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武
在一般區域經濟研究中,通常把我國劃分為六大經濟區域,即東北、西北、華北、華中、西南、華東。從整體上看,經濟區域的布局明顯呈現出東、中、西梯度分布,東部發達的華北地區、華東地區和東北地區憑借自身優勢吸引大量人才、資金技術,已經形成了像京津唐、滬寧杭、遼中南和珠江三角洲等完善的區域經濟帶。相比之下,中西部就明顯落后了。目前,東部地區已經靠多年的積累形成了很難超越的比較經濟優勢。而西部除了能源占有優勢外,其他生產性工業都相對落后,另外宏觀經濟態勢表現出明顯的供過于求的買方市場。如果中西部地區單純依靠傳統工業由弱變強顯然難度比較大,而在以信息化為特征的新經濟中,信息產業創造的價值在國民經濟中比重越來越大,從產品構成角度來看,成本就越來越體現在信息的價值上。在這種情況下,比較經濟優勢已經不能以傳統方法來衡量。因此,中西部要發展,要縮小東西差距,做好國家信息化政策是西部大開發中的重要一環,是西部變強的關鍵。
信息集中發展階段——信息極化
信息具有共享性、流動性和衍生性特點,這就決定了信息極化發展的趨勢。所謂信息極化發展,借用了傳統區域經濟學理論,是指信息從信息稀薄地區流向稠密地區,形成區域性信息中心。流動性為信息極化提供了可能,共享性使信息極化成為必須,而信息極化過程又是信息衍生的過程,極化促進衍生,衍生加強極化。信息極化中信息對經濟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這類現象在當今經濟信息化發展中屢見不鮮。如美國的硅谷,集中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信息精銳,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具有誘惑力的信息經濟極點。在我國這種現象也有所表現,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正在逐步發展成為我國首先極化的信息經濟極點。
根據傳統區域經濟學理論,勞動力隨著經濟的發展從第一產業流向第二產業,經濟進一步發展會導致勞動力流向第三產業。可見,隨著經濟的信息化發展,勞動力會逐漸地流向信息產業,并且在發展的初期會不斷地走向集中。從空間角度來看,由于極化剩數的作用,極化地區無疑對信息人才更具有感召力,人才、信息技術、資金會源源不斷地回流到極點。這是區域經濟信息化發展階段的必然趨勢。
信息經濟成熟階段——信息擴散
在考察整個信息化過程時,應該進一步考核長期因素和信息極化對信息利用率的影響。
1.長期因素。信息既然作為經濟的一個要素,長期來看它同其他生產要素一樣,其邊際生產率是遞減的,也就是說信息的作用不是無限的,而人們對信息作用的評價以及信息不斷老化帶來的副作用,會使人們對信息作用的期望值隨著其信息占有量的增長而下降。當人們持有適量的信息時會感到信息充分而且利用率較高,當信息持有量超過某一個限度時,人們就會對信息進行選擇,盡可能地使用自己熟悉的信息和技術。
2.信息聚集的副作用。信息的成本主要表現在其傳輸和查詢成本上,在信息聚集的條件下,信息的查詢成本是主要的成本,即信息聚集造成的信息檢索費用高昂。近年來,社會上廣泛談論的信息爆炸就是信息集聚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在無邊無際的信息海洋中,個體可以利用的信息是微乎其微的,被動地持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從而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利用有用信息的成本。所以信息聚集應當有限度,當信息處于適當的集中程度時,信息給經濟帶來的效用是最大的,而這時信息的平均成本是最低的。當信息利用率下降到信息集聚的臨界點時,信息將不再集聚,而會向相反方向發展,即信息要進入擴散階段。這是因為,雖然信息不再集聚,但信息量卻由于信息的衍生作用而不斷增大,如果沒有外部的消化,信息在緊急系統中將受到負面影響。
從以上的分析中得出,信息化的過程是一個信息流向問題,它符合倒U模型。在信息化初期和發展階段信息利用率極化作用明顯,到達臨界點后信息擴散作用將凸現,從而逐漸縮小周圍地區同信息化極點的差距。可見區域經濟信息化過程是一個不均衡發展的過程。周圍地區同極點的差距先是逐漸拉大,達到某一極點時差距就會自動縮小。
區域經濟信息化的基本路徑
由于東部地區信息化發展相對成熟,下面以西部地區為重點指出信息化發展的基本路徑:
支援西部信息化建設,實現東西平衡發展
沿海地區已開始逐步走向信息化社會,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已經制定出了面向知識經濟時代的高科技發展計劃,上海更是提出了在全國率先建立“知識經濟先行區”的規劃。在這種情況下,西部地區必須著力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極點。國家已明確提出將西安、重慶兩個城市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城市。在這兩座城市帶動區域傳統產業發展的同時,千萬不可忽略信息化建設。因為相比較而言,這兩個城市信息化程度明顯低于東部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城市。無論從硬件基礎設施還是以人才為基本特征的軟件條件都比較落后。一方面,由于東部先發展起來的信息化極點具有極強大的吸引力,使得西部本來就已匱乏的用于信息化建設的資金向東部流去;另一方面,信息科技人才往往“孔雀東南飛”,尋找更適合其創業的基地。這樣無疑使得西部信息化建設工程的啟動舉步維艱,因此西部地區要想在信息化浪潮中有所作為,就必須根據其自身特點,借助其現有優勢,加速信息化建設。
國家應加大西部發展力度的政策傾斜,為西部開發創造有利條件。國家應協調東西部信息化建設,通過政策和財政扶持全面啟動西部核心城市信息化的工程。第一,要對西部地區從事信息產業投資的企業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增強西部在同東部競爭資金流入中的實力,鼓勵各企業、組織和個人到西部投資。第二,國家財政投入的扶持。信息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其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是巨大的,而其投資回報又是緩慢的,因此必須依靠國家財力解決。鋪設以幾個大城市為核心的信息傳播網絡,搞好西部廣播電視等信息傳播設施建設,這是啟動西部信息化的基礎和必要準備。第三,要做好信息人才的培養工作,鼓勵優秀大學生、研究生進入西部工作,并搞好信息工作者的在職培訓工作。
認識信息化的特點,由點到面逐步實現全區域的信息化
根據信息化的特點,可以說在單獨的一個區域內必須實行核心城市先發展進而帶動周圍地區共同進步的非均衡發展策略。全區域同時實現信息化是不現實的。盡管我國目前信息化發展的程度沒有達到擴散的階段,但是區域與區域之間、區域內部不同城市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的信息化差距的存在仍然導致信息從高密度地區向低密度地區的逆向流動。因此,各區域只有順應這種趨勢,把握好信息集聚的“度”,在適當的時候就會出現信息化的擴散發展,從而使整個區域全面進步,信息化極點由核心城市擴展到大城市再擴展到中小城市并進一步延伸到廣大農村,建立起全國貫通的信息網絡,實現全面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