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干事不僅自身業(yè)務過得硬,對新聞報道員的培養(yǎng)更是嚴而又愛。”這是濟南軍區(qū)某部新聞報道員對新聞干事程劍的共同心聲。
作為某部宣傳科的一名副營職新聞干事,程劍曾先后多次被集團軍表彰為“新聞報道工作先進個人”。為了提高該部報道員的業(yè)務素質(zhì),他首先采取輪訓的方式,對報道員進行培訓。他說,這是“育苗工程”。
幾年來,經(jīng)他培養(yǎng)出的報道員形成了一個新聞報道骨干“互聯(lián)網(wǎng)”,不管是留在部隊工作的還是退伍到地方的,一遇到什么難題就會寫信或打電話向他請教,而他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給他們釋疑解難,進行“遠程指導”。報道員小賀培訓結束回到連隊后,在采訪中聽說了某連班長王留杰幫助殘疾兒童上學的事跡,他感到這是一條很好的線索,但不知道從何下手,于是便打電話向他請教。程劍在認真分析了這一線索后教導小賀說:“寫稿子不能只浮在面上,要沉下身子深挖,從普通的事件中捕捉出不普通的新聞。”在他的指導下,小賀先后三次到王留杰所在連隊采訪,寫出了3000余字的通訊《王留杰助殘小組》,很快在軍區(qū)《前衛(wèi)報》月末特刊上刊出。2003年年底,經(jīng)他培訓的報道員小劉退伍后被《上海經(jīng)濟報》聘為編輯。報道員小鮑,經(jīng)過他的推薦到了裝備部。對裝備方面的常識一竅不通的小鮑,一時間感到渾身是勁卻無處可使。為幫助小鮑盡快進入角色,程劍開導他,腳板子底下出新聞,多到基層連隊跑跑,不要關起門來寫稿子。程劍還給小鮑提供新聞線索,告訴他要針對裝備欄目的特點寫稿子。一次,小鮑到連隊搜集線索,發(fā)現(xiàn)這個連隊的新裝備沒有列裝但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新裝備的操作方法。程劍與小鮑一起對線索進行了分析,連夜寫出了《提高新裝備訓練效益》的稿件,被《解放軍報》一版刊發(fā)。由于報道成績突出,小鮑連續(xù)兩年被軍區(qū)《前衛(wèi)報》評為“優(yōu)秀通訊員”,榮立三等功。
本欄編輯: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