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之怪現象
在中國的廠商關系中,“七年之癢”根本不成為一個嚴肅的問題——因為大部分廠商都熬不到這個年頭上就已經關系破裂了。于是出現了這樣一種怪現象:企業年年換客戶,客戶年年找品牌。
廠家竭澤而漁,品牌更迭頻繁
以中國內衣市場為例。這個市場近年來發展迅猛,每年以20%的速度高速增長,2004年全國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
市場的極速擴容吸引著更多的生產者進入。他們充滿創業熱情,采用“一款保暖產品+一個保暖概念十一名形象代言人十一條狂轟濫炒廣告+一撥瘋狂打折與促銷活動”的營銷模式,快速淘金。短期利益使他們很少考慮長久發展,最遠的規劃也就是“見好就收、遇事快撤”。
這種殺雞取卵、近乎掠奪式的炒作營銷案例,不僅傷害了下游的消費者與零售商,更傷害了企業自身。短線炒作,急功近利,赤裸裸的買賣關系,使企業喪失了與下游經銷商長期合作的機會。
經銷商不安子現狀,又難以自強
掘得第一桶金的經銷商決不會安于現狀。他們不斷尋找、變換品牌,或同時經銷多個品牌,想方設法做成強勢經銷商。
但現實遠不像他們想得那樣簡單。因為真正制約他們成長的是團隊、網絡、終端三大問題,而不是暴利行業或品牌的匱乏。于是他們越是尋找,就越失去耐性。
那么,到底應該建立一種什么樣的廠商關系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廠商關系的演變歷程。
從粗放型網絡向扁平化過渡的難題
傳統廠商關系:層級型、長渠道
廠家——總經銷(省級)——分銷商(地市縣),這是一種粗放型的廠商關系,起源于計劃經濟時代,后逐漸演化成一個多層次、長渠道的傳統廠商關系。
優勢:廠家能利用省級甚至大區總經銷的既有網絡快速拓展市場。
不足:廠商關系頻繁變換,導致總經銷以下多級分銷關系不穩定,貨品層層加價,總經銷獲取暴利,而終端客戶利潤不高,銷售積極性受限,總經銷完全掌握著分銷網絡與終端,廠家與市場存在信息阻隔,成了“瞎子”與“聾子”。
這種粗放式經營不利于市場的精耕細作,廠家與分銷商都承擔著較大風險。
現在廠商關系:扁平型。短渠道
廠家——分銷商(地市縣),這是近兩年來許多廠家采用的模式。在總經銷市場表現不佳的時候,廠家往往拿總經銷當“替罪羊”,將其取消,直接與地市縣級客戶合作。
優勢,減少了層層加價,加大地市縣級客戶利潤空間:廠家也更容易掌握市場一手信息,有利于整合市場資源。
不足:取消總經銷后,隨之會出現三大問題:
1.在銷售旺季,貨物到達及時率直接影響著分銷商的收益。沒有省級總經銷,地市縣經銷商無法得到及時供貨,因為多數廠家至分銷商的物流并沒能跟上。
2.利潤空間加大,便容易出現竄貨。廠家路途遙遠,鞭長莫及,市場管理跟不上。
3.地市縣經銷商各掃門前雪,致使省級媒體廣告投放、區域統一促銷活動難以展開,資源配置與整合比較困難。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有的廠家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分公司或辦事處,但卻加大了內部管理的難度。區域市場一出問題,廠家又撤走駐外分支機構,把風險甩給地市縣客戶。這些客戶因差旅、訴訟等費用和地方保護等因素,很難異地維權,造成廠商關系告急。
打造多維生態關系鏈
這種模式下的廠商關系,不是簡單的優勢互補,而是建立在共同事業平臺上追求規模利益最大化的戰略聯盟。
1.廠家同時與省級運營商、地市縣級分銷商合作,操控終端,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市場反應速度加快。
2,地市縣分銷商直接與廠家合作,實現市場利潤最大化,而與省級運營商合作,則享受便利的物流配送、市場管理與服務。
3.省級運營商通過規范市場與物流服務,與廠家一起取得區域市場份額最大化,獲得規模利潤。
這樣,省級運營商不用擔心地市縣級分銷商利益之爭,因為他們的利益在與廠家的直接合作中得到了保障,并且還享受到了省級運營商免費提供的服務。
省級運營商也不用擔心被廠家替換,因為廠家全程參與指導區域市場運作,省級運營商則重在執行,從廠家獲得的也是一種規模效益。
由此可看出,廠家、省級運營商、地市縣級分銷商三者之間,形成了一種多維生態關系鏈,誰也離不開誰,誰都需要另外兩方的支持與幫助,從根本上解決了網絡穩定與深度分銷的問題,廠商關系良性穩定發展的問題,客商依托品牌做大做強的問題。
省級運營商的四重角色
在這種新型廠商關系中,運營商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是物流配送中心,在區域市場為分銷商提供配送服務,
二是資源整合中心,對區域市場資金、貨品、廣告、促銷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配置,最大限度挖掘市場潛力;
三是市場管理中心,通過對區域市場提供配送,以及對市場資源的配置,實現對區域市場的統一管理,規范市場,防范竄貨行為,
四是規模利潤中心,運營商并不是通過加價產生利潤,而是通過擴大市場份額,提供良好的市場服務,來獲得廠家額外支付的市場管理費,其他分銷商未提供類似服務而不能得到。
案例:打造一個省級運營商
我研究了解這一新型廠商關系后,去年在山東市場進行了試點,設立了第一個省級運營商。
山東運營商曾在一個地級市經銷過一個知名品牌,但第一次做省級客戶,在山東地市縣經銷商中影響力有限。為此,我們委派一個市場拓展小組,以廠家名義直接開發了地市縣分銷商,解決了山東運營商網絡難題。
山東各地客戶如從廠家(武漢)拿貨,路途運輸時間需5天~10天,如從濟南運營商處拿貨,可以朝發夕至,在旺季搶到寶貴的黃金銷售時間。
另外,從濟南運營商拿貨價格與從廠家(武漢)拿貨價格一樣,并且還節省武漢——濟南的運費,因此經銷商們很樂意從濟南拿貨。
山東運營商掌握著全省總量5%的廣告資源,用于省級廣告媒體和區域性促銷支持,地市縣分銷商能免費享受這些資源,當然積極配合,這對區域市場推廣與市場潛力挖掘有巨大幫助。
為了更好地輔導運營商與各地市縣分銷商,我們由銷售部、客服部、市場部、產品部相關職能經理組建了一個山東市場項目小組,開通廠商“綠色通道”,隨時解決市場問題。
山東運營商操作全省市場,實現銷售1240萬元 (廠供價),我們付給其10%管理費,獲毛利124萬元,另外其自營濟南及另一地級市,銷售650萬元 (零售價),毛利率18%,獲毛利117萬元,全年共獲毛利240萬元以上,純利150萬元以上,取得了不錯的規模利潤,成為山東市場赫赫有名的金牌經銷商。
幫助經銷商升級運營商
經銷商要升級運營商,就必須解決其三大難題;營銷團隊建設管理、分銷網絡建設管理、銷售終端建設管理。要是靠經銷商自己摸爬滾打,那只能等到猴年馬月。
為此,我在廠家設立了“321工程”指揮部,下設5個項目組:
銷售部牽頭的網絡項目組:對全國市場、區域分銷網絡、終端網絡進行系統縝密規范指導:
市場部牽頭的終端項目組:對終端建設、培訓、管理、制定詳細作業章程,
客戶服務部牽頭的服務項目組;確定網絡統一服務標準,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科學服務體系,
人力資源部牽頭的團隊項目組:重點建立以營銷團隊為核心的組織保障體系,給經銷商組建團隊提供輔導范本。
產品部牽頭的產品項目組:根據中國面積廣、差別大的特點,為各個不同重點市場量身訂做產品。
針對經銷商三大瓶頸,各項目組逐一提出解決相關詳細作業指導書,利于經銷商學習復制,實現快速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