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培方1949年生,上海人。1982年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現為上海書畫出版社編審,《書法研究》副主編,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授,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滄浪書社執事,上海浦東新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作入選書法復興以來國內外重大展覽,被收入各種專集、選集,其書法藝事被錄制出版多種影碟,被全國多處碑林、名勝刻勒上石,并為海內外博物館及人藏家收藏。對傳統書學有深入研究,于創作、理論、鑒定諸方面皆有造詣。出版有手書字帖、專著十余種,發表書論文章近百篇。
我從小崇拜精英,興趣廣泛,書法乃其一。雖悟性尚可,但未下苦功。
“文革”劫起,被迫輟學,旋又“上山下鄉”十年。當時政治禁錮,文藝凋零,物質生活極端困苦,其凄苦境遇,頗與東坡被貶黃州瓊崖相類。慶幸能在山窮水盡的逆境中,選擇較少犯忌時世的書法,在“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耕作之余,抓緊一切時間勤學苦練,著實是到過“癡”和“瘋”的程度。

我學書無師承,主要靠苦讀沈尹默先生的《書法論》、《二王法書管窺》結合臨帖(當時自學字帖極少,極大多數范本賴借閱或雙鉤、曬圖和照相),借助放大鏡仔細揣摩筆墨在紙上的運行變化,冥思苦索,參悟筆法,幸未誤入歧途。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有幸成為“東方紅書畫社”(即今上海書畫出版社前身)“工農兵”作者,忝為“農民代表”,始有緣結識海上時賢,承蒙眾多前輩、同輩書家慷慨賜予學書經驗,而被時“如饑似渴”的我,對于他們即便是一句一字的點撥,每有振聾發聵的啟示,使我眼界大開,終生感銘。

鄧公恢復高考的決策,使險遭滅頂的我徹底改變了命運。1982年大學畢業后,我如愿供職上海書畫出版社,命運之神,使我投身于書法藝術專業,撫今追昔,愈使我珍惜,也愈學而知不足。
臨帖、讀帖、研帖,是我學書數十年的主要功課,在遍臨歷代名跡的過程中,練腕力,悟書理,體味意境。初從歐褚楷始,立定腳跟。曾專心習米十余載,于筆法獲益最多。后改學顏行,悟得米、顏乃傳統書法藝術結體、筆法兩大體系之杰出代表,乃以兩家為根基,不斷拓展臨帖的層面,上下求索,思考其承先啟后的淵源變化,年齒日增,漸有心得。專業工作崗位的優越條件,使我有幸廣識天下名流俊賢,時獲教益;有緣飽覽古今法書名跡,多增聞見。而工作性質使然,我養成了喜讀書、愛思考、勤鉆研的習慣,逐步懂得了諸藝相通的道理,愈知書法是靠功力和學養慢慢“養”出來的。

在書法創作上,我一直穩定得順其自然,不刻意所謂開創面目。學會做一個正派、善良和寬容的人,多學習、多積累、勤思考,才是一輩子的事,是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