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綜合利用 實現清潔生產
穆錦琿
山西孝義東義煤電鋁(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于1988年。多年來,公司按照“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發展步伐,推進清潔生產”的發展思路,以“節能利廢、還耕于民、鏈條發展、清潔生產”的經營宗旨,搶抓機遇,創新進取,通過資產重組,由單一的生產經營向生產經營與資本運營并舉的方向轉變,形成了煤—電—鎂、煤—焦—化—環保建材兩條產業鏈條,使企業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截至目前為止,公司擁有煤氣化有限公司、冶鎂總廠、特種水泥有限公司、環保建材有限公司、矸石發電有限公司、技術開發中心、貿易公司、汽車隊等9個控股及直屬企業,現有固定資產6億多元,從業人員2300余人,年銷售收入2.33億元,年發電量3.36億度,年產冶金焦42萬噸,金屬鎂2.2萬噸,水泥32萬噸等8種產品,利稅6400萬元。2002年8月《中華環保世紀行》記者團在公司考察時充分肯定了綜合利用所取得的成績。公司被國家環保總局確定為“環保示范工程”。
在新形勢下,集團公司要想實現新的跨越,就必須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勇于創新、穩步推進,走節能利廢、綜合利用、鏈條發展、清潔生產的路子。即穩步延伸產業鏈條,不斷提升最終產品的附加值,提高循環經濟效益。目前,已形成煤—電—鎂、煤—焦—化—環保建材兩條產業鏈條,利用電廠發的電冶煉鐵合金,再以鐵合金為原料,焦煤氣為燃料,生產出金屬鎂,利用電廠燃燒后的粉煤灰、灰渣生產水泥32萬噸,該項目符合“綠色工業”的產業政策,年消化粉煤灰10.3萬噸,實現銷售收入6200萬元,利稅1900萬元。利用電廠燃燒后的灰渣,年生產鋪地磚500萬塊、免燒磚5000萬塊、矸石砂2萬立方米、空心磚2200萬塊,年可消化灰渣6萬噸,節約耕地15畝,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公司下一步還要在煤化工、鎂合金等鏈條延伸上下功夫,求得更大更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保效益。
今后公司將繼續遵循“節能利廢、綜合利用、鏈條經營、清潔生產、一業為主、集團發展”的發展戰略,在延伸產業鏈條廢渣榨干吃凈上做文章,徹底消除二次污染,真正成為環保型企業,使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一個清潔生產的新臺階。
寶鋼集團上海第一鋼鐵有限公司
寶鋼集團上海第一鋼鐵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日亞制鋼株式會社在1938年11月建立的吳淞煉鋼工坊。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名為“上海鋼鐵公司第一廠”;1957年3月更名為“上海第一鋼鐵廠”;1995年12月完成工廠制向公司制的改制,聯合上海新滬鋼鐵廠、上海矽鋼片廠、上海金屬軟管廠(均為獨立法人),兼并上海第八鋼鐵廠,組建成“上海第一鋼鐵(集團)有限公司”;1998年11月,寶鋼、上海冶金和梅山聯合重組,成為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的子公司之一。2000年6月,債轉股后成為多元化投資企業。截止2003年底,資產總額152億元。
1998年11月,上海寶鋼集團公司成立后,按照國務院關于上海地區鋼鐵工業戰略性重組,統一規劃,建設鋼鐵精品基地的要求,經過近兩年的反復論證和比選,國務院于2000年9月27日批準了“上海寶鋼集團一鋼公司不銹鋼及碳鋼熱軋板卷技術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國家經貿委將一鋼不銹鋼項目列入“十五”期間國家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和國債專項資金國家重點技術改造項目計劃。
一鋼實施不銹鋼項目建設,將有助于改變我國不銹鋼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是我國鋼鐵工業發展從鋼鐵大國走向鋼鐵強國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上海寶鋼集團公司加快老企業技術改造、組建三大鋼鐵精品制造中心、實現新一輪戰略發展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鋼在淘汰落后工藝、建設不銹鋼精品基地的“求生存、促發展”的艱難歷程中,創造了一鋼發展史上的奇跡:老產線在產能規模減少一半的情況下,鋼、材產量仍然保持著盈利,自2000年扭虧為盈以來,實際利潤年年翻番,卸下了沉重的歷史包袱,走上了蓬勃的發展之路。
2003年是不銹鋼在建工程建設的決戰年。全體建設者百折不撓,知難而進,圓滿完成了公司制定的2003年十大節點目標。2003年,完成投資46.89億元,累計完成投資91.40億元。2003年6月,國家冶金工業質量監督總站對不銹鋼工程進行了第三次質量大檢查。檢查講評報告認為,一鋼不銹鋼整體工程質量在同類工程中處于領先水平。2003年12月18日,僅用了25個月建設工期的1780mm熱軋熱負荷試車一次成功,創下了國內同類工程建設的高速度,并開創了基礎自動化、過程計算機和管理計算機系統與熱負荷試車完全同步的先河。
2003年,一鋼全年鐵、鋼(三轉爐)、材產量連連刷新,鐵產量同比增產26萬噸,鋼產量(三轉爐)同比增產20萬噸,材產量同比增產7萬噸,尤其是三轉爐年產能較技術改造前的歷史最高年產量增產70多萬噸,老鋼板生產線和型鋼廠刷新月產紀錄,為一鋼公司求生存、促發展的“前搭接期”實現實際利潤再度翻番立下了汗馬功勞。
煉鐵廠積極推行低硅鐵水冶煉工藝,使鐵水低硅率([Si]≤0.4%占總罐數的百分比)逐月上升,全年低硅率達到50%,創造了歷史最好水平,為滿足煉鋼產線的提速快煉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尤其為今后滿足不銹鋼冶煉對鐵水質量的需求奠定了基礎。
煉鋼廠三轉爐老產線通過有限的技術改造后,連續兩年一直處于高負荷、快節奏的生產態勢,產能步步提升,2002年突破200萬噸,2003年再增產20萬噸。為了提高老產線產能,煉鋼廠按照“生產節奏要快、要穩,平均爐產量要高,品種要適銷對路”的生產組織原則,注重提高操作水平,減少吹損,使平均爐產量達到37.944噸,同比提高4%,其次以連鑄生產為突破口,開展科技革新,使連鑄生產穩中有升,方坯月產突破10萬噸,板坯月產達到9萬噸以上,持續保持著旺盛的生產水平。
皖北煤電集團公司
皖北煤電集團公司是安徽省屬國有大型煤炭企業,省政府重點扶持的17戶重點企業集團之一,其前身是皖北礦務局,1984年5月組建。集團現有1支股票——恒源煤電(600971)、7個分公司、6個全資子公司、9個控股子公司和7個參股公司。煤炭主業擁有8對生產礦井、1對在建礦井和4座大型配套選煤廠,原煤年生產能力約1000萬噸、年洗選能力510萬噸。主要生產氣、煤、貧煤、焦煤、無煙煤和各種洗精煤產品;產品主要供應電力、冶金、石化、水泥等行業的動力用煤;非煤產業涉及電力、建材、化工、機械制造、房地產等領域。資產總值44.5億元,年銷售收入近30億元,年利稅4億元,員工3萬人。企業曾先后躋身安徽工業50強、中國煤炭工業50強和中國工業企業500強行列,2003年度按產量排序,列全國煤炭工業企業第26位。
集團公司經過20年的改革發展,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管理經驗,孕育了“堅韌不拔、眾志成城、特別能戰斗”的企業精神,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打造出了具有較高知名度、信譽度、美譽度的“皖北煤”品牌,培育出了穩定的客戶群,建立起了強勢的營銷網絡;加之公司地理位置優越,位于經濟發達的華東地區,交通運輸便利,煤種為耗煤量大、增速快的電力行業用煤等競爭優勢,都為公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奠定了比較優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增強、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和煤炭行業大集團戰略的實施,集團公司真切感受到巨大的競爭壓力。為謀求企業的生存和長遠發展,集團公司研究確立了今后一個時期的戰略發展思路:整合上下游資源、做大主業,延伸煤電產業鏈、做強企業;戰略發展目標:力爭用3—5年的時間,再進中國工業500強;用5—8年,再造一個新皖北,即銷售收入在現有的基礎上翻一番,員工人均年收入突破2萬元,努力推進企業跨越式發展。
具體發展規劃是:
第一,堅持內涵挖潛與外延擴張相結合,快速擴大集團煤炭產能。一方面,對現有礦井實施技術改造,使全公司生產能力提高到1200萬噸;另一方面,計劃從今年起到2010年,每年開挖1對新井,新增年生產能力1300萬噸,力爭到2010年全公司原煤產量突破2000萬噸,達到2200萬噸。從2010—2015年,再相繼建成投產4對礦井,使全公司生產規模突破3000萬噸/年;再一方面,立足省內,面向省外(重點是陜西、甘肅、河南等中西部地區),加強資源儲備開發,以增強主業發展后勁,保持企業可持續發展。
第二,以煤炭主業為依托,實施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一是充分發揮皖北地區煤種適合深加工的特點,規劃投資75億元,在南坪礦區發展煤—甲醇—聚乙烯聯產和循環流化床發電項目,建設煤化工生態產業園,走煤電聯營、煤電化一體的路子。二是抓住安徽省“淮水北調”和“皖電東送”的戰略機遇,規劃在“十一五”期間和“十二五”初期,先后在任樓礦區和祁東礦區建設兩座裝機容量均為1200MW的大型坑口電廠,將煤炭資源就地轉化。三是按照國家關于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煤泥煤矸石發電、煤矸石制磚及塌陷區復墾等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提高資源利用率,力爭到2010年全公司煤泥煤矸石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00MW、煤矸石制磚4億標準塊、塌陷區復墾9000畝。同時,為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圍繞消化富余電量和熱量,充分利用沿海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發展以高耗能項目為主的下游產業,逐步建立以電廠為龍頭、以高耗能項目為支撐的產業群。
第三,整合上下游資源,發展煤炭物流。充分利用在市場上建立起的強勢營銷網絡和“皖北煤”品牌優勢,大力發展煤炭第三方物流,整合上游煤炭企業和下游客戶資源,建設物流基地,構建大物流體系,擴大集團公司經濟總量,拓展企業發展空間,力爭到2010年煤炭第三方物流業務突破1000萬噸。
第四,發揮采掘業優勢,進行非煤礦業開采及非金屬材料開發。集團公司目前擁有較為豐富的非煤礦業資源,位于含山縣的恒泰石膏礦儲量58億噸,是國內最大的優質石膏礦床;毛郢孜等礦井下蘊藏著儲量大、品位高的高嶺土礦床。集團公司將以開采石膏礦、高嶺土礦為基礎,重點在深加工上作文章,進軍新材料領域。尤其是在硬石膏資源開發利用上,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定位,產品定位為以粉體為主的高端產品,市場定位為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企業定位為安徽省非煤礦業及產品開發的“龍頭企業”,并力爭躋身于行業前三強,努力形成集團公司的支柱產業之一。
第五,積極實施金融資本運作。充分利用恒源公司再融資功能和煤炭市場持續高位運行的機遇,通過增發、發行可轉債等方式,盡快實現集團公司煤炭主業的整體上市;煤炭主業整體上市后,進一步實施再融資,用于整合省內外煤炭資源,在行業內實施擴張,做大企業。同時,從現有非煤骨干項目中遴選出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的恒泰石膏新型建材項目,在實施重點扶持的基礎上,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爭取早日發行上市。此外,擬參與淮北市商業銀行重組,控股該商業銀行,實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構建金融平臺,推動集團公司的戰略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