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有其運行的規則,這種規則在指給我們路徑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我們的行為。這種規則就是勢,它要求我們遵循它的未來走向去處理事物,當違背了這個方向的時候,你會感到處處掣肘、舉步維艱。營銷的勢是什么?簡言之,就是未來的市場發展趨勢,就是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方向。這個勢是營銷的方向之所在,企業的一切行為都基于對營銷大勢的判斷,順應勢的轉換、不斷調整營銷戰術的企業方能永立潮頭。術隨勢轉,方能動轉不息。
當七十年代日本車橫掃美國市場時,是由于以豐田為代表的日本企業把握住了汽車行業的脈搏——輕型省油的車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當三星全面轉型數碼領域時,除了賭的成分外,更多的是李健熙堅信數碼將主導電子領域的未來,當和黃全球收購3G牌照,華為投巨資研制3G技術時,李嘉誠和任正非是基于他們對未來通訊領域發展方向的相同預測……
這些企業成功的基點都是在抉擇的關頭對市場態勢做出準確把握,并以此確立了適合自身的正確戰略。如果對勢的判斷錯了,從開始就輸了對手一招。那么,又如何正確把握大勢呢?
要從三個方面考慮;對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的預測,對競爭對手市場反應的判斷:對消費者需求心理變化的把握。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對消費者需求心理變化的把握,這個緯度直接影響另外兩個緯度的變化。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長虹成為彩電業的霸主正是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判斷:彩電業未來將是低毛利的產業,降價勢在必行,當時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國外品牌,為了追求高利潤和高價形象在短期內不會降價:彩電成為我國居民包括部分農村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對市場大勢的準確研判,使當時的彩電市場成了長虹的江湖。
但可惜的是,長虹止步于它曾經的輝煌。當跟不上市場的發展、局勢的變遷時,它的隕落是必然的結果。長虹最大的失誤是對消費者需求心理變化感知的鈍化:消費者追求差異化的時候仍是大規模、批量化生產而導致庫存積壓:款式成為消費者購買的重要考量因素時,仍是老機型、舊外觀,低產品更新率,當跟上潮流、追求時尚也成為農村市場的需求特征時,她仍然一如既往地留戀于低價產品……這一系列的失誤將長虹一步步引離市場大勢。
要對消費者需求有準確把握,就要從兩個層面上人手,一是迎合需求,二是激發和挖掘潛在需求。需求是不可能被無中生有地創造出來的。那些所謂的創造了需求的產品,實際上是把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提前釋放出來。站在這個角度理解,我們認為從消費者行為變化入手,對需求心理變化進行研究和把握,是對市場大勢研判的重要手段。
對三、四級市場的爭奪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的勢,企業要順應這個勢,就要了解三,四級市場消費者的所思、所想、所做。同時,要認清三,四級市場自身的兩個勢,一是市場容量將快速持續擴大,在一,二級市場日趨成熟的情況下,三,四級市場的潛力值得企業深入挖掘,二是三、四級市場對潮流性,時尚性的需求將增加,那種認為三,四級市場就是低端,低質、過時產品樂園的想法,將受到沉重的打擊。認清了這一點,三、四級市場才有可能成為企業的下一個制勝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