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網絡環境下
英語教學所面臨的機遇
(一) 教學媒體多樣化
致力于從簡單的黑板粉筆向多媒體教育技術的轉變是國際外語教學的發展趨勢之一,特別是網絡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開發與有效利用受到了高度重視。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意味著我們從單一的教學媒體中擺脫出來,進入了一個多元課堂。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學生模仿課文中人物語言和動作進行英語課本短劇表演可以讓他們在這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中有效地提高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二)教學環境和過程外延化
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突破了傳統英語教學的時空限制,具體表現為教學環境和教學過程的外延化。課堂不再是教師給學生提供信息的唯一場所,學生可以借助網絡在課余進行師生或同學之間的對話,可以進行自主的學習獲取大量有效信息。
(三) 教學信息集成化
教學環境和過程的外延化使得英語教學的信息容量劇增以及傳播速度進一步加快。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學的重點是語言知識點的傳授。英語新課程標準所強調的重點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并且在二級、五級和八級等不同學段都對此做了明確的目標描述。由此看出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教學不僅是語言知識點的教學,而且更是包括文化知識的傳授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的文化教學。所以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教學教師除了向學生呈現異國的習俗、典故、歷史、風土人情等文化背景知識,更要鼓勵并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式、研究性學習來體驗異國文化。那么這無疑擴大了英語教學的信息容量。
(四)師生交互多元化
教學環境和過程外延化的另一個結果是師生交互多元化。教師在電腦上進行一定量的輸入交流或者直接的師生對話,以解決教學中必然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師生之間更容易而且通常是不知不覺地建立某種融洽的信賴關系。這一關系的建立,有利于把教學帶進一種更為輕松的情境,也更有利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五)學生自主性增強
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要求教師發展學生的創造性,網絡引入英語教學, 理想的教學就是學生與這些現代設備融為一體,所以教學的主體自然是學生。在這種教學環境中,教師起到“引”、“導”、“開”的作用,而教師這種作用的發揮,都是圍繞學生來進行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提出建議、問題和質疑以及進行討論,可以從根本上擺脫傳統的“師講生聽”教學模式的缺憾,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六)英語課程資源開發的便捷化
從狹義層面來說,英語課程資源主要是指作為英語學習和教學內容的材料,如教科書、課外讀物、音像材料、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節目等。網絡環境下的英語課程資源是指以網絡為載體的關于英語學習和教學的各種材料。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絡便捷地收集到教學所需要的各種材料開發英語課程資源,進行有效英語教學,與學生進行對話。通過有效地開發英語課程資源向學生提供豐富的與英語課程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借以創造一種學習異域語言的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有效克服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文化震驚現象(Culture Shock)。
二、 網絡環境下
英語教學所面臨的挑戰
(一)對學生自律學習的挑戰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給我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無法預料的負作用,特別對青少年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青少年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其心理發展尚不成熟,自制力較差,面對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他們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容易出現偏差。他們在網絡學習過程中就有可能會偏離學習目標,那么網絡學習中學生的自律學習(包括活動、直接目標、行為的自我控制、情感和認知等方面)就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這也是對學生在網絡學習過程中的意志力和自我規范意識最直接的挑戰。學生在網絡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求教師給他們樹立明確的、操作性強的學習目標和不斷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藉此強化學生在網絡學習中的意志力和自我規范意識。
(二) 對教學方式的挑戰
網絡環境的多元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打破了傳統英語教學的時空限制,也必然引起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單向的知識授受這一教學方式已成為眾矢之的,當然,在結構良好知識領域(well-structured knowledge domain)的學習過程中,向學生傳授基本概念和原理還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實際中,學生多是在結構不良知識領域(ill- structured knowledge domain)進行學習活動,即由于概念本身的復雜性,使得學習主體所期望的答案具有開放性、不穩定性、多樣性以及情境性等特點,因此要求學生所進行的學習活動是一種高級學習活動。所以說,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是首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對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其變式的運用。由于學生學習方式所發生的變革,這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網絡環境的多元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學習情境、運用不同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要求真正讓學生在發現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在互動中學習,從而促使其逐漸獲取學會學習的能力。
(三)對教師自身素質的挑戰
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信息量劇增自然要求英語教師必須具有廣闊的知識視野和豐富的知識構架。作為英語教師,首先應了解所教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如歷史、地理、民俗風情、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同時,還應該對自然科學有所了解,努力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了解這些興趣愛好在所學語言中的表達方式。因為學生最易獲得的知識總是與他們的興趣愛好、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
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要求英語教師對網絡基本知識有大致了解,具備駕馭這些設備的基本技巧;必須懂得教學中各種媒體之間的轉換和銜接;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中保持高度的活躍狀態;具備利用網絡資源開發課程資源和電子備課的能力等。因此,多媒體和網絡英語教學要求英語教師具有比傳統教學中英語教師更高的素質。
(四)對教學硬件的挑戰
從個體角度來說,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對教學硬件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英語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掛圖、生詞卡片和語言教學機似乎不再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互聯網、語言教學系統、多媒體教室和課件以及其他硬件設施是網絡環境下進行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必然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在提高教師專業技能素質等軟件的同時,著力于加大改善英語教學硬件設施的投入。
(五)對教學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統的教學評價一方面對教師的評價是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狹隘的參照體系;另一方面對學生以一考定終身,分數論英雄,過分注重學業成績。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突破了傳統英語教學的時空限制,其評價也打破了傳統教學評價狹隘的參照體系,實行一種新型的發展性教學評價,即以學生和教師的最終發展水平為目標,注重學生和教師的發展過程。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個別化程度高,學習的時間也有很大彈性,教師不可能像在班級教學中一樣,通過日常活動中的觀察與言語形體提示來督促學生學習,學生也不方便通過班級里的榜樣作用來約束自身的行為。
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對學生的評價不僅注重相應學段所學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語言技能運用能力,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態度、情感和學習策略的發展狀態。突破了傳統英語教學時空限制的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的開放性必然要求我們實行多渠道的形成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相結合教學評價方式。評價結果既反映學生的學習現狀又反映學生的發展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