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形勢下高校學生
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
1.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很大變化
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使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很大變化,一些學生理想信念大大淡化、金錢觀念卻大大強化。如有的學生認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還有的學生認為,理想是遠的,信念是虛的,金錢是實的。要拋棄遠的,扔掉虛的,撈取實的。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擔負著如何進一步加強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根本的艱巨任務。
2.大學生的生活追求發生很大變化
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使高校學生的生活追求發生很大變化,生活興趣更加廣泛。一方面,求知、求美、求樂的要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一些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有所淡化,奢靡之風有所蔓延,個別學生甚至沉溺于黃、賭、毒中不能自拔,盜竊他人財物,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這些情況說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擔負著如何既滿足學生多層次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又積極抵御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進行健康生活方式引導的重要任務。
3.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區”增多,“空白點”加大
社會組織的多樣化,管理方式的多樣化, 使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區”增多,“空白點”加大。在公辦的普通高校里,近些年學生管理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淡化班級管理,推行學分制、導師制、選課制等,原有的管理制度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而新的管理制度正初步實施或在磨合之中,因而容易造成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盲點。因此,如何盡快解決這些“盲區”和“空白點”的問題,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決的新問題。
4.國外不良思想對大學生的思想滲透和腐蝕增加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處在一個與國際社會交往頻繁、相互影響加深的環境中,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碰撞,各種錯誤理論和思潮加緊了對高校學生的爭奪。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學習借鑒國外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同時,積極抵御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及其消極腐朽東西的侵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文化傳統,是對我們深入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嚴峻考驗。
5.有害信息的傳播渠道增多
當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高新傳媒技術迅速發展,使信息傳播的速度、范圍與效果都有顯著擴大和提高,這在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現代化手段和新的渠道的同時,網上的多路信息源、多種信息流,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網上垃圾,以及“網上文化殖民”,對網民特別是高校學生的思想影響不可小視。如何盡快運用好這一渠道,有針對性地加大網上正面宣傳的力度,切實有效地防止各種有害信息的傳播,是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開拓的新領域。
6.社會問題的變化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情況
高校學生也同樣面臨著高校收費改革、面向社會自主擇業、住房、醫療改革等問題,也勢必會引起他們思想上的種種波動。所有這些,都賦予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以繁重、艱巨的任務。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改革、正確對待利益調整,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的工作十分艱苦、細致。
二、著眼新形勢和新情況,探索
和尋求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1.系統分析法
即確定問題、搜集資料、建立模型、分析判斷、確定方案。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內容龐雜、變化很快,只有系統分析,才能把握廣泛聯系和變動態勢,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2.因果分析法
任何一種思想品德或心理的產生都有其主、客觀原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經常研究大學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產生、發展變化的原因,各種方法措施所引起的結果以及不同思想品德在心理,在實際生活中所引起的結果,辨證分析,循因導果,找出問題的關鍵,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3.課堂傳授法
即以“兩課”教育為主渠道,專業教學為滲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堅持寓教育于各科教學之中,結合專業課的教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人文素質教育和科學道德教育。
4.黨團活動法
即通過學校的黨團組織在開展各種活動中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黨組織抓緊抓好學生黨員發展工作,把重點放在教育培養上,精心做好入黨前后的教育培養工作。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如一些高校建立學生黨員接待室,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機和活力。
5.依托各類社團活動法
思想政治工作離不開群眾,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活動,把思想教育溶于各項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教育和啟發。以學生自愿組織參加的各類社團為依托,采用各類學生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方式以及舉辦藝術節、學術研討、知識講座、讀書活動、演講、影視評論等形式,既豐富了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同時又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功能。
6.社會實踐法
社會實踐是培養高校學生優秀思想品德的有效教育方法。即通過參加公益勞動、社會調查、社會考察、社會服務、勤工助學、軍政訓練、掛職鍛煉等各種社會實踐,使學生通過實踐對理論知識有深刻的體驗和理解,使之真正轉化為他們的認識和信念,使他們在實際活動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7.環境熏陶法
環境可陶冶人,環境可規范人,環境可感化人。這一方法就是要力求創設一個具有時代氣息、高雅文明的校園文化環境,如:校園的綠化、走廊文化、櫥窗畫廊、電視廣播、社區管理、校園環境衛生、生活設施和條件的改善等,以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
8.現代科技法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新的科技手段開始不斷進入思想政治工作領域。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樣應當關注大眾傳播媒介、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等現代信息科學技術以及心理測驗與咨詢等現代心理科學技術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影響。積極開發這些科技手段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務,發揮其長處,提高育人實效,這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如就心理咨詢而言,目前已在全國很多高校中蓬勃展開,各類心理咨詢機構相繼成立,咨詢人員的隊伍也在不斷擴大,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補充、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9.典型示范法
列寧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先進的典型是一面光輝的旗幟,是生動、鮮明而又具體的形象,容易教育人,具有說服力、感染力和號召力。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不僅是促進學生在理性認識上的提高,也是促進其在行為上的升華。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設立參照系,行為要建立起坐標桿,通過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來教育、引導、激勵學生,示范人生價值的路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抓好、發現、培養典型、總結推廣典型的工作,找出身邊的“閃光點”使大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學得了。讓他們以典型為榜樣,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鼓舞和激勵他們向先進典型學習,不斷完善自我。如定期開展三好學生等評選表彰活動,挖掘和弘揚學生身邊的先進,使學生更感到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實踐證明,運用先進典型對學生進行教育,遠比一般的講道理效果要好得多。
10.行為激勵方法
即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學習和行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人格感召力量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示范力量,對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起著極為關鍵的制約作用。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形象是他們模仿的對象,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認識,往往就是從這里開始的,這就要求學生的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身教重于言教”,只有以身作則,才有說服力和影響力,即教書也要育人。因此,作為工作者自身,應自覺以身作則,模范行為,用實際行動去體驗和展示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11.情感激勵方法
運用情感激勵,以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大學生有著豐富、復雜而又強烈的情感世界,熱情奔放,容易激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用真實的情感去幫助和激發他們的情感世界,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為他們排憂解難,以誠相待,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使他們能夠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積極投身到實現自我價值的各項活動中去,努力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人才。
12.自我教育法
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體作用。 因此,自我教育就成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這一方法要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視個體的研究,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工作者和工作對象之間建立民主平等親密友愛的關系,積極引導個體通過體驗、思考、自勵、自省等自我教育的方式把自我的感受、體驗上升為做人的道理,轉化為對真善美追求的內在動力。
總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創新,是時代賦予的新課題,要完成這一課題, 特別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研究新情況,把握新特點,采用新方法,必須提高自身素質,勇于實踐探索,總結新經驗,探索和尋求新方法,并將其寓于工作之中,體現在效果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