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本人具有形象塑造的天賦才能,他的聲音充滿戲劇性及自信心,有小羅斯福總統的愉悅態度,有艾森豪威爾的溫暖、樂觀及微笑,也有肯尼迪的身強體健的男性魅力。里根是一個視野、夢想及傳奇上都有一種特殊的政治形象吸引力的領袖。他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
尤其在勝利及哀傷的時刻,里根有一種本能的直覺,可以使他和別人的情感連結在一起。他能夠使別人和他連結在一起。在航天飛機挑戰者號爆炸后,及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貝魯特被炸后,里根都能充分用言詞表達全國的哀傷與憤怒。而當他能夠認同于全國共同的情感時,民眾也能真正地認同他。
不同于大部分的政客,里根在舞臺上的自然表現,使他顯得毫不做作。他是如此善用電子提辭機,使得大部分的觀眾誤以為他的講詞是由心底自然的表現。里根也知道如何向一組孤立的攝影機展現笑容,而使幾百萬的電視機前觀眾感覺到他親切的問候。
里根是一位天生的說故事好手,正好滿足了政治上的總統劇情需要。他的許多著名的演說,都是敘事杰作,如在美軍進攻格林納達之后,他向全國人民的報告;在貝魯特的海軍陸戰隊卡車爆炸悲劇故事;以及里根憤怒批評蘇聯空軍擊落韓航客機等事件,里根都表現出講述的天才。這使里根得到了“偉大溝通者”的稱號。
里根多年的廣播體育播報員生涯,磨練出他敘述故事的才能。他年輕時只憑借著電傳回來的比賽簡介,就把每一場比賽都敘述得栩栩如生。這種現實與虛幻結合的能力也交織成里根混亂的政策,而這種無中生有說故事的本事,正是里根身為一個政治領袖的魅力。
里根相當喜歡一再重述他在1932年,獲得電臺播報記者工作的故事。里根當時去電臺會見經理,電臺經理詢問他是否能夠將比賽敘述得如親眼目睹般地生動,并立刻考驗里根。他帶里根進入播音室,告訴里根說,當燈亮時就開始敘述一段足球賽的播音,而里根的反應很快,立刻就把自己在學校中所有熟悉的足球賽的記憶,當成現場觀看的比賽敘述出來,特別突出他所認識的足球隊員以加強現場感。他將所記得最精彩的一場比賽故事,以最生動的方式并加油添醋地描述,幾乎到了忘我的境界,使電臺經理非常的滿意,立刻就錄用了里根,成為電臺體育活動的播報記者。
《時代》雜志的記者曾問過里根,難道他不想真正的做現場轉播?“不!”里根搖頭說:“用簡短電文報導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自行再創那精彩的一刻。”
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因為這證明了里根如何依賴他的豐富想象力,向國人講述尼加拉瓜及蘇聯人民的生活狀況,或者是描述星戰武器的發展。里根在講述各種事件時,為了事件的生動性,他會修改事件的一些實況,而用自己的想象力代替。其中一個例子是《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卡儂所發掘的:據以色列總理夏米爾告訴卡儂,他在1983年訪問美國,在白宮和里根會談時,剛好接近猶太人紀念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紀念日,里根告訴夏米爾,他曾經在二次大戰時隨軍出任攝影記者,在歐洲訪問過好幾座納粹死亡營,因此他很能了解猶太人的心里感受。但是根據里根的二次大戰服務記錄來看,里根是出任過軍中攝影記者,但是只在好萊塢附近的電影制作單位,在大戰期間他從未離開美國本土。
里根的政治推銷能力,可以和羅斯福及艾森豪威爾并列。他們推銷政策,也推銷情緒及信心。據助理們表示,里根渴望與戈爾巴喬夫見面,因為他相信自己有說服戈爾巴喬夫接受他的戰略構想的能力,因為里根對于自己的說服力有過人的自信。雖然最后戈爾巴喬夫并沒有被里根說服。
里根和幾位前任美國總統如尼克松、福特及卡特相對照,有著很強烈的不同。尼克松雖然被人冠以“推銷的總統”頭銜,但是尼克松缺乏平易近人的個性,無法表現出真誠;而福特及卡特也都無法在推銷上和里根相比。卡特極度地意識到形象的重要,露齒微笑是他的著名商標,但是奇怪的是,他羞于公開要求人民的支持。他注意到問題的復雜面,痛苦地猶疑不決,他對自我懷疑甚深而無法成為一名自在的政策促銷者,而卡特內心的沖突,透過電視畫面盡入美國人的眼中。
而相形之下,里根就傳達出一種內在的和諧,他表現出自在的平靜。雖然里根也有低潮的時刻,像陸戰隊在黎巴嫩被炸死時,像美國人質被恐怖分子劫持時,但他并未表現出工作上不安全感、不確定感及沉重壓力感。里根的助理表示,里根曾對于新聞界及國會的反對,以及他的兒子和女兒的問題都會很生氣,但是里根都能將這些反應控制在私人的層面。
由于里根擔任總統職務的自在,更建立了他的政治聲望。里根以輕松的態度否定了外界認為總統是一個孤立及不幸的職務的印象。卡特像一位賣身奴仆般的工作,但里根卻以當總統為樂,并不吝于讓大眾知道。里根辦公的時間很短,經常小睡,并以此為玩笑的話題;他能夠放下公務很輕松的到牧場騎馬及劈木柴;他把總統一職視為一個工作,不是一個枷鎖。起初白宮幕僚擔心他輕松的態度會使人民看穿他的膚淺,但是很快的白宮幕僚就標榜里根的朝九晚五的輕松工作態度,使里根的形象清新,沒有貪戀權力的華盛頓政客氣質。
絕對不要低估了“受歡迎”的形象塑造中的影響力,從南希在橄欖球場俱樂部的表現來看,對于公眾人物的新聞報道,受到新聞工作者的個人感覺及好惡的影響。艾森豪威爾及里根就比較受到新聞界的歡迎,而約翰遜總統則被新聞界人士認為過于強悍;尼克松被批評為不受信任及不受歡迎;卡特總統則被視為小器而且自以為比他人崇高。新聞界人士個人對總統的感覺,會左右新聞的公平報道原則,其影響力甚至強過記者本身的政治意識。
由于里根的幽默本性,使得新聞記者及美國人民都很容易和里根親近。在1981年里根受到槍擊之后,群眾對他的英勇表現敬佩有加,大肆贊揚。里根在醫生準備進行手術之前還幽默地說:“我希望你們都是共和黨員。”而面對心焦的夫人,里根說:“親愛的,我只是忘了躲避。”對護士說:“南希知道我們之間的事嗎?”里根在危急時仍有這樣幽默的態度,使他成為美國大眾的英雄人物,并且表現出元首的氣度,而使他的形象大受肯定,這是里根形象的一個轉折點。一夜之間,里根通過總統的考驗而成為美國的英雄式領袖。而對里根這種氣質的印象,在4年后再度證明。4年后,里根接受外科切除癌細胞手術,里根不但坦然接受手術,而且幽默地說,他想推薦這些醫生到國會去協助對預算進行手術。而對人人聞之色變的癌,他只輕描淡寫地表示:“我很高興它被清除了。”再度展現他斗士的精神。
由于里根在美國人民心目中,已經建立起英勇及剛強的形象,人民對他的好感成為他最大的政治資產,甚至他的一些小錯誤,也都被人民所包容。這些錯誤使得人民覺得他像一般常人,偶爾會有失誤,但卻無損他的形象。雖然里根的政敵及新聞界對他的錯誤大為反感,但是一般的人民,卻毫不在意。選民并不太希望他們的領袖顯得比他們聰明太多。對許多人而言,卡特就因精明過度而損及其政治利益。
不少總統都會為他們的前后不一致和欺騙而付出政治代價,如約翰遜被人視為愛弄權術,尼克松則心術不正,卡特光說不練,等等。里根也并不一致。里根在削減稅率、平衡預算、同蘇聯中國打交道等方面猶豫不決。但是在軍售伊朗丑聞爆發之前,里根總統的猶豫、不務實、不坦白,卻都能被人民所諒解,好像里根不需要負擔責任。大多數選民不認為里根一方面主張宗教信仰的崇高,要求校園祈禱的合法化的行為,和他很少去教堂禮拜有任何抵觸之處。或許里根一向強調家庭的價值觀,但是里根和子女們的相處卻有疏離的問題。里根的養子指責里根竟然在孫女出生兩年后,才去探視她;里根女兒更是在《第一家庭》的書中,批評其父母不為人知的一面。
在里根周圍的人察覺他充滿了矛盾。大眾往往認為電視會暴露一個人的真實個性。大部分的美國人透過電視的畫面,就以為他們了解里根的為人。事實上,里根的親近助理及家人卻發現里根并不容易了解,里根不愿意和人有深刻的感情,他只肯讓南希真正的親近。他的政治老伙伴說,里根無法處理很強烈的感情事件,這也許和他痛苦的童年有關。在私下中,一些里根的心腹都對他處理幾位老友離職的態度感到吃驚與受傷,特別是多年來有如里根義子般在里根左右的狄佛在1985年離職。南希在狄佛歡送會上落淚,而里根雖然也說了一些感人的話,卻沒有表現出最深的摯情。可是,當里根在陌生的群眾面前回憶戰爭的故事時,卻往往在情感動人處哽咽。
里根以在記者會中直呼記者名字以顯示他的熱絡出名,他的作為使這些著名媒體記者成為總統肥皂劇中的演員。媒體大家族也凸顯出里根宛如一位有耐心的慈父,和一群難治的兒童相處———十分有效地降低了記者的地位。事實上,很少有觀眾明白,里根依賴座次表來協助他記憶其他記者的名字,假如座次混亂,里根也會把名字弄錯。
在個人的往來上,里根無時無刻地表現出愉快、高雅及禮貌的態度。他使大眾有好感,但是在近距離面對記者及國會議員時,他的言詞卻顯得呆板而且做作。我曾訪問過他好幾次,但都備感挫折,因為他的回答有些像錄音帶,重復他的說詞甚至笑話,他有些像在念劇本。我曾試著探索里根的思考原則,我所發現的是一個編好的劇本。
只有一次,我感受到真正的里根。那是1985年冬天,在橢圓形辦公室的火爐邊,里根談到他對戰略防衛的構想;他的語調、他的神情、他的肢體語言都表達出他的感覺,他深陷他的回答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他的熱烈及信念,這是我所無法忘記的。在那次訪問之后,里根在日內瓦、冰島及華盛頓,都拒絕在戰略防衛計劃上與戈爾巴喬夫妥協,我對他的表現并不驚奇,因為現實與形象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