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縣城和縣級市、鄉鎮、部分發達地區農村為代表的三、四級市場“戰略意義”開始凸顯,日漸成為諸多廠商角逐的主要戰場和重要的“產糧地”,當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強勢品牌來勢洶洶,冀望一舉“洗牌”整個三、四級市場:長期“委身”于三、四級市場的“地頭蛇”——各大小“雜牌”廠商則是全力應對,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然而,在實力、規模、品牌、資金等各方面均處于明顯優勢的強勢品牌沖擊下,這些“雜牌”還能否在三、四級市場獲得生存空間呢?
筆者的觀點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雜牌在三、四級市場都會有較大的生存空間,甚至,其中的某些“雜牌”廠商會發展成馳名中外的“品牌”。雜牌在三四級市場始終占有一席之地!
觀點之一:三、四級市場沒有“雜牌” !
“雜牌?誰說我們的產品是雜牌產品?我們根本不承認!在這里,我們的產品占有最大的市場份額,我們沒說他們(指其他企業)是雜牌企業就算是好的了!”華東某空調企業區域經理在接受筆者采訪時,義憤填膺地說了上述這段話,他們根本就不認為自己企業是“雜牌”企業。
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會承認自己企業是雜牌企業!在市場中,存在著大、中、小企業,卻沒有“雜牌”企業!所謂的“雜牌”,一種是甲要攻擊乙,便以“雜牌”來貶斥乙;另一種是專門用來形容那些綜合勢力稍弱的中小企業。
但三、四級市場是沒有“雜牌”的;我們可以說,某個企業知名度不高,但是我們不能籠統地稱之為“雜牌”。三、四級市場的渠道商、消費者也不能很好地理解“雜牌”的內涵,他們最多只會說“我在電視上看到過這個企業做的廣告”,或者是“我的鄰居就是買的這個牌子的產品”。在整個三、四級市場,人們只會在意這個“牌子”做的廣告多不多,或者是這個“牌子”在當地居民心中有無印象。除此之外,他們一概不懂,也一概不關心。
雜牌,是遠離三、四級市場的!
觀點之二:三、四級市場所有的品牌都是“雜牌”!
這是筆者親眼目睹的一件事:在四川某縣城的家電商場,一促銷員正向一對年輕夫婦推薦某款洗衣機,那是我第一次聽說那個企業。按照傳統的觀念,它就是典型的“雜牌”企業。為增強說服力,該促銷員舉例說明“你要買海爾洗衣機?那是雜牌!買不得的。要買就要買這種名牌貨,質量可靠,價格還便宜!”
海爾竟然成了“雜牌”?筆者在一旁頓時目瞪口呆!
可是在三、四級市場,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這說明了什么?——在三、四級市場,所有的品牌都可以稱為“雜牌”!
三、四級市場的消費者即使非常理性,崇尚“品牌消費”,但是他們選擇的“品牌”產品更多的是指在當地“品牌知名度”高的產品,而非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品牌知名度”。湯姆遜、NPC進入中國三、四級市場,不也被許多國人認為是“雜牌”產品嗎?
所以,在三、四級市場,沒有絕對的“主流品牌”,所有的品牌在當地消費者心目中都可以稱得上是“雜牌”!
觀點之三:部分“知名品牌”是從“雜牌”進化來的
三、四級市場不會排斥任何一個廠商,無論它是“知名品牌”還是所謂的“雜牌”,三、四級市場對所有的廠商都是一視同仁的。
許多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知名品牌”在三、四級市場都是處于“雜牌”地位的,相反,一些被專家學者公認為“雜牌”的企業卻是三、四級市場的主流品牌。
“知名品牌”在進入三、四級市場后,它在當地扮演的角色就是“雜牌”;這些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知名品牌”經過努力,可以轉化為三、四級市場的“知名品牌”;當然,也有一些蜚聲國內外的“知名品牌”在進入三、四級市場時遭遇重挫!
所以,“知名品牌”進入三、四級市場后,不要開口閉口就談“洗牌”、“清洗雜牌”。殊不知,這個“雜牌”說的就是你自己呢!
其實,我們所謂的“雜牌”經過努力后,不僅能夠成為三、四級市場的“知名品牌”,更可能借助于“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轉化為揚名海內外的“知名品牌”。長虹、波導、娃哈哈都是這樣起家的。
觀點之四:三、四級市場依然有“雜牌”的生存空間
三、四級市場對于許多廠商而言,其戰略意義越來越重大;一些知名品牌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重點開發。在外有強敵“入侵”、內受營運成本不斷上漲的壓力,各名氣小的企業和無名氣的企業,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雜牌”企業,他們在三、四級市場還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嗎?
筆者篤信:“雜牌”在三、四級市場依然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并可能得到較大的發展空間!
首先,中國的國情決定了“雜牌”在三、四級市場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的國情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中國近年來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相當快,三、四級市場得以迅速壯大?,F在,在沿海的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份的許多地區,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已經絲毫不遜色于大中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這些富裕起來的農村居民帶動了三、四級市場的興旺發達。
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內陸縣城(含縣級市)、各鄉鎮市場和農村市場會快速崛起,他們能夠為“雜牌”提供肥沃的“滋土”和廣闊的市場。
2.中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相差極大,各地風土人情、消費觀念也有很大差異,這種差異化也為“雜牌”的生存提供了便利。因為“雜牌”一般選擇區域化營銷模式,對市場反應相當敏銳,適應能力極強。在局部市場,他們比許多“知名品牌”更有生命力。
其次,三、四級市場的復雜性、多樣性阻礙、制約了“大品牌”的“攻擊”能力,客觀上增強了雜牌在三、四級市場的生存能力。
大品牌要想徹底清除三、四級市場的“雜牌”、有效占領整個三、四級市場,就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并且將三、四級市場作為整個企業的戰略核心;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企業都是將重心放在一、二級市場,同時一、二級市場也是他們最主要的“產糧區”,三、四級市場只是這些大品牌的一個補充性的市場,戰略意義不大。
此外,大品牌要進入三、四級市場,還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許多企業的投入產出都是不成正比的。對于“追求利潤重于一切”的企業來說,這是一筆不合算的投資!
大品牌既然不能“全身心”地“清洗”“雜牌”,自然就會給“雜牌”留下廣闊的發展空間。
再次,相對于大品牌來說,“雜牌”在三、四級市場有著顯而易見的優勢。
1.“雜牌”基本上都是采取“區域營銷模式”,即重點把握住幾個主要的區域市場,對于其他市場是一般照顧;他們將自身絕大部分資源投入到這幾個主要的區域市場中,并力爭在這幾個區域市場占有領先的優勢?!半s牌”的這種策略正好揚長避短,擊其軟肋。
2,“雜牌”的價格策略非常到位。由于節省了大量的廣告宣傳和市場投入費用,“雜牌”可以給經銷商提供更加豐厚的回報,這種策略對于在三、四級市場的渠道商來說是致命的“誘餌”!
3.“雜牌”企業的營銷人員會更看重私人交情。“雜牌”的整體劣勢是很明顯的,為了扭轉劣勢,“雜牌”惟有盡全力搞好與三、四級市場渠道商關系,加強情感交流。對于在三、四級市場中,渠道要素在企業決勝市場方面起決定性作用,因而“雜牌”把握住了渠道,也就把握住了市場。
大品牌的營銷人員拿著高薪,受企業嚴格制度約束,根本不可能全力“討好”三、四級市場的渠道商,這也使得大品牌在三、四級市場“投入大而見效小”。
誰比誰強。誰比誰弱?
在三、四級市場,“雜牌”是否還有自己的生存空間,這是由大小品牌的綜合實力決定的。請注意:這里所說的綜合實力,不僅是指大品牌和“雜牌”在全國范圍乃至全球范圍內的整體實力,更重要的是指雙方在特定區域內的綜合實力的競爭。
三、四級市場對所有品牌都是一視同仁的,三、四級市場不會對“雜牌”有絲毫的歧視,大品牌進入三、四級市場不一定能獲得成功,“雜牌”完全可以通過在三、四級市場的快速成長,進化為全國乃至全球的知名品牌。
中國的國情已經為“雜牌”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雜牌”能否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最主要的還在于它自身!
用兩句話來概括“雜牌”在三、四級市場的命運;
行動勝于語言,態度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