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田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將不斷擴大,不但在經濟系統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社會系統中的作用也會日益增強。因此在非公有制企業內,必須有黨的聲音,黨的活動,發揮黨組織的作用,為打牢黨的階級基礎而及時掌握情況,應對變化,從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振興區現有非公有制企業605家,建立黨組織的有153家。其中黨委建制10家,黨總支建制3家,黨支部建制113家,27家私營企業成立了7個聯合支部。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在全區經濟總的比重已上升到90%左右。振興區委站在發展和穩定的高度,堅持“單位黨建”與“區域黨建”相結合,組織覆蓋與工作覆蓋相結合,擴大覆蓋與增強凝聚力相結合,努力構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新體制和新機制,使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得到不斷拓展和深化。
一、加強領導,形成全面覆蓋的組織網絡
落實責任。為了增強區各級黨組織做好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責任感,加大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力度,區委把“包企業、包項目”納入區委領導“五包”責任之中,保證區委領導經常與重點企業聯系,及時對黨建工作進行指導。
在各鎮街建立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委員會,做到對轄區內的所有非公有制企業全覆蓋。各鎮街的非公有制企業黨委,由主抓經濟的黨委副主任擔任黨委書記,由經濟口的黨委干部擔任副書記,讓他們在開展本職工作的同時抓好企業黨建工作,對已經建組的企業黨組織工作進行指導,在暫不符合建組條件的企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接受員工的入黨申請、接轉職工黨員的組織關系,開展活動等,保證每個企業都有黨的活動。
二、加強服務,形成向黨靠攏的黨建工作氛圍
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不僅是發展經濟的需要,也是為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創造有利條件的政治需要。
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進行指導。對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建工作,不能下命令,下指標,要改變大包大攬、指手畫腳式的舊的黨建工作領導方式,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指導和扶持,為非公有制黨建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做好非公有制企業業主的思想工作。我們采取了因人而異的教育工作。一種是業主來自國企的,直接進行宣傳教育;對意識形態不分明的業主,曉之以理;對立場比較頑固的業主,先做好業主身邊骨干(中方代表、家族成員、管理層)的工作,然后把員工中的黨員組織起來,統一他們的思想。經過耐心的思想工作,結果得到了業主的理解。
認真解決非公有制企業的困難。在上級黨組織不掌握企業的人權、物權、財權的情況下,要對企業黨組織實行有效的領導,取得業主的支持,必須能在解決企業困難中發揮作用。我區除大力加強“軟環境”建設外,還著重在解決企業具體困難上下功夫,為企業提供貼身服務,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三、努力創新,形成多樣化的管理體制和建組形式
非公有制企業是在市場經濟規則下生存和發展的,非公有制黨建工作也要積極適應市場經濟的節拍、采用某些市場經濟手段來開展。為此,我區建立了非公有制企業建組工作“屬地”(即隸屬于地方黨委和社區黨組織)、“屬條”(隸屬于上級主管部門黨組織)、“屬資”(即以資產為紐帶,由投資、主辦新的經濟組織的單位黨組織主管這些組織的黨建工作)、“屬業”(即由行業協會黨組織主管本行業這些組織的黨建工作)等多種方式,形成了覆蓋全區、上下貫通的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管理體系。
創新黨的組織設置形式,使黨的工作進入市場之門、公司之門、黨員心靈之門。1998年,我區首先在新力市場建立了行業黨組織,使組織覆蓋與工作覆蓋得到了有機結合。此后,產業聯合黨組織、園區黨支部等相繼建立,實現了黨組織在各類企業的滲透和發展。
四、注重結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我們黨歷來就有政治優勢、政策優勢、組織優勢、宣傳優勢和群眾路線優勢。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如果充分運用好這些優勢,做好結合工作,就能有效地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增強黨建工作的合力。
把黨建工作貫穿到企業文化中。黨的目標與企業文化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在企業中開展了“崗位練兵”、勞動競賽等活動,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高。企業黨組織在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多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也協調企業主為員工爭取利益,實現了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探索企業黨建與社區黨建的有效結合。依托社區黨組織,充分利用社區的黨建資源,把部分應該在企業內開展的黨員教育、管理轉到社區進行。我區多數企業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成了共建關系。一些社區還對在職黨員進行了登記,通過黨員夜校對在職黨員進行教育,并讓在職黨員享受社區黨員的免費體檢、醫療優惠等待遇,提高了企業黨建和社區黨建資源的利用率,提高了黨建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加強不但增強了黨的凝聚力、戰斗力,擴大了黨組織的影響力和滲透力,而且促進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的穩步增長。近五年來,振興區共安置下崗、失業職工6萬人次,其中2003年安置12890人次,完成全年任務的107%。國有企業職工并軌工作從前年開始,目前共有8723人解除了勞動關系,但我區企業沒有發生一起集體性的進京上訪或進省上訪事件。我區還完成招商引資45172萬元,實際利用外資1313萬美元,出口創匯4236萬美元。城市居民收入保持了增長的勢頭,農民人均收入3823元。這一系列數字有力地說明,加強非公有制黨建,擴大了黨的階級基礎,為我區加快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