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
我小的時候,曾經養過很多小動物。蛐蛐、油葫蘆這些大路貨自不必說,就連人們唾棄的癩蛤蟆我也視為珍寶。小雞因為吃生菜葉拉稀了,我向媽媽要來大人吃的止瀉藥,磨成粉,用小勺盛著喂下去;父母因為兔子有騷氣,不讓我養了,趁我不在時把小兔作成肉給我吃了,吃完之后才告訴我。我為此難過了一宿,后悔當初沒有及早把它放生;冬天,法國蝸牛都縮進殼里冬眠,一連幾個月不吃不動。我生怕它們死了,小心翼翼地把牙簽探到殼里去,看見那團嫩肉蠕動了才放心;我還記得披著露水的知了脫殼時的情景,看著它的翅膀漸漸從褐色變成青綠色,在雨后清風的吹拂下慢慢展開;我的心激動不已:這一瞬,不正是完整生命中的一個必要的過程嗎?
樓上搬來一戶溫州來京作生意的,孩子叫小偉,和我同班。其他同學都瞧不起他,嫌他吃油條,身上有怪味,但這并沒有妨礙我們的友誼。去香山春游時我買了一只小松鼠,帶回家后被小偉借去玩。他給松鼠洗了澡,卻不料因此松鼠著了涼,病死了。他來向我道歉,我一下子火冒三丈,把平時同學罵他的詞兒都用上了。他低著頭,沉默不語。接下來的兩天,他都沒來上學。然后一天晚上他跑來我家,手里捧著一只松鼠,懇求我說:“我跑了好些地方,終于買到了……我們和好吧。”
“以后不準你再來我家!”我都不知道當時怎么會變得那么冷酷無情。夜里,我聽到樓上小偉喊叫聲。原來,他為了買松鼠偷了家里的錢,被他爸爸發現后痛打一頓。我意識到了他是為了我挨打。第二天,他們全家就離開了北京,我后悔已晚。這件事迫使我對飼養寵物重新思考,我們對動物傾注了人的感情,把它們看成我們的朋友;卻把自己真正的朋友看成動物,深深地傷害了他們的心,這還是珍惜生命的表現嗎?有那么多的人需要扶助,有那么多靈魂需要拯救,孤兒需要收養,我們卻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收養流浪狗,豈不荒唐?不過話又說回來,在對少年兒童的教育上,還是應當提倡對有生命之物的泛愛。
熱愛生命:
去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嘯給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兩天前,我還沉浸在平安夜那溫馨的燭光和曼妙的贊美詩里,突然聽到新聞里報道這場慘絕人寰的大災難,實在難以置信。我在心里反復追問:上帝為什么要將如此大的災難降臨在人間?最后我得出結論:是為了重新喚起人們對生命的珍愛,喚回我們身上泯滅已久的人性。
電視里每天都有大量死難者的報道,我聽著歌曲《Heal the world》,覺得自己再也不能無動于衷了。期末放假復習期間,我用英文寫了一封致災區小朋友的信:“洪水奪去了許多東西,但奪不走你們活下去的信念。擦干眼淚,作好準備重建家園。什么時候你們都不是孤獨的,天下千千萬萬的好心人牽掛著你們。”我還讓父母關注捐款的渠道,最終我選擇了通過郵局把錢捐給了中華慈善總會,但那封信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寄出去。我內心默默的禱告,別人可能聽不到,但上帝會聽到的。
返校后大家都忙著考試,我是生活委員,一回宿舍就抱著紙箱子到處動員同學捐款。我近乎哀求:“目前已知死了15萬人,洪水過后爆發的瘟疫還在不斷地吞噬著生命,多少捐一點吧。”他們答:“印尼人殺過好些中國人,我們絕不把錢捐給那些野蠻人。”
我解釋:“可是受災國不僅是印尼,還有印度、泰國呀?”
他們反駁:“你怎么能保證這筆錢不會流向印尼?”
我又說:“那里的經濟主要靠華僑,我們捐錢也是為了減輕海外僑胞的負擔……”
他們搖搖頭,不再理我,我無奈的走開。
他們自有不捐錢的道理,但面臨如此重大的災難,還是應該忘掉國界、種族的概念,盡棄前嫌全力賑災。一個月后,我收到了中華慈善總會寄來的感謝信和趙樸初題字的《慈善》雜志,內心無比欣慰。我把《慈善》放在枕邊,每夜枕著它安然入睡。自我實現只是暫時的狀態;要使自己永葆快樂,還須一如既然往地關愛生命,愛人如己。
天下父母心
上初一時,我戴上“牙套”矯形。一次,我摘下牙套隨手扔在一只碗里。不想媽媽煮碗消毒時沒有發現,將牙套連同碗一并煮了。塑料加熱后完全變了形,重新配一副還要再花200塊錢。爸爸對我大發雷霆,罵我是敗家子,并表態:絕不花錢配第二副!
那天晚上躺在床上,我聽見外面廚房有呼嚕呼嚕的煮水聲,我跑出來一看,是媽媽。“媽,你這是干什么?”
媽媽抬起疲憊的雙眼說:“塑料加熱不是能變形嗎?我就讓它變回去。”
操作起來可一點也不容易,媽媽從滾燙的開水中撈出牙套,趁著熱使勁搬弄,讓它恢復原狀。看著差不多了,媽媽讓我戴上試試,可還是不合適,于是又得放進開水里。這樣反復幾次,媽媽的手眼看起了泡。
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便關上了火,謊稱已經合適了。這件事已經過去多年,媽媽如今已是滿臉皺紋的小老太太,但她炯炯有神的目光里仍然飽含著慈母的安詳與隱忍,我怎樣才能撫平歲月刻在她臉上的痕跡?
成長
當初競選班級生活委員,父母對此有很大分歧。媽媽表示贊同,認為這樣有助于提高我的生活技能;爸爸極力反對,理由是我在家時他們伺候我,我又怎么可能到學校去伺候別人。結果是我硬把生委“扛”了過來。一干就是兩年,感觸頗多。每月月底都要給大家換月票,風雨無阻,趕上學校后勤部的月票售完了,還要跑到汽車總站去換。
有一次我推車時不慎擦破了停在旁邊的一輛桑塔那,幾個閑散的無賴趁機纏住我不放,我怯生生地蹬上車往另一個汽車站逃跑了,心中仍有幾分后怕,生怕有追上來“討債”的。事后爸爸教導我不要害怕,那些無賴不一定是車主,再說車停得不是地方,擋住了出口。世道不都是公平的,不能一味退讓,自己沒做錯就要據理力爭。
大三獻血,我因為身體原因獻不了,也協助院里做了些護理工作。從超市買了整整一車食品,拉到校醫院,為等候的同學倒紅糖水喝,安慰暈血的同學,囑咐同來的家長做好后勤,忙前忙后不清閑。有個外地同學出現不適反應,我按班主任的指示買了牛奶和烏雞,并帶她乘車去人民醫院就診。醫院門前紅楓似火,我順手摘了一片楓葉遞給她,她把那片葉子夾在了她最愛看的書里面……
每次假期外出旅游回來,我都不忘給同學們帶些紀念品,給他們講每張照片背后的故事;每年圣誕節,我都要從教堂帶回來一打福音傳單散發給同學們。他們用這些照片、紀念品裝飾起宿舍的每個角落,每當我走進他們的宿舍,總能看到這些飾品在風中旋轉。
上大學的意義不在于湊了多少學分,是否拿到了學位證書,甚至不在于讀了多少本書,而是在于留下了多少令人感動的瞬間。同樣,衡量人生不是用分數,不是以朋友的多寡,而是要看你是否在盡心盡力用你的生命滋潤他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