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計生委、國家統計局最新測算的數據,到2005年1月6日,我國內地總人口將達到13億。1月6日零點后在北京婦產醫院出生的第一個嬰兒將成為我國第13億個公民。國內眾多的媒體對即將誕生的中國“第十三億個公民”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興趣,搞得北京婦產醫院的工作人員不得不忙著為即將前來采訪的各大媒體準備礦泉水等。(《法制日報》2005年1月5日)
媒體對于中國“第十三億個公民”即將誕生一事的高度關注,使得老百姓們也跟著興奮起來,仿佛中國人口突破了十三億大關是件天大的喜事,大家都盼望著這一刻早點到來一樣。
“第十三億個公民”的誕生真值得被如此追捧嗎?
首先,“第十三億個公民”這一概念本身的象征意義要遠遠大于其實際意義。中國人口的數量是以人口普查的數據作為基數,再根據中國人口增長速度推算出來的,這一數字本身帶有模糊性,而“第十三億個”則是具體得不能再具體,可見“第十三億個公民”不過是個象征性提法罷了。至于有人竟然將這“第十三億個公民”的誕生時間、地點也確定得清清楚楚,就更讓人匪夷所思了。一個不可能準確預測的東西,何必搞得信誓旦旦、確鑿無誤一般?
其次,中國人口達到十三億這一事實,確實讓人高興不起來。人口的增長會給資源、環境、經濟等各方面都帶來沉重的壓力。“十三億”應該是一個引發我們冷靜思考的數字,而不是值得我們興奮的理由。但現實的情形是,在媒體強大的信息攻勢下,很多人都跟著“興奮”起來。在北京婦產科醫院待產的丁女士有了一點兒宮縮,硬是不肯坐下,就是為了快點把孩子生出來,好讓自己的孩子“有幸”成為中國“第十三億個公民”,而一些重量級媒體竟也在6日零點專門對此事進行現場直播。如此這般,大家伙兒光顧著看熱鬧了,誰還會去管這“十三億”人口究竟意味著什么?
從新聞傳播的角度來看,中國“第十三億個公民”的誕生絕對是一個好的新聞賣點,將一個具有全國性意義的時間具體到某一個人身上,并且給它貼上獨一無二的標簽,自然能吸引受眾的眼球。但當我們用一種對待娛樂事件一般的方式追捧這“第十三億個公民”時,是否考慮到“十三億”這個龐大的數字對于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其實并不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