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技術創新、信息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生活在一個社會迅猛發展和變革的偉大時代。社會變革、時代變遷,帶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層面將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們的教育對象——21世紀的主人、新時代的弄潮兒,能否經受起大浪淘沙,肩負起歷史重任,給我們這些來自于20世紀、腦中深深打上舊時代教育烙印的教育者,提出了嚴峻的課題,社會的興衰在于教育,教育的成敗在于教師。俗話說:“教書者必先強己”,新世紀的教師,要想須做到不辱使命、不負眾望,必須更新教育理念,以科學求實創新的探索精神,放眼世界,面向未來,樹立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本、以能力為本的全新的育人觀和教育觀,超越自我、重塑形象,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常言道:師者,從之模范矣!教師本身就是形象。擔負新世紀歷史使命的教師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形象呢?筆者就本人多年的從教經歷,結合對時代的感悟,給大家設計一下。
一、新世紀教師的形象
是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
新世紀的教師形象應該富有時代的朝氣。這種朝氣,集中體現了當代教師應該更懂得美、追求美、體現美,從一定程度上說,教師更應該時尚。雖然在社會上教師不是強權角色也不是公眾人物,無法引導社會時尚,但在學校里,在班級上,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他是學生們崇拜的偶像,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傳導者和轉接者。因此教師的形象應與時代合拍。
我們的衣著不一定要名牌,但一定要整潔、得體,不失端莊大方,同時吸收時代氣息,洋溢著青春活力,避免形象刻板,思想僵化,從外表上接近學生與學生溝通;我們的發型不似影星歌星那樣華貴,也不似帥哥靚妹那樣追趕時髦,但我們可以梳理得整整齊齊,一絲不亂,并且臉上始終掛著溫暖人心的微笑,讓學生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親切感,使他們愿意與你接近,愿意將心里話說給你聽;我們的語言親切、風趣、幽默,常常讓學生開懷大笑,但同時又必須深入淺出,指出問題的本質,讓學生在興奮之余學到知識,提高能力;我們的人格應閃耀著新世紀的教師特有的大方自信、不卑不亢、勤奮好學、樂觀向上、活潑開朗、品德高尚和言行舉止表里如一、謙虛謹慎等人格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素質,樹立學生的成功意識。
教師通過自己形象的示范,以不可抗拒的引力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因此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是當代教師自我形象塑造應該追求的理想目標。
二、新世紀的教師
應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21世紀的經濟技術人才的激烈競爭,帶給人們生活工作就業的心理恐慌是前所未有的,學生們心靈的寧靜也被莫名的浮燥所打破。聯合國專家預言:“從現在到21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人們持續而深刻的痛苦”,有位學者斷言“隨著中國社會商業化的變革,人們面臨的心理問題對自身生存的威脅,將遠遠大于一直困擾中國人的生理疾痛。”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的學生所患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急切需要理解、疏導。新世紀的教師不僅自己作好心態的調整,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變革的浪潮中,而且應以率先垂范、自信、寬容、友愛、無私奉獻的師德師風感召和熏陶學生。走進課堂,面帶微笑,低下頭來,與學生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走進學生的心靈,了解他們的困惑、需求,理解并尊重他們的意愿,用父母之心、兄弟之情、師生之愛去呵護學生,用一團火熱的心去溫暖學生,使教師成為一塊磁鐵將學生吸引和凝聚在自己的周圍。真心實意關心、愛護學生,是塑造新型教師人格魅力的內力。
如何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呢?
首先,消除與學生之間的無形距離,擺正二者之間的關系。高校教師與學生之間不能簡單歸并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他們既有慈如父母、貼如兄弟的親情,又有嚴如兄長、敬為師父的師生情誼,關系非常微妙。為此高校教師特別是輔導員不能把工作看作自己的一份職業,處處以規章恫嚇,事事用制度示威,讓學生總感覺自己是個弱小群體,從而對學校制度產生憎恨和逆反心理,對老師避而遠之。如果我們把學生當作同事來共事,當作朋友來交往,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引導,那么輔導員工作的職業性將逐漸淡出,而人性化的一面將凸現出來,久而久之學生自然會把你當作知心朋友來傾訴,當作慈母尋求保護,你不僅能得到學生的敬,而且也贏得了學生的愛。
其次,摸透學生的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具體到一個班級,應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成員、經濟狀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身體狀況、思想狀況做到心中有數,還要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情況,形成活檔案。對于家庭經濟困難而自卑的學生,幫助他樹立自尊自愛、窮不矢志的遠大理想和抱負,培養他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優秀品德,并設法解決生活困難補助,提供勤工助學的機會;對于家庭條件優越、嬌慣侍寵、操行不及格的學生,采取有差別的措施逐漸消除其懶散的毛病,培養他勤儉節約、獨立生活、經濟獨立的理念,鼓勵他利用經濟上的優勢除學好專業課程外,多參加各種職業證書的輔導班、外語學習班、計算機等級考試輔導班等的學習,爭取專升本和出國深造的機會;對于成績優秀、興趣愛好廣泛的學生,鼓勵他跨學科選修本專業以外的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力薦其得到更高層次的學習機會。總之,凡是涉及學生的學習、成長和進步和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都要作為大事來抓,盡可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三、新世紀教師應是具有
全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現代化的
教學手段和授課藝術的學者型教師
(1)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高度的創造性。
全新的教育觀念,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是新世紀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建功立業的先決條件,也是新時代教師為人師表不可或缺的可貴品格。首先新世紀的教師要具有全球化的廣闊視野,樹立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本,以能力為本的育人觀和教育教學質量觀,不囿于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理論,不固執于個人的經驗,敢于打破陳規,大膽創新。在教育革新中努力探索,創造新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更多給予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最大限度地把學生融入課堂之中,師生間真正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氛圍。
(2)要博學廣識。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一桶水”,21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各種傳播信息的媒體將非常發達,各門學科互相交錯,互相滲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博學,必須始終站在知識發展的前沿,不斷地拓寬知識視野,不僅要具備本學科堅實的知識基礎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還要廣泛地涉獵其他領域的重要知識。建立與學生知識需求相適應的知識框架,只有這樣方可居高臨下、游刃有余,真正擔當起培養21世紀英才的重任。
(3)要致力于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就是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為對象,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途徑和方法的一種科學實踐活動。教育科研是在理論的高度上提高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作為當代和未來的專業化教師,我們不但要善于教學,而且要精于科研,只有具備這樣的素質才能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骨干。
(4)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當今時代,新知識層出不窮,知識更新周期縮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創造者,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地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成為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特別在當今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下,我們才能有資格讓學生心甘情愿地讓你導。
(5)要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手段。
教育技術現代化的主要內容就是多媒體輔助教學。隨著教學設備的完善,計算機多媒體漸漸成為教學和教學科研的利器,大大地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作為新世紀的教師,必須掌握好、運用好這些先進的技術,這已經成為愈益迫切的要求。可以想像,誰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成熟、豐富,誰就有可能成為未來教育的寵兒,反之,就會遭到淘汰的命運。
從上面的設計中,我們可以較為清晰地勾畫出新世紀教師的新形象:她是美的化身,她知識淵博、視野開闊、積極進取,掌握了現代化的教學和科研手段,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和遠大的理想和高度的創造性,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只有以這種形象來塑造自己,我們才能在新世紀的挑戰面前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