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體制改革,是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這將對各方面的改革和經濟建設產生重大的影響。充分認識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于深化改革,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原有的投資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打破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資模式,初步形成了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渠道、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新格局。但同時,投資體制中還存在著企業投資決策權沒有完全落實、政府投資管理和投資決策不夠規范、企業和銀行投資機制不夠完善,投資宏觀調控能力有待加強等問題。
尤其是在我國的投資管理體制中,投資建設項目失誤和損失嚴重一直是個痼疾。近年來,項目投資越來越大,資金浪費也隨之增多。據統計,從1958年至2001年我國投資項目失誤率接近投資項目的50%。“八五”期間,我國中型以上項目的成功率為58%,不成功率為42%,投資失敗多由政策操作失誤所致。
多年來,國家投資項目建設與管理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現行投資管理體制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我國項目建設監管體制和運行機制尚未建成。跑過項目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一個投資項目的審批要過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開工報告這三道大關,等到批下來,最快也要一、二年的時間,錯過了機會,丟失了市場,遲滯了發展。
新出臺的改革方案要點之一,就是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要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對企業不使用政府投資建設的項目,不再實行審批制,區別不同情況實行核準制和備案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市場來配置資源,使資源配置更優化。
投資體制改革要解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政府投資管理體制與方案相配套,還將制定一系列文件和實施細則,今后,政府投資將主要用于關系國家安全和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經濟和社會領域。
投資的不經營,建設的不管理,決策的不負責,企業、政府、銀行互相牽制、推諉,投資效益絕對高不了。據統計,9個省的37個污水處理項目,總投資58.4億元,有15個未按計劃開工或完工,16個完工項目中,7個達不到設計要求,項目效益難以發揮。再有,有關部門2002年對國內18個重點機場和38個支線機場建設管理審計時發現,大部分機場虧損嚴重,經營困難,已竣工投產的12個重點機場中有9個虧損。38個支線機構有37個虧損。究其原因是投資建設與經營管理相脫節,地方政府參與項目決策和建議,但2/3的機場建成后由民航經營管理,難以形成決策責任機制和風險約束機制。而銀行則形成了不少數量的呆壞賬。今后銀行要獨立審貸,自己承擔風險了。
這次政府投資體制 改革將有利于企業、政府、銀行提高效益。政府干政府的事,企業干企業的事,銀行干銀行的事,這樣都能提高投資效益。我理解這次投資體制改革將涇渭分明,國家投資的由國家批,企業的投資由企業自己決策。總之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