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貴蓀1936年生,浙江吳興南潯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編審。家學淵源:曾祖父錢三庚,篆刻家,祖父錢病鶴(又名云鶴)系清末民國初期滬上著名漫畫家、國畫家。故自幼受藝術熏陶,勤于速寫,癡迷繪畫。1954——1958年就學于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中國美術學院)。40多年來創作了大量的連環畫、插圖、國畫等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其中《鑒湖女俠》連環畫在第二屆全國美展評選中榮獲創作二等獎。創作的人物中國畫,格調高雅、清新自然、造型嚴謹細膩、神韻生動。出版的作品有《錢貴蓀畫冊》、《速寫起步》、《跟我畫速寫》等。2000年赴法國巴黎藝術城進行藝術交流,舉辦了兩次個人畫展,2001年9月在上海棠柏藝苑舉辦個人國畫展,2002年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辦個人畫展,得到了眾多外國友人的贊賞和收藏,2002年11月在杭州唐云藝術館舉辦錢貴蓀中國畫展。




時代的進步不僅僅需要專才,同樣也需要通才。特別是具有通才根基的專門之才,更具發展前途。我看錢貴蓀先生就是這樣一位畫家。
錢貴蓀是一個有才氣又很誠懇的人。說他有才氣,因為他很早就掌握了中國畫、水彩、水粉甚至油畫的基本技法。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并獲獎。比較全面的繪畫素養,為他把自己的才氣集中到中國畫線描人物方面,提供了深厚的基礎。日后他在連環畫創作領域中馳騁才情的同時,又拓展了中國畫山水、花鳥的畫技。當然,這些積累與拓展又歸功于他觀察生活的敏銳目光和勤于捕捉生活真趣的速寫技能。
錢貴蓀國畫展在上海、杭州等地展出時,受到大家一致的好評。歸納起來有這樣的評價:“江南水鄉的靈杰之氣和南宋古都厚實的傳統文化養分,塑就了畫家謙和溫良的性格,寬廣扎實的學養和豐富細膩的情感。氣質、素養和對養育他的這塊熱土的深厚感情,很自然地決定了他將描繪江南秀山麗水和溫柔婉約、清麗靈秀的江南女子納入自己的國畫創作題材,他將速寫和中國畫中的傳統畫法結合起來,柔中見剛,拙中藏巧,使畫面氣韻生動、雅俗共賞。”




錢貴蓀的畫,可貴的是勢頭很好,有所追求,有所進展,我們從他近幾年的作品中,可以明顯地看到他對筆墨的講究以及由此引發的畫風轉變,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特別是他一些由簡練的筆墨結構生發出來的拙樸的人物形象,就蘊涵著新的藝術生命和新的形式構成。
我認為每位國畫家應該繼續重視詩、書、印的修養,因為提升畫境的雅趣和提高筆墨的質量,詩文和書、刻的功能是不容忽視的。但是,從強調繪畫本體的角度看,融合不同畫科而別開蹊徑,也是當代國畫家的一條康莊大道,株守一氣畢竟難成大器,而這一點剛好是錢貴蓀的優勢。他的最大優勢或者說他所擁有的最大藝術資源,即是他的速寫技法的精深和速寫作品的積累(在美院求學時,曾被校友們譽為“速寫大王”),因為正是在速寫中才保留著他在未來藝術之旅中的原創力。
事實上,近代以來的成功國畫家,鑒古而開今的固然不少,而直接取資于生活,甚至取法西畫而別開生面的,更值得較少傳統文化滋養的畫家所重視,如徐悲鴻、蔣兆和與黃胄三位先生就值得我們深思。特別是黃胄的成功,就是得力于速寫以及通過速寫所磨練成的觀察生活、表現生活的能力,而且憑著他對傳統繪畫的悟性,把較為“散漫”的速寫化線群賦予了書法的揮寫意蘊,由此在貌似“散漫”的線群中保留了生活的清真之趣和渾淪之氣,從而使他毫無愧色地成為現代中國畫家中的一位佼佼者。即使如徐悲鴻、蔣兆和先生,以素描引入國畫,未必使其筆墨臻于化境,但卻是他們以這種較為“生硬”的中國畫技法,完成了一些具有時代震撼力的杰作,仍為后人留下了可貴的啟迪,誰也不能否定這些作品不是中國畫。
我想,具有上述三位畫家相類似功底的錢貴蓀,著眼于他們的成功之道,可能會有直接幫助的。
另外,如前所述錢貴蓀在中國畫的范疇中,兼能山水和花鳥,這自然也是他求得新發展的藝術資源。中國畫的各畫科都有深化各自畫境的要求,而各畫科之間的融會,就必然會拓展畫境而別開生面。這在唐、宋繪畫中是有不少先例的,只是在文人畫當政后就弱化了這個追求。因此,更何況錢貴蓀具備這個條件。
在新的藝術征程上,每人都有自己的理念和追求。祝愿錢貴蓀在今后的藝術創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忽得俚句錄贈錢貴蓀先生:
跋涉藝途志未窮,傳神寫照得深功。
源頭猶富蔥蘢氣,當化先生妙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