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0日,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與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局在北京共同主辦了“中國——泰國商業合作研討會暨備忘錄簽署儀式”。這是繼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在天津、青島、大連和廣東等地成功推介泰國投資環境后又一次大規模投資推介活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對泰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目前情況看,中國企業到泰國尋求合作發展主要有四大有利條件:
兩國經貿合作日益發展
泰國是中國在東盟的第三大貿易伙伴。1975年泰國與中國建交時,雙邊貿易額僅為2462萬美元。建交后,兩國間貿易經濟合作飛速發展。據商務部統計,2004年,雙邊貿易額達173億美元,同比增長37%。其中,中國對泰國出口58億美元,同比增長51.6%,自泰國進口115.4億美元,同比增長30.8%。截至2004年底,中國在泰國累計投資設立非金融類企業262家,中方協議投資總額達2.9億美元。中國和泰國兩國政府及企業都希望進一步加強友好合作,不斷推動兩國間貿易經濟合作的發展。
2001年,新上任不久的泰國總理他信訪華時,中國和泰國發表的《聯合公報》中明確提出,“同意鞏固中國和泰國之間業已存在的傳統友誼,并推進雙方戰略性合作”。2003年10月,中國簽署《中國—東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聯合宣言》后,在戰略高度上發展泰國和中國友好合作關系已成為泰國政府外交工作的重點之一。這就為兩國企業間的經貿往來與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社會基礎,有利于兩國企業進一步加深合作。
泰國經濟持續強勁復蘇
20世紀90年代,泰國經濟蓬勃發展。1995年,泰國人均收入達到2500美元,世界銀行曾一度將泰國列入中等發達國家。但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重創下,泰國經濟陷入低谷,大批金融機構和企業倒閉或被迫重組。經過努力,到1999年,泰國經濟逐步走出低谷,當年GDP實現4%的增長率。2000年,GDP增長4.5%。特別是他信內閣執政后,采取了一系列經濟振興方案和有力措施,如制訂新的五年發展計劃、追加2001~2002年財政年度支出、出臺更為優惠的投資政策和辦法、改善投資環境、鼓勵和推動外國企業或金融機構參與泰國的并購活動、大力發展證券市場、吸引外國資金。2003年,泰國經濟實現了6.3%的增長,在亞洲僅次于中國和越南,名列第三。受到如此強勁的恢復性增長的鼓舞,泰國總理他信曾在一次公開場合大膽地預測,2004年泰國GDP增長率將達到8%,2005年將達到10%。一些經濟分析家也認為,泰國將是亞洲的下一個經濟明星。
由于受到伊拉克戰爭、SARS、全球恐怖活動等不利因素的影響,2004年泰國經濟的增長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但是,泰國政府在世界經濟整體放緩和海嘯等的不利影響下,對走上持續復蘇和強勁增長之路仍然充滿信心。2005年5月7日,他信總理在泰國民聯廳廣播網的“總理向人民講話”節目中宣布,截至4月底,泰國國家稅收已超出原計劃50億泰銖,足以保證今年500億追加預算資金的來源。泰國國家銀行最新公布的統計顯示,2005年前幾個月,泰國經濟發展情況穩定,前景看好。主要表現為私人消費有所改善,私人投資恢復增長,進口增長加快,建筑業和紡織業持續增長,財政狀況良好。
兩國貿易上的相似與互補
目前,中國對泰國出口的主要產品包括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紡織品、手持或車載無線電話機、錄放像機、鋼材、電動機及發電機、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等。中國自泰國進口的主要產品有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初級形狀的塑料、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化工原料、天然橡膠、大米及原油等。
泰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農業領域就業人數占全部勞動力的45%。同時,泰國又是一個出口導向型國家。2003年,泰國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56%。其中對中國的出口增長強勁。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泰國向中國出口逐年增長。特別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于2002年正式生效后,泰國對中國的出口進一步加大。1997年,泰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不到18億美元,僅占泰國出口總額的3%。2004年,泰國對中國大陸出口增長到71.2億美元,占泰國出口總額的7.1%。
自2003年10月1日起,兩國水果進出口實行零關稅,雙方在農業及農產品方面的貿易規模進一步擴大。中國從泰國主要進口木薯、榴蓮、山竹、芒果、木瓜、香蕉等熱帶水果,而中國出口到泰國的主要是大蒜、蔥、胡蘿卜等傳統蔬菜以及蘋果、梨等溫帶水果。中國農產品加工企業應該緊緊抓住這一大好時機,力爭在對泰國具有出口潛力的農產品如馬鈴薯、洋蔥、菜花和葡萄、櫻桃等方面取得較大突破,努力擴大中國優勢產品對泰國的出口。要利用泰國農產品出口率較高的特點,進一步擴大向泰國出口與農業相關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藥、飼料等。同時,還可以根據泰國農業發展的需要,擴大向泰國出口插秧機、拖拉機和收割機等農業機械。此外,中國家用電子產品、高科技產品、電信產品等擴大向泰國出口方面也都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
泰國政府吸引中國企業投資合作
泰國一向享有“微笑的國度”的美譽,多年來一直是外國投資的樂土。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社會環境、優惠的投資政策,加上歷屆政府對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泰國已經成為亞洲重要的引資國之一,世界上許多跨國企業在泰國都設有分部或工廠。目前,在泰國投資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有日本、歐盟、美國、新加坡、臺灣等。泰國吸引外來投資的有利條件主要是政策穩定,服務好;沒有外匯管制;產品無外銷比例;具體的優惠辦法包括對外商投資免8年的企業所得稅,機械設備和原材料免進口關稅;外國投資者可擁有土地所有權;外國專家和技術人員可以隨項目進駐泰國;外國投資者可獲長期簽證等。
泰國政府十分重視吸引中國投資。為了進一步吸引中國企業前往泰國投資發展,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還專門成立了“中國組(Chinadesk)”,負責為兩國企業提供各種投資合作的政策咨詢服務。2005年下半年,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還將在中國有關省市設立10個代表處,為更多有意去泰國尋求發展機會的中國企業提供幫助。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企業在泰國主要是投資于工程承包、金融、服務貿易等領域,一般投資規模不大,尚未形成氣候。近年來,以民營或私營、股份制企業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紛紛進入泰國投資設廠,受到泰國的歡迎。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提出了三個新的投資導向,即重視投資質量而不僅求數量、重視知識和技術型投資以及促進商業集群發展。在此基礎上,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還將農業、汽車行業、服裝時尚業、電子業以及高增值服務業確定為優先推進的5個“目標領域”。有意前往泰國投資發展的國內企業要認真研究分析泰國相關的投資法律法規和鼓勵政策,在市場調研方面做足功夫,以便少走彎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