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區,這個曾經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公辦基礎教育集團的教育強區,又誕生出另一種全新的學校管理新模式——“教育廣場”式學校。
2001年9月之前,西湖區學院路146號還是會聚杭州市最優秀小學畢業生的杭州外國語學校的校址。杭州外國語學校遷址小和山高教園區后,該校舍交由杭州西湖區教育局管理使用。為了使這所融教育和生活服務于一體的老校舍發揮出最大辦學效益,繼續體現外語教育的特色,以滿足更多孩子選擇優質教育的需要,西湖區教育局在投入100O余萬元重新裝修校舍和整理校園環境的基礎上,重新組建了“杭州市錢塘外語學校”,學校將以國有民辦九年一貫寄宿制、小班化、多媒體、英語特色教學的方式開展運作。
創意“名校廣場式辦學管理新模式”的,正是幾年前打造中國第一個公辦基礎教育集團——求是教育集團的黃建明。求是教育集團以原求是小學一流的管理模式來統一管理該集團分布在不同社區的各校。上乘的教育教學質量、規程化的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高比例的家長滿意率,在全面帶動各校長足進步的同時,也在業內形成了著名的“求是教育”品牌。
此番擔綱杭州錢塘外語學校籌建組長的黃建明,也已經是西湖區教育局的副局長。對于整合教育資源,快速而又扎實地構建品牌名校,黃建明有著建立在深入思考和長期實踐基礎上的見解。黃建明分析說西湖區是浙江省省會所在區,也是杭州市老文教區所在地。在這種地域優勢影響下,區域內除了浙江大學、杭州商學院、杭州師范學院、浙江教育學院、工程學院、財經學院、應用工程技術學院、中國計量學院、中國美院等諸多大學以及浙大紫荊港、小和山2個高教園區外,基礎教育學校也是名校林立,數十所浙江名校上下相互銜接,左右相映成輝,猶如一個巨大的名校教育大廣場,改革開放20多年來,社會公共事務領域、工商經濟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管理變革,管理手段不斷創新,管理概念不斷變化,管理效益也得到極大提高。面對這樣的形勢,教育也應該不斷謀求管理創新,并在創新中不斷謀求進步,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不斷追求。新組建的杭州市錢塘外語學校,除了杭州現有民辦學校一般的教學管理和生活服務功能外,主要在學校管理概念和教學質量管理生成方式上發生了新的變革。學校管理引進了公共事務管理的概念,即作為杭州市錢塘外語學校的管理組織提供的是一種公共事務的管理,包括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校園環境設施管理、后勤生活服務管理、檔案資料管理、學籍管理等,而教育教學質量主要靠引進的現有名校來提供。經過多方協商,西湖區教育局將聘用資深校長同時又是特級教師的人選作為校長人選,校長負責組建精簡高效的學校管理隊伍.通過公開、透明的管理制度和政策為進入“名校廣場”辦教育的學校提供優質公共管理服務,而教育教學則選擇由優質名校來負責承辦。今年即將開學的小學,首先選擇進場承辦教育教學的學校有求是教育集團和學軍小學兩家,他們將各自負責自主招收各年級不超過2個小班的學生并負責進行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教師雖然都屬于錢塘外語學校,但卻都是“求是”、“學軍”按照各自的要求招用、培養并選派、考核。明年開始,還將選擇優質初中合作提供初中段教育,區域內外所有的優質中學都將在備選之列。
黃建明說,這樣,杭州市錢塘外語學校實際上就成為了一個“名校教育大廣場”,不同風格、不同理念支撐下的優質教育將在這里會聚一堂。對學校管理者來說,首先要轉變的是管理職能,管理要從“行政指揮型”轉變成“服務協調型”,為進場辦學的學校、老師和進校就讀的學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學習和生活環境,提供最優質的公共管理服務,柔性管理的特征更加明顯,民主、平等的協商氛圍更加濃厚。被選中的名校將在這樣的校園里進行零距離、面對面的接觸,他們會在交流對比中互相取長補短,產生強強優勢,產生“源于名校而優于名校”的直接效果。需要選擇優質教育的學生選擇這樣的學校,就像走進一個“名校廣場”,“擇校”的概念在這里演變成“擇班”,而又因為這些學生的學籍同屬于一所學校,因此,為“擇校”而奔波的苦惱和為轉學而繁雜的手續在這里演變成非常的簡單和無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