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S”的概念和具體內容
“5S”起源于日本,是現場管理的基石。它指的是生產現場中,對材料、設備、人員等生產要素進行相應的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等管理活動。“5S”營造出的一個對、錯一目了然的環境,使得每個人必須約束自己的行為,久而久之就能實實在在地提升人的品質。由于這幾個詞的日文拼音的第一個字母都為S,5S由此得名。具體內容是:
整理———將工作場所任何東西區分為有必要與不必要,把二者明確、嚴格地區分開來,并將不必要的東西盡快處理掉。轉變以往“所有的東西都是要用的”觀念。目的在于:改善和增加作業面積;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錯事故;塑造清爽的工作場所。
整頓———把留下來的必要的東西依規定的位置分門別類排列好,明確數量,進行有效的標識。目的在于:使工作場所一目了然;消除找尋物品的時間;營造整整齊齊的工作環境。
清掃———徹底將工作環境打掃干凈,保持工作場所干凈、亮麗的環境。目的在于:培養全體員工講衛生的習慣,創造一個干凈、整潔的工作環境。
清潔———通過制度化和定期檢查,維持上述3S的成果。
素養———努力提高人員的素養,養成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和作風。目的在于:培養具有良好習慣、遵守規則的員工,營造團隊精神。
二、5S的推進步驟
5S管理的引進和實施,對一個企業而言,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進行科學的策劃,在整個推進過程中要實施嚴密的監控和管理,做到有步驟、有計劃的推行。
1、搜集相關信息,制定推進方案。一個企業在開始推行5S之前,必須搜集充足的5S方面的信息,對5S應有正確的理解,認識到推行5S所能帶來的效果。同時要對公司的現狀有清醒的認識,搞清楚公司是否需要推行,應在什么時候推行。這時可以到一些現場管理較好的公司進行觀摩,既可以通過比較認識到雙方之間差距和自己存在的問題,也可以借鑒其它公司的經驗。整備工作完成后,公司應指派具體部門或個人制訂5S的整體推進方案。
2、成立相關組織,明確責任分工。推進方案制訂好后,公司應成立相應的組織來承擔具體的推進工作。許多公司在具體推進時往往會選擇公司的生產制造部門。主要原因在于便于管理。但5S的推行往往牽涉到各個部門,而且在推行過程中最好有外部力量的監督和調控。因此,在大的公司或集團中推行5S時,一般以成立相關的推進委員會或項目組為佳。推進組織內部的權責劃分也至關重要。組織內部人數不宜過多,一般4-5人左右,以免在內部溝通上浪費太多的人力,造成決策遲緩等問題。與此同時,內部成員間應分工明確,權責一致,互相協助改善工作。
3、進行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任何一個管理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教育培訓工作,而這一點往往為管理者所忽視。以致常常出現管理活動走樣甚至半途而廢的情形。管理者必須通過有計劃的教育培訓活動,采取各種宣傳手段,使公司全體員工對5S活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公司推行該項活動理解并予以支持。這將為5S的推行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選擇試點單位,分步推進5S。在一個單位中突然全面推行5S,所引起的震動,遇到的阻力、冒的風險必然極大。特別是一些大的集團更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剛開始推進時,可以選擇生產制造部門作為試點,從整理整頓開始,分部推進5S。一來生產現場是現場管理的核心。二來其推行見效較快,易引起其它部門的興趣。同時也可以通過試點單位的推行發現潛在的問題,吸取有益的教訓和經驗。在5S的具體推進中,也應分步驟、有計劃的推行。首先應反復進行整理整頓作戰,將多余物品進行清理,對必需品進行科學合理的擺放,并做到定期清掃。為現場創造一個干凈整潔的工作環境。再在此基礎上,使其形成一種制度和習慣,并督促每個員工來遵守和服從這個制度和習慣。
5、討論修正推進方法,在公司全面推行。通過試點單位的具體嘗試,推進組織應對推進方法進行檢討、修正。并在公司范圍內展示推進成果,如可用圖片將試點單位推進前后的現場狀況進行比較等。然后擬訂全公司具體實施的計劃,并在公司范圍內推行。
6、考核、評分與檢討、獎勵。在5S的推行過程中,推進組織應定期對活動的推行進行檢查、考核、評比。可組織各種相關競賽活動。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即時采取對策,對考核、評比中出現的優秀單位和個人應予以褒獎。
7、后續新方案的制定與推行。當原定方案的目標基本達到時,推進組織應考慮制定新的推進方案,以便將5S管理推進更深的層次。但新的方案不可立即執行。必須原定方案的目標完全實現,其成果得到充分鞏固之后,才可進一步推行新方案,使現場管理進入不斷向上的良性循環。
三、5S推進過程中采取的主要方法
1、目視管理。所謂目視管理,就是指用眼睛一看就知道現場是否異常。指管理者通過各種方法使現場做到一目了然,使現場的管理做到透明化,沒有隱藏問題的地方。也是一種利用人的視覺進行管理的科學方法。在目視管理中,常用到以下道具:(1)紅牌。紅牌可用來區分要與不要的物品。在“整理”時,可將不要的物品用紅牌貼上,然后集中到一個區域進行整理。(2)看板管理。對于必須留置在現場的物品。必須以看板將其位置、數量、名稱等屬性標識清楚,看一眼即能明了。(3)區域線。除了用看板對物品進行管理之外,作業場所的位置、通道、在制品的放置位置通常可用固定區域,劃線表示的方式標識出來。(4)信號燈。通過信號燈的設置,使現場在發生非正常情況時,能及時報告,以便能及時處理。(5)生產管理板。主要是現場管理人員對產品生產情況,質量情況,人員作業情況等資料進行記錄,比較,分析所利用的工具。(6)識別管理。現場物品繁多,一不留神就容易搞錯。必須對現場的物品,良品、不良品、試制品、成品等進行明確的標識。
總之,目視管理可利用的工具很多,各公司也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設計和選擇,其關鍵在于通過這些工具進行組合。能使現場所有情況達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2、標準作業的推進。所謂標準作業,是指現場所有的管理對象都按照某一標準進行有規律的運動。標準作業是現場管理者的重要道具,依據標準作業,管理者可以了解到現場應處于什么狀態,什么是現場該有的動作。反之,與此不符的地方都表示有異常情況,應立即處理。對于5S活動推行中所取得的成果,必須以標準作業的方式鞏固下來,只有這樣,才可能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標準的創造應遵循以下原則:(1)工作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沒必要的工作創造標準是極大的浪費;(2)做標準的人對工作內容應非常了解;(3)標準作業書應通俗易懂;(4)標準作業書應不斷改良;(5)所有的工作都應標準化。
3、PDCA管理循環的應用。我們知道,PDCA分別是計劃、實施、確認、處置的英文縮寫。它主要是通過這四個環節周而復始的循環運動,從而使管理活動達到不斷改善的目的。PDCA的原理可以普遍用于各項管理活動中,在5S活動中,靈活運用PDCA管理循環,可以使我們的現場管理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4、三現主義的推行。三現主義是在日本企業中較普遍的管理方法。三現是現場、現物、現實的簡稱。現場:指事情發生的場所。現物:指當前待處理的事物。現實:目前存在的狀況。三現主義就是要求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到現場、看現物、出現策,當場解決問題。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