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春
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在國內有關企業競爭問題的研究文獻和各類報道中,“競爭優勢”和“競爭力”兩個術語頻繁地出現。不管是“競爭優勢”還是“競爭力”,它們實質上都是在企業之間作比較,本文作者曾經將“競爭力”和“競爭優勢”之間的關系概括為:“競爭力和競爭優勢都是企業之間的比較,競爭力較強的企業具有競爭優勢,反之也成立,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競爭力較強”。
但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對“競爭優勢”和“競爭力”的區分并沒有實質上的意義,因為它們不僅交替使用,而且也并不總是有明確的區別。所以,如果要系統地了解競爭力和競爭優勢問題的全貌,二者應當是不可分離的??疾旄偁幜栴}總是離不開競爭優勢學說,談論競爭優勢問題,也總是回避不了競爭力的高下。
一、國家競爭力和產業競爭力
1.國家競爭力學說
對國家競爭力的關注,主要是從關注20世紀70—80年代美國與戰后重新崛起的工業國家之間在若干產業上競爭地位的變遷而開始的。這些新興工業化國家中,日本在一系列主要工業產業中的飛速發展最讓美國感到震驚。為此當時的里根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總統產業競爭力委員會”,競爭力問題專家波特曾任職其中。
在“國家競爭力”問題上,波特本人認為:在討論國家經濟繁榮與否時,這個名詞本身并沒有意義,國家經濟的基本目標是提供人民高水平的生活?!耙虼?,在國家層面上,‘競爭力的惟一意義就是國家生產力。”除了波特本人對“國家競爭力”的說法持保留意見外,經濟學家克魯格曼認為“國家競爭力” 不僅不具有科學的含義,更被許多人在許多場合下濫用了??梢哉f這是“國家競爭力”所遭遇的最為直接和強烈的批評。
當然,對國家競爭力的研究也有許多豐富的成果。其中,Aiginger (1998)的研究綜合了多方面的觀點,他從福利最大化的原則出發,提出了一套分析框架來評價國家的競爭地位。在他的框架中,既包括了國民工資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指標,也考慮了達到這些水平的同時所處的社會和環境的狀況。另外,世界經濟論壇和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進行的世界各國國際競爭力年度評價分析,也是有關國家競爭力的一項頗引人注目的工作。中國人民大學競爭力與評價研究中心與其他研究機構一起,將這些研究方法和成果介紹給國內各界,并利用這些方法成果、結合中國實際作了進一步的分析。
2.產業競爭力學說
在迄今為止的所有競爭力研究中,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最有理論深度的是產業競爭力研究,其研究成果也比較豐富。因為盡管企業是最主要的經濟主體之一,但是經濟學對企業的把握仍然比較抽象,以現有的經濟學方法來分析企業競爭力這樣一個非?,F實的問題,的確有些力不從心。在有關產業競爭力的研究成果當中,國外以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最為著名,而在國內,金碚等學者所做的中國工業競爭力分析比較有代表性。
(1)競爭力“鉆石體系”
盡管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以國家作為形式上的分析對象,但它的實際研究內容還是產業競爭力。波特認為,一個國家的某個產業之所以能在國際競爭中嶄露頭角,其原因應該從每個國家都具有的四項環境因素中去尋找,它們是:(1)生產要素;(2)需求條件;(3)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表現;(4)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在這四種因素之外,波特進一步認為,產業發展機會,政府的經濟政策也對一國特定產業的競爭地位有重要影響。綜合起來,這六種因素之間的關系表示為圖形,呈鉆石狀,故稱之為“鉆石體系”,該體系是波特有關產業競爭力分析的基本框架。
(2)中國工業競爭力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我國工業品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課題組于1996年前后做了產業競爭力研究。該項研究認為,產業國際競爭力是“在國際間自由貿易條件下(或在排除了貿易壁壘因素的假設條件下),一國某特定產業的產出品所具有的開拓市場、占據市場并以此獲得利潤的能力”,并且“歸根結底就是各國同一產業或同類企業之間相互比較的生產力”。
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具有區別于一般經濟分析的、特殊的福利經濟學內涵,原因在于,在世界經濟范圍之內,最大的福利單元是“國家”或“民族”;而且國際競爭明顯地區別于國內競爭的是,在國內競爭中,各競爭者的利益損失是可能通過一定的利益協調機制來進行補償的,而在國際競爭中則很難做到。研究還發現,從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我國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四個階段:資源競爭,產銷競爭,資本實力競爭,技術創新競爭。
二、企業競爭力和競爭優勢
嚴格地說,產業競爭力是指產業間的競爭力,是不同國家的相同產業間的對比狀況。而如果存在所謂“產業內的競爭力”問題,那就涉及同一產業內的不同企業間的競爭,應該是企業競爭力的問題(當然,這并不是說屬于不同產業的企業之間不存在競爭)。
企業是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研究的較小單元,但各種觀點學說間的爭論卻更為激烈,不僅如此,對“企業競爭力”概念的濫用程度也遠比“國家競爭力”嚴重。但無論如何,在企業競爭力的研究中,任何一個認真的研究者都最終無法回避這樣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定義企業的競爭力(或者說,怎樣才叫做“有競爭力”,競爭力的性質如何)?二是,企業競爭力的來源是什么(是什么導致了企業的競爭力)?根據對這兩個問題、尤其是第二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可以將現有的企業競爭力學說分為三類,即:關系說、資源能力說、層次說。
1.關系說:競爭優勢來源于競爭戰略
企業競爭力的“關系說”以波特的研究成果為代表。在此前的關于國家競爭力和產業競爭力學說的介紹中,波特的學說都占有重要的位置;關于企業競爭力問題,波特的學術思想再次需要專門論及,并且也還是需要把它放在開始的位置來介紹,這主要是因為,“關系說”成型較早,以至于成了其他各類競爭力學說的參照和批評對象。
在其關于企業競爭力的代表作品《競爭戰略》和《競爭優勢》中,波特主要是采用產業分析的方法,而產業分析的核心內容就是產業內各廠商間關系的分析。很可能正是基于這種原因,金碚教授認為波特對競爭力的分析是基于“關系”。波特沿襲經濟學的傳統思維方法,認為競爭優勢,或者說競爭力,意味著企業可以獲得超常的投資收益,而這種優勢的獲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競爭力的來源),在于企業所采用的特定的競爭戰略。波特認為,企業大致可以在三種基本競爭戰略中做出選擇,以使自身的競爭優勢最大化,它們分別是:低成本戰略,差別化戰略,目標集聚戰略。
“關系說”認為,公司確定最佳競爭戰略的根據是對企業所面臨的競爭環境的正確評價?!皩τ谔囟ǖ墓緛碇v,其最佳戰略將最終是反映公司所處具體情況的獨特產物”。至于如何描述和評價公司所處的具體情況,波特提出了五種競爭作用力的分析框架。在波特看來,一個產業內部的競爭狀態取決于五種基本競爭作用力:進入威脅,替代威脅,賣方侃價能力,供方侃價能力,現有競爭對手的競爭。這些作用力匯集起來決定著該產業的最終利潤潛力。相應地,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可以用這五種作用力來描述概括,或者說,企業總是可以通過分析這五種力量來考察自己所處的競爭環境。
2.資源能力說:競爭優勢來源于異質的資源和能力
關于企業競爭力,戰略管理學說的思想成果豐富多采,引人注目,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資源說”和“能力說”。二者是當前戰略管理領域和一般企業競爭力研究的共同熱點。與“關系說”認為競爭力來自于企業特定的競爭戰略不同,資源能力說都認為競爭力或競爭優勢的來源是企業的“異質性”,“資源說”強調異質的“資源”,“能力說”則強調異質的“能力”。
可以認為,資源能力說的興起,表明企業競爭力的研究重點從企業外部轉向企業內部,從企業所處的產業環境、企業的策略定位,轉移到企業的內部資源和能力上來。
“資源能力說”認為,恰當地理解資源、能力和競爭優勢(尤其是盈利)之間的關系,是確立企業戰略的關鍵。每個企業都是獨特的資源和能力的結合體,正是這種獨特的資源能力結合,將一個企業和另一個企業區分開來,并且構成企業競爭戰略的基礎。因此,企業戰略管理的主要內容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培育和發展企業獨特的戰略資源,以及優化配置這種戰略資源的獨特能力,即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企業不斷地積累戰略制定所需的各種資源,需要企業不斷地學習、超越和創新,只有核心能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后,企業才能通過一系列組合和整合形成自己獨特的、不易被模仿、替代和占有的戰略資源,才能獲得和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同時,“資源能力說”也承認產業分析的重要性,認為企業能力只有在產業競爭環境中才能體現出重要性來。
3.層次說:競爭力來源于企業的多個層面
“層次說”認為,企業競爭力是指:“在競爭性市場中,一個企業所具有的能夠持續地比其他企業更有效地向市場(消費者,包括生產性消費者)提供產品服務,并獲得盈利和自身發展的綜合素質?!被诖?,認為企業競爭力包括五個方面的基本含義,本文總結認為它們分別是:競爭性(在競爭性市場中),效率性(通過較高的生產率),福利性(能同時增加消費者價值和企業價值),持續性(并非偶然),綜合性(非單一原因)。
在企業競爭力的來源問題上,“層次說”的答案是:“可以把企業競爭力的要素分為四類,或者四個層次”,即:關系、資源、能力和知識。我們可以近似地將這里的“關系”理解為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而將“資源、能力、知識”理解為企業自身素質。“層次說”認為,四類要素在內涵上不截然排斥,在外延上也會有所交叉,但存在較清楚的邏輯關系,形象地說,“知識居于競爭力因素的最里層,能力、資源處于較外層,關系處于最外層。”
在“層次說”最新的發展中,研究者們從方法論的高度探討了經濟學和與經濟學密切相關的管理學理論對企業競爭力的解釋,揭示了經濟學的各個主要分支學科(包括產業組織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區位經濟學、企業管理經濟學、產權經濟學)在解釋競爭力問題上的內在邏輯聯系;并且嘗試建立了競爭力研究的經濟學范式,認為“競爭力經濟學”的研究涵蓋三個層次,即:競爭力理論經濟學、競爭力應用經濟學和競爭力研究。
總體來看,競爭力研究的歷史過程是從直觀走向抽象,從經驗走向理性。可以預計,在目前的全球經濟趨勢下,產業競爭力研究將會是一個持續的熱點;企業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研究將會繼續深入,并且在研究方法上將會越來越細致,從經驗的、概念性的分析,到注重實證檢驗和實際應用將是大勢所趨;而國家競爭力,將會在經濟學和管理學的視野內淡出,它很可能只會成為一面政治旗幟。
尋找和總結一國產業競爭優勢的原因,分析國際產業競爭優勢變遷的影響因素,從而指導產業競爭優勢的培育,將會是產業競爭力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向。目前,研究者們正在一個相當廣闊的范圍內探討產業競爭優勢的影響因素,包括資源、制度、市場和技術在內的因素都在考察范圍之內;并且,研究者們也在從不同的層面上發掘產業競爭優勢的原因,比如企業層面、國家層面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層面;不僅如此,對產業競爭力因素的考察,也從靜態因素擴展到了動態性分析,比如技術生命周期的動態和產業組織的動態等等。
今后注重實證檢驗和實際應用將是企業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研究的一個重要趨勢。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工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