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溫偏低,晝夜溫差變化莫測,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是各種急慢性疾病的高發期與危險期。因而我們提倡防寒保暖,即夜間重點控制與調節好室內的溫度,白晝則通過衣服來保持和調節好體溫。
夜管屋
有關檢測顯示,在不使用空調的情況下,冬季室內外的溫差在夜里可達10攝氏度之多,此時人體的熱量將通過輻射、傳導等形式向外墻、屋外散失。因此,為了保護人體的熱量,除了必須維持一定的室內溫度之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必須盡可能減少人體熱量的輻射與傳導。為了減少人體熱量的過度散失,需注意這樣幾點:
保持必要的室內溫度,以18攝氏度~19攝氏度為理想,老人和病人可選擇在22攝氏度左右或略高些。
應避免門對門的風流直穿,可在門口設置玄關或安放屏風,將風速控制在2米~3米/秒,這樣既能保證空氣的流通,又可維持室內溫度的恒定。
床鋪的位置一般不宜靠窗、墻,尤其是直接暴露在馬路、街道、室外的外墻,因為冰冷的水泥墻面、徹骨的室外低溫,最容易造成人體的熱量丟失。
偏高的室內濕度,會加快熱量的傳導,也是導致室溫降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被褥、睡衣應經常曬曬太陽,以保持干燥溫暖。
晝管衣
冬季白天的氣溫雖比夜間高,但由于難以控制周圍環境溫度的變化,即便在中央空調恒溫環境中,因每個人對溫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人體就需要通過調節衣服質地的厚薄、件數的多少,來維持身體所需要的適宜溫度。
冬季衣服在防寒保暖上應注意這樣幾點:
衣服的通氣性、導熱性越小,含氣量越大,保溫效果越好。
人體軀干部皮膚與衣服最里層之間的較標準和舒適的溫度在32攝氏度左右、濕度在50%左右,在內衣選擇上要柔軟舒適,外衣須擋風保溫,領子、袖口等活動多、易透氣的部位,應寬松和便于封閉。
冬季服裝的防寒保暖,還應特別重視四肢末端的服飾配套部分,如手套、鞋襪等。學會用服裝這個人為的氣候調節器,來控制自身的體溫、散熱系數,以適應溫差,維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