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個“壞上司”,那你至少有三門功課能夠學好:
“壞上司”能教你一種面對逆境的平常心
這應該是人生最寶貴的一課。當我們面對一個不能由我們自己決定的客觀環境時,有兩種態度可以選擇:一是心平氣和地接受它,因為這是一個客觀的環境,至少在短時間內還沒有辦法改變這種狀況;二是從心理上不接受這個不能改變的事實,為它而煩躁、嘆息、憤慨。第一種態度至少能夠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第二種態度則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在客觀上受損失的同時,再加一層心理上的傷害。可見,在面對一個事實上不能擺脫的環境或者不能改變的結果時,從心理上接受它要比拒不接受好得多。
一座山擋住你的去路,你不會對著山生氣,你會想方設法攀越它,或者繞過它;一群狼圍住你時,你也不會對著狼群生氣,你會用最大的智慧和力量戰勝它們、消滅它們或者逃避它們;一叢荊棘刺破你的手時,你也知道刺人不過是荊棘的本性而已。那么,為什么這些元素被換成“人”的時候,就會令你怒火中燒,或者憤憤不平呢?就是因為他們是你的同類嗎?可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并不比人與狼間的差別小。古人云:君子不與牛執氣。可見古人是懂得這種差別的。這是不是古人的大智慧?跟牛執氣,就是把自己降低到牛的層次,跟小人執氣呢?不言而喻。
有一位叫弗蘭克的心理學家,他在希特勒的集中營里呆了十幾年,在那里他的一個重要發現就是:如果一切都不能改變,至少還能改變自己的感受;如果一切都不能控制,至少還能控制自己的風度。還有誰面對的環境能比希特勒的集中營更糟糕呢?
培根說:“幸運所需要的美德是節制,而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堅韌,而后者比前者更為可貴。”如果你要成為一個領域的領袖人物,首先需要培養以上品質。現在你遇上了一個壞上司,不應該感謝上蒼對你的厚愛嗎?你應該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勇敢地面對你的壞上司,然后,在與壞上司的相處中努力培養你的各項美德,有了美德,才能領導群倫,馳騁天下。
“壞上司”能激發你的潛能
劉墉寫過這樣一個故事,說他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天,一位已經就業的同學對他抱怨自己的美國老板“吃”自己,不但給很少的薪水,而且故意拖延同學的綠卡申請。劉墉當時對他說:“這么壞的老板,不做也罷。但你豈能白干這么久,總要多學一點再跳槽,所以你要偷偷地學。”他聽了劉墉的話,不但每天加班,留下來背那些商業文書寫法,甚至連怎樣修理影印機,都跟在工人旁邊記筆記,以便有一天自己出去創業,能省點修理費。隔了半年,劉墉問他,是不是打算跳槽了?他居然一笑:“不用!現在我的老板對我刮目相看,又升官,又加薪,而且綠卡也馬上下來了,老板還問我為什么做事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變得那么積極呢?”他心里的不平不見了,他做了“報復”,只是換了一種方法,而且他自我檢討,說當時其實是他自己不努力。劉墉接著說:你喜歡斗狠嗎?你總是心里憤憤不平嗎?你要知道,敵人、仇人都可以激發你的潛能,成為你的貴人。你也要知道,許多仇、怨、不平,其實問題都出在自己。你更要知道,這世間最好的“報復”,就是運用那股不平之氣,使自己邁向成功,以成功和“成功之后的胸懷”,對待你當年的敵人,且把敵人變成朋友。
精神病學家J·A·哈德菲爾德深入研究過危機環境對人的身體上、心理上、感情上和精神上激發的非凡力量。他說:“我們過著拘謹的生活,避開困難的任務,除非我們被迫去做或者下決心去做時,才會產生無形的力量。我們面臨危機時,勇氣就產生了;被迫接受長期的考驗時,就發現自己擁有持久的耐力;災難降臨時,我們會發現內在的潛力,仿佛是出自一個永恒手臂的力量。一般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當我們無所畏懼地接受挑戰、自信地發揮我們的力量,任何危險和困難都會激發能量。”
當“怨怨相報何時了”的兩敗俱傷,變成“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雙贏時,不是人生的最大成功嗎?
“壞上司”能增加你處理組織事務的智慧
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政治,有人說,一個好的企業家,必須是好的政治家。組織中的政治斗爭,從來就不會停止,只不過好企業與壞企業的分別是,好組織有明確的政治斗爭規則,而壞的組織則沒有。或者說好的組織的游戲規則鼓勵積極的斗爭,而壞的組織則鼓勵大家內耗,從而導致自己在與別的組織的競爭中落敗。
一個人在自己創業之前遇上一個壞上司,逼迫你學習“組織政治學”,那就太幸運了。就算你永遠不打算自己創業,學好這門功課對你的職業生涯也大有助益。有一位在美國通用電氣的高級管理人員遇到了一個難題:一方面他喜歡自己的工作,對薪水也很滿意;另一方面,他痛恨自己的上司。他已經忍氣吞聲好多年了,現在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于是決定通過一個獵頭公司找份新工作。在與獵頭公司的交流中他獲得了靈感,他把上司的情況告訴獵頭公司,委托獵頭公司為上司找一份工作。當這位上司接到電話被告知有一份新的工作在等他時,正好也厭倦了當前的工作,這位上司爽快地接受了新的職位。妙就妙在當上司的職位空缺時,這位高級主管申請補缺并且成功了。他從這次調職中領悟了一種高超的政治智慧,所以他在這個組織中一帆風順。
在與壞上司的過招中,你還會悟到許許多多的“招數”。譬如,寧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的原則。你現在就得罪小人了——因為一句話,他就要運用他的職權,找茬扣工資獎金。這已經表明是典型的小人了。但是,你能做到不得罪小人,反而利用小人為你服務嗎?再譬如,統一戰線原則,不要四面出擊,一次只能打擊一個對手,同時與其他人聯合。這點你做的怎樣?同上一級領導的關系、與上一級各職能部門的關系,與外界的關系,與一般同事的關系,都是你的環境的一部分。在與上司的斗爭中,你做到“有理、有利、有節”了嗎?還是負氣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