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有一批具有很強策劃能力的設計者和社會制度的保證、文化制度的影響以及廣大員工的積極參與和普遍認同。因此,企業文化建設應走出誤區,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一、走出誤區,正確認識企業文化的深刻內涵
誤區之一:企業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目的上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內容上都堅持以人為本,因而誤認為企業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為了與國際慣例接軌而取的一個新名詞,其實質都是一樣的,在市場經濟以效益為主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不靈了,所以企業文化也就沒有必要建設了。
誤區之二:企業文化就是文體活動。這種觀點具有普遍性,許多企業管理者在他們的講話中或所謂的經驗介紹材料里談到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時總是列舉一系列文體活動的內容,把舉辦幾場球類比賽或放幾場電影、搞幾次文藝演出,組織什么運動隊、宣傳隊等一律稱為企業文化建設,致使許多員工誤認為企業文化就是文體活動。
誤區之三:企業文化就是標語口號。許多企業從機關到班組,從辦公樓到工作現場,到處都懸掛張貼諸如“團結”、“拼搏”、“進取”、“奉獻”之類的標語口號,這些口號看起來顏色鮮艷、賞心悅目,念起來朗朗上口、鏗鏘有力,因而誤認為這就是企業文化。
誤區之四:企業文化就是規章制度。在許多企業里,管理者不惜人力財力把規章制度制訂成冊,下發班組,按月或按季考核,兌現獎懲,誤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就大功告成了。
誤區之五: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標志。許多企業認為,建設企業文化,只需要設計一個漂亮的廠徽,穿上一套整齊的廠服,懸掛一面鮮艷的廠旗,唱響一支雄壯的廠歌,僅此而已。
諸如此類的認識偏差還有許多。上述幾種觀點或只看到了企業文化的表現形式,或只看到了企業文化的載體,因而實際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走進了認識的誤區,其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
二、建設企業文化,更好地發揮全體員工的聰明才智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速度以及外因作用效果大?。煌庖蚴鞘挛锇l展的條件,它影響事物發展的方向、速度和具體過程。事物發展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榮事達集團公司由于認真吸取了“和氣生財”、“互惠互利”的徽商文化精髓,并把它貫徹到企業內外關系之中,使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洗衣機市場占有率、銷售額和銷售量均居全國第一。由于中國家電行業近年來競爭十分激烈,榮事達集團公司在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的幫助下,實施了“和商”理念塑造,提出了“互相尊重、相互平等、互惠互利、共同發展、誠信至上、文明經營、以義生利、以德興企”的企業精神,有效發揮了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企業文化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了一層樓,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使惡性競爭得到了遏制,并推出了中國第一部企業自律宣言。
山東黃臺發電廠在實現了全國一流發電企業的奮斗目標后,開始企業文化建設的反思和重建工作。在考察學習了海爾集團、牡丹江第二發電廠等單位的企業文化建設經驗并與日本九州電力公司交流了企業文化建設信息后,聘請專家學者對他們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進行了系統總結和診斷,同時請專家對全廠管理人員進行企業文化講座輔導,幫助他們對企業文化建設進行策劃設計,成功創建了“以管理為核心的廠區文化,以和諧為核心的社區文化,以美學為核心的家庭文化”的“三維之體”的黃電文化體系構架,受到了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的充分肯定,被譽為“企業文化建設第五種模式”向全國推廣。
榮事達集團公司和山東黃臺發電廠的成功經驗表明,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導,離不開專家學者的指點幫助,還要有企業管理者的深思熟慮、卓越的創造能力和全體員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
被譽為20世紀最成功的企業領導人的美國GE公司首席執行官杰克·韋爾奇堪稱優秀企業文化的偉大創造者。1981年執掌GE的帥印后,大膽創新,從文化變革入手,創建了一整套企業文化管理模式。為了使企業能更具競爭力,能更好地溝通,在“硬件”上,韋爾奇通過他著名的“數一數二”論來裁減規模,構建扁平化結構,重組GE;在“軟件”上,盡力試圖改變整個企業的文化與員工的思考模式。韋爾奇指出:“如果你想讓列車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大油門;而若想使車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須要更換鐵軌了。資產重組只可以提高一時的公司生產力,只有文化上的改變,才能維持高生產力的發展?!泵绹蛋仉娔X公司董事長本杰明·羅森指出,正是由于韋爾奇對該公司的企業文化作了成功的改革,使GE成為企業界的奇跡。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也曾無限感嘆地說:“我認為做得最好的,就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杰克·韋爾奇。”如今,杰克·韋爾奇的“掌握自己的命運,否則將受人掌握;面對現實,不要生活在過去或幻想之中;坦誠待人;不要只是管理,要學會領導;在被迫改革之前就進行改革;若無競爭優勢,切勿與之競爭”的成功理念正成為全球企業管理者們頂禮膜拜的“圣經”。
中國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企業管理者建設優秀企業文化的實踐中,認為“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第二是牧師,不斷地布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張瑞敏為建設優秀的海爾文化提出要把“個人生涯計劃與海爾事業規劃的統一”作為海爾的企業口號和海爾企業文化的核心,以創新的價值觀,構建先進的精神文化、制度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創立了“三層次說”的企業文化構建模式,進行大力宣傳,努力使海爾的每一名員工接受企業的共同價值觀,為實現企業的總體目標和個人的生涯計劃而積極奮斗。在海爾優秀企業文化的激勵下,海爾員工齊心協力、勤奮工作,使公司從多年前的一個只有800人、虧損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名揚世界的中國品牌的特大型企業。
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創造了優秀的企業文化,而優秀的企業文化更需要有企業全體員工的聰明才智、積極參與、共同遵守和自覺貫徹。充分發揮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使企業的目標、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個員工的心目中,形成他們的共識,變成他們的共同信仰,這樣就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自覺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職責和企業的整體利益聯結在一起,盡心盡力地做好本職工作,優秀的企業文化必將脫穎而出。
三、建設有特色有個性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具有自我封閉性,屬于“個體文化”。不同的企業應表現出特色的個性文化色彩。有個性才有吸引力,才有生命力。許多深諳其中道理的企業管理者在長期經營管理實踐中都十分注重建設有特色、個性鮮明的企業文化,獨特的優秀企業文化不但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進步,也給其他企業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成功經驗。
創建于1937年的麥當勞,從最初的汽車餐廳發展到如今世界上最成功的快餐連鎖店而躍身世界500強之列,就歸功于它獨特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
象海爾、麥當勞這樣具有獨特鮮明個性的企業文化在近幾年企業文化建設熱潮中不斷涌現。上海寶鋼集團以企業理念滿意為先導,以產品和服務滿意為重點,將企業管理文化與經營文化融為一體,開拓了“用戶滿意工程”的企業文化建設的新型模式;中國電信集團以“用戶至上,用心服務”為服務理念,全面提升用戶價值,為用戶提供以不斷更新的電信業務為支撐的、價值最大化的服務。
但是,目前還有許多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著方法和手段上的雷同化、相互模仿、千篇一律、毫無個性的問題。唯物辯證法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而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其各方面的特點,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個性,二者是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哲學原理對于建設有特色、個性鮮明的優秀企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建設優秀企業文化要突出重點和企業精神
企業文化理論中最深奧、最具魅力的內容,是企業精神。中外著名企業都十分注重企業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敬業報國,追求卓越”是海爾的企業精神,但海爾并不是把企業精神當作口號來喊,而是用案例來詮釋企業精神,并以此來教育他們的員工自覺地實踐企業精神。
培育和塑造優秀的企業精神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具體實踐中,應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精心提煉,自覺實踐。首先要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價值觀念進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煉出最適應本企業發展、最有價值的精神,而不是簡單地模仿別人提出“團結、進取、求實、拼搏”這樣沒有任何本企業鮮明特征的所謂的“企業精神”,以實際行動去實踐企業精神。
2、大力宣傳,深入人心。必須通過各種宣傳工具、各種宣傳途徑、各種宣傳方式進行灌輸教育,把企業精神所提倡的觀念、意識和原則,把體現企業精神的先進思想灌輸到員工的大腦中去,使之深入人心,從而使員工在企業活動中自覺地表現出來。如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倡導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整個公司的標志就是一張微笑的臉,微笑的廠標在廠內舉目皆是。
3、身體力行,發揚光大。企業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要率先垂范,自覺實踐企業精神,要求員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員工不做的,自己帶頭不做,員工也要處處體現企業精神的要求,真正把企業精神落實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企業精神才能發揚光大,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五、企業文化建設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更加洶涌澎湃,作為當代世界經濟主要特征的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和企業之間的兼并進一步加劇,如何在新的形勢下謀求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實現企業的奮斗目標,我們要面向未來、與時俱進。要建設學習型組織的企業文化,要變個人學習為企業團隊學習,使企業成為學習型組織;要建設協作參與型的企業文化;要把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精神更好地結合起來,必須努力開拓,不斷創新。只有銳意進取,勇于創新,才能建設具有時代特征和企業特色的優秀的企業文化。
(作者單位:陜西潼關電信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