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道主要是靠事實說話,所報道、引用的事實必須完全真實、準確。然而,有一些新聞稿件內容盡管是真實、準確的,但從另一個方面衡量則是錯誤的。一般說,新聞稿件錯誤有兩類:一類是直接錯誤,像稿件中的文字、修辭、觀點、議論、提法上的錯誤就屬于這一類。另一類是隱性錯誤。這一類較之前一類錯誤比較隱蔽,不容易被人發現。也恰恰是這種隱性錯誤在新聞稿件中比較常見,又是編輯在審稿過程中最容易忽略、最難把握、最常出錯的地方。這類錯誤在評論、理論文章中相對來說要少一些,而在消息、通訊、特寫以及一般文藝作品中,相對來說要多一些。例如,一家企業報刊登一篇新聞報道,意思是表現駐上海辦事處的一位身為共產黨員的工作人員,熱情接待顧客,服務態度好。佐證是:一次,一位顧客晚上喝得酩酊大醉,在該辦事處下榻,睡到半夜三更,嘔吐起來,把整個房間搞得一塌糊涂。這位共產黨員不怕臟不怕累,為其提供優質服務,精神可嘉。作者只是考慮到表揚服務人員,卻沒有考慮到被服務對象,這樣的優質服務是否應該提供?該辦事處的服務宗旨是什么?事件雖小,卻包含著一個為什么人服務的大問題。這種新聞報道在報紙上一出現,不僅關乎到報紙的聲譽,而且關乎報紙的立場問題。因此,報紙應該力戒發表這類內容的報道。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消除報紙隱性錯誤呢?
一、細心是發現隱性錯誤的“敲門磚”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發展著,可供報道的事當然是很多很多。任何報紙不可能對生活中發生的事件都作報道、篇篇稿件都刊登,這都要作嚴格的選擇。報紙的指導作用,是在對新聞事實進行嚴格而慎重的篩選比較的基礎上來體現的。所以,不管是記者,還是編輯,必須用心審視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的紛繁復雜的事情,準確地判斷每件事情的新聞價值,準確地判斷具有新聞價值的事情的正確性,避免錯誤的新聞報道見諸報端。例如,一家企業報的記者寫了一篇題為《一枝紅杏出墻來》的通訊,寫的是一個正在服刑的犯人搞出一項新發明,獲得了國家專利和獎勵。“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宋朝叫‘紹翁《游園不值》里面的句子,全詩為“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詩文大意是:由于主人不在家,沒能進去飽覽春色,但從一枝探出墻外的紅杏花,可以推知園里一定是春意盎然。“一枝紅杏”后人多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新生事物等,用在這里顯然是不合適的。稿件通過三級定稿后,編輯反復琢磨認為,鼓勵犯人學習成才是對的,但文章將犯人喻為“紅杏”,且又是“出”的監獄之墻,這不妥當。于是編輯建議撤銷簽發意見。
二、走出習,慣思維的“怪圈”
稿件中出現隱性錯誤,就在于沒有對事物進行具體分析,只看事物的表面,不注意這個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區別,因而在評論這一事物時采取了錯誤的、不恰當的態度。例如,有這樣一篇通訊員來稿,題目為《××快訊救棄嬰》。稿件大意是:××書記到一個單位檢查工作時,聽說有一棄嬰在該單位大門口已經數天,十分可憐。××書記馬上趕到棄嬰處,仔細察看了情況,立即會同單位工會、婦女委員會、保衛科、計生辦的同志研究制定了解決辦法——單位每月付200元撫養費,報銷該嬰兒16歲前醫藥費等優惠政策,鼓勵職工積極收養。當天下午,棄嬰被該單位一位32歲的農民輪換工抱養。稿件的結尾這樣寫道:“對于棄嬰的結局,人們紛紛議論說:棄嬰有今天,多虧了黨啊!”這篇稿件乍一看,并不錯,日記救棄嬰的人道主義精神確實可敬。這也是我們的一種習慣思維。如果運用求異和逆向思維,就會產生一連串的問號:那位32歲的農民輪換工抱走棄嬰,他是否符合抱養條件?若不符合,是否有悖于計劃生育政策?計劃生育政策乃是國策,違反計劃生育,不就是違反國策嗎?一旦見諸報端,豈不使報紙偏離了黨的方向?!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這篇稿件的處理結果是這樣的:編輯帶著疑問請示上級計劃生育主管部門,經查證落實,主管部門通知報社絕對不能編發此稿。由此也提醒所有的采編人員,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新聞事實,都要多動動腦筋。不要霧里看花,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三、把編輯的眼睛擦得雪亮
黑格爾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假如一個人能看出當前即顯而易見的差別,比如,能區別一支筆與一頭駱駝,我們不會說這個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聰明。同樣,另一方面,一個人能比較兩個近似的東西,如橡樹和槐樹,或寺院和教堂,我們也不能說他有很高的比較能力。我們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異中之同和同中之異。”面對當前這樣一個紛繁復雜的世界,要達到“能看出異中之同和同中之異”這一境界,確實很不容易。尤其是新聞工作者,多少事需要立即作出判斷,需要馬上明確態度,需要迅速編寫稿件,還要做到不出錯誤,這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偵探福爾摩斯為什么能偵破一個個復雜的案件,一個很銳利的“武器”就是他有一雙雪亮的眼睛。那么,如何才能把編輯的眼睛擦得雪亮呢?這就要求編輯具有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現實生活中,真、善、美同假、惡、丑往往是混雜在一起的,這種情況同時也反映到稿件之中。正確的東西同貌似正確實則錯誤的東西使人不易區別。這就要求編輯要具有敏銳的判斷力,能夠不為假象所迷惑,善于鑒別真偽、辨認美丑。而這種能力,正來源于編輯的理論、政策水平。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淪和黨的政策去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編輯報紙“重要的是善于從適當的方面迅速抓住問題”(恩格斯語),并且在可能出現的各種干擾之下,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不左右搖擺。編輯只有具有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用革命理論和黨的政策作指導,才能在各種復雜情況和問題中作出正確的抉擇。否則,就會像大海航行中失去羅盤而寸步難行,整個報紙就會背離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