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特加含義是“生命之水”。俄羅斯民族喝酒的習慣注定了他們一直在天堂與地獄之間搖擺。
年初,俄羅斯總統普京否決了一項有關禁止在公共場合飲用啤酒的法令。這是俄國內“禁酒派”遭受的一次挫折,同時也表明普京不想重蹈戈爾巴喬夫禁酒失敗的覆轍。
俄羅斯人摯愛伏特加。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不僅僅貢獻了伏特加酒的標準配方,甚至連伏特加的名字也是他取的。
在俄羅斯人,尤其是俄羅斯男人的眼中,伏特加能使他們更加強大。莫斯科大公弗拉基米爾早在公元988年就宣稱:“喝酒是俄羅斯人的一大快事。”過了1000多年后,俄羅斯人仍然樂此不疲。到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蘇聯就已經成為了白酒消費的“超級大國”:1972年蘇聯人人均年消費伏特加酒23瓶,1976年更是達到了28瓶。在當今世界,仍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望其項背:全俄每年要消費70億瓶伏特加酒,平均每人每年消費40來瓶,其人均酒精消耗量比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要大。另有一項統計顯示,平均每個俄羅斯成年男子每兩天就會“干掉”一整瓶的伏特加酒。
伏特加酒之所以能成為俄羅斯民族的至愛,自有其道理。這個民族自形成之日起,不得不忍受著極端嚴酷的自然條件,沒有伏特加的日子是無法想象的。一位西伯利亞的生意人說,“俄羅斯的冬天是如此寒冷,零下50度是常有的事兒,如果沒有伏特加,保證你在外面呆上不到半個小時就會被凍僵。”俄羅斯人不僅要與自然斗,更要忍受著一個又一個暴虐的獨裁政權:維京海盜的斧頭,蒙古皇帝的鐵騎,伊凡四世的鞭子,彼得大帝的刺刀。人們在有錢買酒的情況下把自己灌醉是惟一的樂趣,伏特加酒甚至能起到類似宗教的作用。巴枯寧曾說:“教堂對于人們起著一種天國里的酒館的作用,正如酒館是人間的某種天堂一樣,因為不論是在教堂或是酒館里,人們可以將自己所受的饑餓、壓迫和屈辱忘卻片刻,他們可以有時在狂熱的信仰中,有時在燒酒中竭力安慰自己對日常苦難的記憶。一次比一次更加陶醉。”1942年斯大林格勒會戰前夕,蘇聯最高統帥部下令保證前線戰士每天至少能夠喝到伏特加酒,以利于英勇的蘇聯紅軍打敗德國法西斯。
俄羅斯人喝酒的方式非常豪放,再烈的酒也是一口悶,然后緊握拳頭,“哈”地一下吐出酒氣,爽快異常。不過,俄羅斯民族喝酒的習慣注定了他們一直在天堂與地獄之間搖擺。作為俄羅斯國酒的伏特加酒,不僅消耗了大量糧食,而且由于酗酒致使俄羅斯男人平均壽命變短,甚至每年都有4萬人因酒精中毒死亡,成為人口負增長的原因。
對酒壟斷與開放:俄(蘇)領袖態度迥異。葛羅米柯說:“我們得管管伏特加了。人民就要全變成酒瘋子了。”勃列日涅夫答道:“俄羅斯人民離了這個什么也做不了。”
由于造酒業罪案頻頻,俄(蘇)領導人對酒業壟斷權曾先后六次被撤銷,同時也六次被恢復,但每次反復最終都只能進一步讓人們為伏特加瘋狂。
根據彼得大帝所頒布的法令,沙俄士兵每天能得到兩大杯酒。彼得大帝還建立了國家對伏特加生產的壟斷機制,并用這筆收入負擔戰爭經費。
沙皇尼古拉二世為保證戰爭經費,曾在“一戰”中把持著伏特加專賣權,而十月革命因此也與伏特加有了直接關聯。托洛茨基在《伏特加,教堂和電影院》一文中說,革命的首要目標是解決工人的八小時工作制和伏特加專賣權。
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實行禁酒政策,列寧說:“伏特加和其他流毒會把我們領回到資本主義時代。”上世紀20年代中期,列寧撤消禁酒令以贏得民心。列寧下令生產“里科夫加”,此酒因酒精含量稍低而較伏特加更為溫和。
蘇德戰爭打響后,斯大林宣布開放酒禁,以使戰士們在冰天雪地的戰壕里能借酒驅寒。不少俄羅斯人至今還認為,蘇聯之所以能打贏納粹,靠的是兩樣:伏特加,以及喀秋莎火箭炮。斯大林本人就是一個伏特加愛好者,他的兒子、曾任莫斯科軍區空軍司令的瓦西里41歲時在一次狂飲以后一醉不醒。
與斯大林不同的是,看起來粗魯的赫魯曉夫似乎從來沒喝醉過,這也許要得益于一種專門為其訂做的特制酒杯,這種酒杯乍看上去不小,但實際上很淺。1958年5月,他以蘇共中央、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名義發布禁止酗酒的命令。
勃列日涅夫不僅自己在摩爾多瓦時一度狂飲無度,對于人們飲用伏特加酒的管制也比較寬松。1970年初的一天,蘇聯外長安德烈·葛羅米柯從郊外的扎維多沃高官官邸返回莫斯科。那天,為他開車的是蘇共總書記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葛羅米柯開口說道:“列昂尼德·伊利伊奇,我們得管管伏特加了。人民就要全變成酒瘋子了。”勃列日涅夫沉默不語。五分鐘后,勃列日涅夫突然說道:“安德烈,俄羅斯人民離了這個什么也做不了。”在勃列日涅夫時代,伏特加在預算中貢獻的數字從1000億盧布增加到了1700億盧布。
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政府的一項秘密報告顯示,喝酒已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這也成就了戈爾巴喬夫作為歷史上惟一下令禁用伏特加的領導人的“輝煌”。1985年5月,剛剛當上兩個月蘇共總書記的他便頒布了《關于消除酗酒的措施》。隨后,伏特加酒廠被關閉,大部分酒類商店遭取締,蘇聯駐外使館也禁止用酒,甚至還用推土機推倒了克里米亞、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和庫班河流域的葡萄園。可是,這只是令伏特加的生產轉入了地下,“薩馬貢”(自家釀的白酒)受到青睞。
葉利欽入主克里姆林宮后,大開酒戒。為展示“平民總統”形象,葉利欽甚至用炫耀自己喝醉過來勾引女人。那時,無論在哪里飲酒都無人干涉。據跟隨葉利欽采訪的記者說,那時候每逢出訪,衛兵總要往專機上整箱整箱地裝伏特加。訪問瑞典時,葉利欽在醉酒的情況下命令已婚的副總理涅姆佐夫將瑞典公主娶回家;由于一醉不醒在專機中,葉利欽對愛爾蘭訪問根本就無法開始……
禁酒法案令普京左右為難。每年因此受到的損失將高達5億到12億美元。俄羅斯人最為喜歡的足球運動主要依靠啤酒公司的贊助。
歷史進入21世紀,伏特加文明正在發生分化。在莫斯科,精英們喝的不是進口酒就是高級伏特加。他們飲酒,但從不喝醉,對他們來說保持清醒的頭腦很重要。最有意思的是,這些“新俄羅斯人”很多當年就是靠著走私伏特加發達起來的。而廣袤的農村,伏特加仍然是許多俄羅斯人的終生至愛,具有代金價值。不過,當局現在最為頭痛的恐怕是啤酒了。
據統計,現在俄羅斯人每年的人均啤酒消費量在66升左右,幾乎是10年前的兩倍。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能看到一群群的青年人手拎啤酒瓶,將啤酒當成了飲料,在公園、大街,邊走邊喝,邊喝邊醉。這是因為俄法律中并沒有將啤酒列為“酒精飲料”一類,因此它不在法律禁止的范圍之內,甚至就連上中學的孩子都可以買啤酒喝。目前,僅在政府登記的喝酒成癮的年輕人就多達2.2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進一步增長。
為改變啤酒“成為橫掃全國的致命嗜好”的局面,俄羅斯正展開一場與啤酒的斗爭。1月8日,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通過了一項公共場所禁酒法案,禁止在大街上、體育館和公園內以及公共交通設施上飲用啤酒。不過,俄媒體懷疑普京總統是否最終會讓這一法案出臺——即使經過修改以后。一方面,普京總統雖然“根本不喝烈性酒”,但卻能喝一點兒葡萄酒,并有飲用啤酒的嗜好,曾與英國首相布萊爾公開在酒吧里共品啤酒。另一方面,新議案將危及年產值高達60億美元的俄羅斯啤酒業,他們每年因此受到的損失將高達5億到12億美元。同時,禁酒可能會令俄羅斯人最為喜歡的足球運動水平倒退10年,因為俄羅斯足球運動主要依靠啤酒公司的贊助。看來,如何應對酗酒這個幾百年的難題,普京著實需要費一番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