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實在不多,區區2000元;幫助的孩子也不多,區區15個;幾個心眼兒不錯的人合伙做了一件好事,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普通得沒有話講。但是收到孩子們齊刷刷寄來的15封信并仔細地閱讀了信的內容后,要說的話就如骨鯁在喉,不說不快了。
有著燦爛神秘的納西東巴文化的麗江,有著一系列的頭銜: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城市,中國最令人向往的10個城市之一等等,我是親眼見識過麗江的,古老得令人眩暈,浪漫得名不虛傳。可是這份寧蒗特困生表格所傳達的是另外一種意思:惟有安居樂業,才有可能天下太平,惟有太平,才有可能浪漫。
孩子們的信中有傾訴:捉襟見肘的生活狀況基本上相同,小小的心靈都經過了“襤褸”的自尊考驗。仿佛看到許多蒼白的手指在我的眼前顫動,這種訴說,大概每個字都經過了過濾。安徒生童話中的公主人人羨慕,賣火柴的小女孩人人憐惜,“公主”仗義出手幫助一下“女孩”,大概是所有讀者的心愿,公主窮不了,女孩則可以幸福地活下去。
孩子們的信中有感謝:或樸實無華或花團錦簇,那種無所不在的小愉悅感染了我們,甚至可以分享其中一些安撫:人生價值得到了升華,工作變得非常有意義,被他人需要的感覺實在美妙。孩子們以文字的方式捎來了各自的一份心意,對于捐款人來講,會有意想不到的激勵效果,因為在付出的同時也得到社會的認同和尊重。
孩子們的信中有期待:在許多的不確定性后,相信真的有一個值得他們相信的事物所在,曙光初現的興奮和決心力透紙背。于是一邊欣慰一邊憂郁,雜志社本身擔當不起這個巨大責任,但是可以給社會提供一個信息平臺,《慈善》雜志是發表慈善聲明的合適場所,是愛心人士的留言墻。
這是本期雜志中本人寫的第二個編者按,都是主編指示寫的,都屬于語重心長兼慷慨激昂類型,與我平時的文風有點區別。“慈善\"是個私人領域,因為僅限于自己能做的;慈善事業卻是個人聲鼎沸的大廈,為了更多人的加入,引導和吶喊必不可少。
感謝麗江慈善總會寧蒗工作站的受助生名單的提供和捐款的認真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