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7日下午16時17分,隨著低沉而和緩的轟鳴聲,集韓國空軍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兩架編號為003、004的F-15K戰斗機平穩地停在首爾京畿城南機場,從這一刻起,韓國空軍終于通過這種作戰半徑為“從東京到北京”的“三代半”戰機來實現了自身角色的跨越。在接機儀式現場,韓國國防部長尹光雄興奮地說:“在大韓民國開國60周年之際,我們的空軍也得到了與自己相稱的戰鷹。對F-15K的到來,我現在能表達的只有一句——太棒了!”
“新貴”來自“名門”
今年3月16日,美國波音公司在密蘇里州圣路易斯的工廠舉行了一次官方的展示活動,所展示的新型戰斗機,正是波音公司專為韓國空軍制造的具有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F-15K戰斗機。這架雙發雙座的F-15K戰斗機,于3月3日由波音公司首席試飛員喬·費洛克和首席軍械師里克·瓊金完成,了首次試飛。在首飛中,戰機飛行至1.5萬米高空,飛行速度超過了2馬赫,其間還測試了發動機的空中停車和啟動,檢測了戰機主要備用系統的性能。
“F-15K飛起來非常壯觀”,費洛克說,“它擁有新的技術和‘鷹’式戰機的結構,它將是多功能戰機中的佼佼者。韓國飛行員會愛死它的。”事實也是如此,后來隨機一起回國的韓軍特級飛行員全幸南(音)說:“駕駛F-15K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快樂,一種極樂的顫栗和無以言表的終極體驗!”隨著F—15K型“攻擊鷹”戰機研制成功,波音公司又一次證明了它能夠生產全球最先進、最致命的戰斗機。
韓國空軍其實早在2002年就開始選擇其新一代戰機,當時的新機“選秀”計劃被稱為“F-X”。國際戰機制造業中的四大巨頭——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歐洲戰斗機公司、法國達索公司和美國波音公司為奪標“F-X”計劃曾逐鹿首爾,整個竟標過程跌宕起伏,充滿了戲劇色彩。首先,四大巨頭紛紛攜帶自己的戰機,在首爾航展上進行了飛行演示,蘇霍伊的蘇-35最先出局,隨后是歐洲戰斗機公司的“臺風”落敗,最后形成達索公司的“陣風”與波音公司的F-15對決的態勢。當時,法國國防部長阿蘭·里夏爾和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親自出馬,為本國戰機游說。美國總統布什在與時任韓國總統的金大中例行會晤時,甚至直接提出了F-15戰機的采購問題。韓國民眾普遍對美國向韓國推銷戰機表示反感,對美國通過政府渠道向韓國施壓更是強烈不滿。在與波音公司的競爭中,達索公司曾一度領先,然而就在即將開標的前夕,韓國空軍的一名上校突然因收受達索公司的賄賂被捕,搞得達索公司十分尷尬。結果波音公司笑到了最后,艱難地拿下了這筆價值達42億美元的訂單,其中40億美元用于購買飛機及機載設備,另外1.1億美元用于購買配套的88臺通用動力F110-GE-129發動機,其余是人員培訓、保障設施/設備和配套武器的費用。波音公司為韓國生產的F-15戰斗機定名為F-15K,“K”是韓國的意思。
空軍戰略轉型的需要
根據韓國國防部制定的《2006~2015年未來發展計劃》,韓國空軍將從被動的“本土防御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打造一支以首都為中心,由新型戰斗機、預警機、運輸機、空中加油機、偵察機、遠程預警雷達、偵察衛星組成,作戰半徑為1800公里,謀劃打擊半徑超過3100公里,具有遠程空中精確打擊能力和較強威懾能力的戰略型空軍。韓國認為,空軍原來依托駐韓美軍作戰,只擔負支援陸軍固守防御作戰任務的戰略已遠遠不能適應未來作戰需要。要想贏得戰爭勝利,韓國空軍就必須根據本土縱深淺、預警時間短的實際情況,結合空軍反應迅速、突擊力強的特點采取攻勢防御戰略,只有具備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才能真正發揮空軍的優勢和作用,并實現對潛在對手的現實威懾。如此以來,韓國采購一款兼具遠程精確打擊和空戰能力的先進戰斗機,成為韓國落實戰略空軍建軍計劃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性的一步。F-15K戰斗機及其大量機載精確制導武器將不僅使韓國空軍得到技術水平上的提高,而且對提升韓國國家地位和戰略威懾能力起到關鍵性作用,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韓國空軍的寵愛。
從另一方面講,韓國空軍一直以來采用的作戰飛機都是美國制造,采購F-15K可以保證新老戰機更替的平穩過渡,與其它機種順利地實現戰斗力整合。而不論是“蘇霍伊”還是歐洲的戰機,與目前的韓國空軍裝備都不匹配,要將其納入韓國空軍的作戰系統,恐怕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惡性的連鎖反應,一旦遭遇戰事突發,后果不堪設想。到去年8月,韓國空軍采購的140架F-16戰斗機(韓國稱之為KF-16)已經全部交付使用。韓國是第一個裝備F-16的亞洲國家,韓國航空工業在本土生產的F-16已超過20架,F-16戰機現已成為韓國空軍的主力。新型的F-15K可以通過空中預警系統傳遞戰時通信數據,建立網絡中心,對其它戰機進行有效的指揮控制。F-15K服役成軍后,與KF-16的搭配將相得益彰。
遠東空中力量將“重新洗牌”
據波音公司介紹,F-15K是美國空軍現役的F-15E戰斗轟炸機的最新發展型,在繼承F-15C優良空戰性能的同時,全天候對地攻擊能力也大為增強,是目前最優秀的遠程多用途戰機。F-15K全長19.45米、翼展13.05米、全高5.65米、正常起飛重量20411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6740千克、最大載彈量達10430千克。在執行遠程攻擊任務時,無空中加油的作戰半徑遠達1800千米,按照韓國空軍的說法,它的攻擊范圍可以“從東京到北京”,遠東所有重要城市都被覆蓋在內。在執行奪取制空權任務時,F-15K可在560公里半徑的范圍內巡航3小時。如果接受空中加油,其作戰半徑還將提高40%~60%。
在外觀上,F-15K采用常規氣動布局,切尖三角形的上單翼、全動平尾和垂直梯形雙垂尾是它的主要特征。盡管造型落后于新近出現的歐洲各國的陣風、臺風等戰機,但其兩臺強勁的F110-GE-129發動機仍賦予了它優異的飛行性能,該機最大平飛速度可達到2.5倍音速,具備在300米內起飛的能力,其空戰推重比甚至可以達到1.4以上。在武器方面,F-15K身上共有15個掛點,比美軍的F-15E戰機還多6個,武器掛點數量之多創下F-15系列戰機之最,可掛載AIM-120C中程空空導彈、AIM-9X近程空空導彈、斯拉姆-ER遠程空對面導彈和JDAM炸彈等,這幾乎是美國人最好的機載武器,連日本的F-15J都難以企及,F-15K的戰斗力實在不可低估。
F-15K的AN/APG-63(V)1脈沖多普勒雷達性能僅次于美國要為F/A-22戰機配備的APG-77雷達。它使用了新的發射機、接收機、數據處理器、低壓電源和數據轉換器,除能進行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外,還增強了高精度地圖繪制功能,增加了搜索跟蹤移動目標和海面目標的功能,在可靠性和可維護性上更是提高了1000倍!F-15K還掛載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AN/AAQ-14目標吊艙,它是由藍盾吊艙和美國海軍IRST技術發展而來,綽號“虎眼”,整個吊艙包括帶有地形跟蹤雷達的中波前視紅外(FLIR)導航吊艙、帶有激光和電荷耦合器攝像機的中波FLIR目標定位吊艙和一套遠程IRST系統。吊艙使空對地武器的精確打擊變得更加容易。
F—15K的所有航電設備均以一臺霍尼韋爾公司的先進顯示核心處理器(ADCP)為核心。ADCP綜合了傳統的核心計算機和顯示處理器的功能,運算速度是一般F-15使用的CP-1075/AYK計算機的10倍,并采用商用數據處理技術,無論使用周期費用、可維護性和可升級性都得到很大提高。F-15K也配備了先進的頭盔顯示瞄準具,不僅增加了格斗導彈的發射范圍,還能控制雷達和探測器的指向,并始終保持速度、高度和飛行狀態等主要飛行信息在飛行員視野中。此外,F-15K的座艙里總共有7個彩色多功能液晶顯示器(MFD),相比還在使用單色顯示器的F-15E,韓國飛行員可以更方便地觀察戰場動態和各種信息。F-15K機身兩側安裝有外掛式“保形油箱”,其作戰半徑可達1300公里。如果F-15K從首爾起飛,其作戰范圍可覆蓋整個東北亞地區,北至朝鮮全境,西至中國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東南至日本南部。
盡管韓國軍方已經宣稱不再把朝鮮預設為假想敵,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朝鮮空軍的俄制戰機大多老舊,能與F-15K抗衡的實屬鳳毛麟角。倒是韓國與日本近來由于獨島(日本稱“竹島”)主權之爭,使兩國關系日趨緊張,僅在今年3月獨島上空就已經發生了數次雙方的軍機對峙事件,使兩國的領土爭端有愈演愈烈之勢。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現役的主力戰機是F-15J/DJ,是日本根據美國授權在本土組裝的F-15,與韓國的F-15K同屬波音F-15戰機家族。如此一來,不算美軍部署在東北亞地區的先進戰機,僅韓日兩國就將有200多架F-15戰斗機陳兵于對馬海峽的兩岸。
平心而論,基于上個世紀70年代水平設計的F-15K戰斗機通過更換最新武器電子設備,已達到“三代半”戰機的水平,在今后10多年里,它將是遠東最先進的作戰飛機,它的到來也意味著韓國空軍未來將在遠東安全與穩定方面發揮舉足輕重的平衡作用。韓國空軍計劃以此次引進兩架F—15K戰斗機為契機,從2005年起到2008年,波音公司將分批向韓國交付40架F-15K戰斗機,今年交付首批的2架;2006年交付10架;2007年交付16架;2008年交付12架。根據韓國經濟的增長情況,未來韓國空軍采購的F-15K數量有可能追加到120架。韓國國防部空軍公共事務辦公室稱,從2007年1月起,F-15K將被有限地用于執行作戰飛行任務,并可望于當年9月達成完全部署,到2008年時機隊規模達到40架,形成一定的作戰能力。一旦韓國戰略空軍的建軍計劃隨著F-15K的到來而得以落實,遠東地區空中力量排名就必須“重新洗牌”,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態勢也將發生很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