺癌發病率與死亡率最有效的手段。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乳腺科袁永熙教授說,有關醫學資料顯示,乳腺普查檢出的乳腺癌中早期癌的比例占57.5%,而非普查查出的癌癥中早期癌的比例只占25.1%,多數是中晚期癌癥。普查查出的癌癥中腋淋巴結無癌轉移的比例占70.8%,而非普查查出的癌癥中腋淋巴結無癌細胞轉移的比例僅占55.8%,約45%已轉移。數據上顯示的這種差異,說明堅持定期普查是癌腫早發現早治療的唯一途徑。
由于目前乳腺疾病的發病趨勢之一就是低齡化,因此醫生建議,女性從20歲開始就要重視乳房的健康。40歲以上的婦女每年要進行一次普查,40歲以下的婦女至少每3年檢查一次。有乳腺癌家族病史的婦女更應該盡早開始接受檢查。此外,在成年期體重增加20千克以上的婦女,在絕經后患乳腺癌的概率是其他婦女的兩倍。生育后體重不能恢復生育前水平的婦女也應該格外當心。
目前,國內已有一些醫療機構定期在開展乳腺疾病普查工作。11月6日~11月30日,長寧區婦聯和上海真愛女子醫院將聯合主辦一場名為“關愛乳房健康,拒絕乳腺疾病”的大型公益普查活動。屆時將推出包括乳房彩色B超、鉬靶檢查在內的多項減費或免費檢測項目。
除了去醫院,自己檢查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專家建議,20歲以上的女性應該把乳房自查作為日常乳房護理的一部分,每月檢查一次,一般在月經結束后的7天~10天內進行。方法是:面對鏡子,先檢查乳房外觀,看皮膚有無橘皮樣皺縮和酒窩狀改變,乳頭是否內陷、回縮或抬高。然后一側手指并攏,平放于乳房上,依次輕柔地觸摸,可沿著順時針方向,也可沿著逆時針方向進行,先由內側到外側,注意切勿重按。最后擠壓乳頭,看是否流出血性液體或褐色、暗紅色、淡黃色液體。若發現異常,如乳房有異常腫塊、非哺乳期乳頭有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和上肢水腫,就需要立即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