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現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2005-04-12 00:00:00宋建林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05年6期

中國現代有組織有計劃地調查采錄民間文學,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是從“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的。“五四”前后,中國文化界在“科學”與“民主”的旗幟下,興起了搜集、整理、研究民間文學和民俗文化的活動,并成為當時波瀾壯闊的新文化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1920年,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成立,出版了《歌謠周刊》。此后,中山大學民俗學會、廈門大學風俗調查會、杭州民俗學會等相繼成立,在整理和保存歌謠、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民俗資料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出版了一大批有價值的學術成果。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后,抗日根據地掀起了學習民間文藝的熱潮,開展了大規模的采風活動。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在民族民間文化特別是在民俗學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為搶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20世紀初,在西方文化和學術思想的影響下,中國文化界改造舊文化、提倡新文化的呼聲日益高漲。一批具有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受到西方民俗學的啟蒙和影響,開始認識到民間文學和民俗文化的價值與意義,將其視為與束縛中國社會發展的貴族文化相對立的一種清新活潑的平民文化而加以提倡。魯迅在1908年發表的《摩羅詩力說》、《破惡聲論》,闡述了對歌謠、神話的看法,提出了由神話認識“民性”的思想;在1913年發表的《擬播布美術意見書》中,強調要重視歌謠、傳說等民俗文化的社會功能,并主張建立“國民文術研究會”,擬定其任務是:“以理各地歌謠,俚諺,傳說,童話等;詳其意誼,辨其特性,又發揮而光大之,并以輔翼教育。”①

“五四”前后,中國文化界開始有組織地進行民間文學和民俗文化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績。1918年2月,在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積極支持下,北京大學教授劉半農、沈尹默、沈兼士、錢玄同等人在《北京大學日刊》上發表《北京大學征集全國近世歌謠簡章》,設立“歌謠征集處”,發起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征集歌謠的活動。《簡章》中規定征集歌謠的辦法、范圍、分工等,要求對采集的“歌辭文俗”要真實記錄,并附記流傳情況,以及有關的歷史、地理和地方風物的注釋,歌謠有音節者要附注音譜。《簡章》計劃從全國各地征集的歌謠中編印《中國近世歌謠匯編》和《中國近世歌謠選粹》兩書。這是中國現代以科學的方法,有組織有計劃地搜集歌謠活動的開始。從1918年5月20日起,《北京大學日刊》開辟“歌謠選”欄目,每日刊登一首征集的歌謠,至1919年5月22日共發表了流行于15省市的148首民間歌謠。1920年12月19日,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成立,確定以征集和研究中國近世歌謠為主要任務。1922年12月17日,歌謠研究會的刊物《歌謠周刊》創刊。該刊設置的欄目有研究、民歌選錄、兒歌選錄、討論、譯述、通訊等,征集范圍也從歌謠擴大到神話、傳說、童話、風俗、方言等。《發刊詞》明確提出:“本會搜集歌謠的目的共有兩種,一是學術的,一是文藝的。我們相信民俗學的研究在現今的中國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業,雖然還沒有學者注意及此,只靠幾個有志未逮的人是做不出什么來的,但是也不能不各盡一分的力,至少去供給多少材料或引起一點興味。歌謠是民俗學上的一種重要的資料,我們把它輯錄起來,已備專門的研究:這是第一個目的。……這種工作不僅是在表彰現在隱藏著的光輝,還在引起將來的民族的詩的發展:這是第二個目的。匯編與選錄即是這兩方面的預定的結果的名目。”②《歌謠周刊》存在了兩年半(1922年12月—1925年6月),共出版97期。在此期間,從全國22省征集各種歌謠13908首,在《歌謠周刊》發表2226首。

歌謠研究會作為“五四”時期全國搜集和研究民間文學的中心,在中國現代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如胡適、李大釗、魯迅等人,對歌謠征集活動給予熱心支持。李大釗、胡適等積極參加應征,紛紛錄寄自己家鄉流行的歌謠;魯迅親自為《歌謠周刊》紀念增刊繪制封面。劉半農不僅是征集歌謠的首倡者,而且身體力行,于1918年8月搜集了家鄉的江陰船歌28首。顧頡剛于1919年在家鄉蘇州搜集吳歌300余首,后來他成為《歌謠周刊》的主要撰稿人。據1927年2月北京大學編印的《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記載,當時已編輯了“歌謠叢書”8種,包括顧頡剛的《吳歌集》、常惠的《北京歌謠》和《山歌一千首》,劉經庵的《河北歌謠》,白啟明的《南陽歌謠》,臺靜農的《淮南情歌》,孫少仙的《昆明情歌》和《直隸情歌》;“歌謠小叢書”4種,包括董作賓的《看見她》,常惠的《北京謎語》、《北京歇后語》和《諺語選錄》;“故事叢書”2種,為顧頡剛的《孟姜女故事的歌曲甲集》和《孟姜女故事研究集》。遺憾的是,由于出版經費緊張,時局動蕩不安,后來僅出版了顧頡剛的《吳歌甲集》、《孟姜女故事的歌曲甲集》和董作賓的《看見她》。

北京大學發起的搜集歌謠運動,其意義在于:它喚醒了中國文化界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覺意識,并推動民間文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許多報刊雜志,如《京報》、《晨報》、《努力周刊》、《學藝雜志》等,也開始關注歌謠的搜集和研究,發表了一批討論歌謠的文章。例如,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婦女雜志》月刊從1921年7卷1月號起,開辟“民間文學”和“風俗調查”專欄,并刊登胡愈之的《論民間文學》一文。胡愈之的文章,第一次較為詳細地闡述了民間文學的特質、分類、研究方法等一些基本原理。他認為,民間文學“是指流行于民族中間的文學;像那些神話、故事、傳說、山歌、船歌、兒歌等等都是。民間文學的作品,有兩個特質:第一,創作的人乃是民族全體,不是個人。……第二,民間文學是口述的文學(oralliterature),不是書本的文學(book literature)。”③

隨著歌謠搜集和研究范圍的擴大,歌謠研究會由搜集歌謠引向民俗調查和研究,《歌謠周刊》也由單一的歌謠研究拓展為民間文藝學、民俗學、語言學、宗教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1923年5月24日成立了北京大學風俗調查會。《風俗調查會簡章》確定其宗旨是:“調查全國風俗(或與中國有關系的國外風俗),作系統的研究;并征集關于風俗之器物,籌設一風俗博物館。”風俗調查會主席張競生在北京大學首開風俗學課,他還制定了中國第一個風俗調查表,刊登在1923年7月7日北平《晨報副鐫》和1923年12月15日出版的《東方雜志》第20卷第24期。《風俗調查表》提出:“風俗調查,為研究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及行為論,以至法律、政治、經濟等科學上不可少的材料。”“搜羅材料,當用科學的方法:即是實地調查,實事求是,不可捕風捉影。”④風俗調查表把各種民俗文化現象歸納為“環境”、“思想”、“習慣”三方面,又具體劃分為54項,并制定了詳細的調查提綱,這在中國民俗史上是有開創意義的。

風俗調查會成立后,開展了各種民俗調查活動。1924年1月,風俗調查會發出《征集各地關于舊歷新年風俗物品之說明》,在春節前夕向全國各地征集新年風俗物品,共征得神祈、春聯、符篆、花紙、紅箋、雜件等286件。1925年,歌謠研究會和風俗調查會的會員還進行了北平妙峰山、東岳廟、白云觀和財神廟的民俗調查。妙峰山廟會調查是中國現代民俗史上的一次重要活動。妙峰山位于北京西北,每年農歷四月初一至十五為進香之期,民間普遍到妙峰山寺廟進香。1925年農歷四月八日,容肇祖、顧頡剛、孫伏園等5人扮作香客,進行實地考察。他們通過與香客的交談、觀察、記錄、繪圖,搜集、整理了妙峰山寺廟所供碧霞元君的來歷,神祠的構造及各神的構成,廟會的內容與規模,香客的人數、成份及心理,進香的儀式與目的,寺廟資金的來源等一批研究成果。孫伏園主編的《京報副刊》開設“妙峰山進香專號”,刊載了顧頡剛等人撰寫的18篇文章。

為配合民俗學研究,1924年1月26日成立了北京大學方言調查會。1925年10月14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周刊》創刊,其內容包括歌謠研究會、風俗調查會、方言調查會、考古學會、明清史料整理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實際上以民俗文化的研究為主導方向。

在北京大學搜集歌謠活動和民俗調查的影響下,各地紛紛建立起民俗學會,興起一個較大規模的調查、整理、研究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的活動。

1926年12月13日,廈門大學風俗調查會成立,在章程中規定“本會調查風俗從閩南入手,次及福建全省、再及全國。”該會設立風俗物品陳列室,擬出研究課題,如《廈門的墓碑》、《鬼神的迷信》、《閩南鄉村生活》、《兒童游戲的種類》等。1927年1月5日,《廈門大學國學研究周刊》創刊,發表“啟事”,征求有關神話、傳說、歌謠、兒童故事、戲劇、風俗等各種民間文學和民俗學文章。

1928年,蔡元培擔任國立中央研究院院長后,十分重視民族民間文化的調查研究,親自制定民族學調查的課題,如關于廣西凌云瑤族的調查與研究,臺灣高山族的調查及研究,松花江下游赫哲族的調查及研究,西南少數民族資料的收集等,領導中央研究院在調查、整理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取得豐碩的成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設有民間文藝組,負責搜集、整理民間文藝和民俗學資料,為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作了大量的工作。例如:鄭祖蔭、劉天華記錄、研究“北平之叫賣聲”和蘇州、北京的婚喪音樂,編寫《俗樂譜》和《全國歌謠總藏》;趙元任在廣東記錄歌謠197首,其中90首用錄音器來錄音,其余以國際音標記錄;辛樹幟、容肇祖考察少數民族風俗,搜集少數民族服飾用物;林惠祥到臺灣調查高山族生活狀況和風俗習慣;凌純聲前往松花江下游進行赫哲族調查和畬民圖騰文化研究,他撰寫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1934年)一書,收集了赫哲族敘事長詩“伊瑪堪”19篇的梗概記錄,民歌29首,繪有赫哲族的服飾、薩滿紋飾和樺皮用具的圖版333幅;凌純聲、芮逸夫赴湘西考察苗族風俗,記錄了苗族口頭文學資料,拍攝了大量民間藝術品照片,于1938年完成《湘西苗族調查報告》,1948年在臺灣出版。其他研究成果,還有劉半農、李家瑞的《中國俗曲總目稿》(1931年),李家瑞的《北平俗曲略》(1933年)和《打花鼓》(1935年),金漢升的《宋代南方的虛市》(1937年),勞干的《漢代禮祀的源流》(1943年),芮逸夫的《伯叔姨舅姑考》(1943年),凌純聲的《畬民圖騰文化研究》(1947年)等。

杭州民俗學會在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30年,江紹原、鐘敬文、婁子匡、錢南揚發起成立杭州民俗學會。學會以搜集、研究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為宗旨,在出版民俗刊物和叢書、籌辦民俗博物館、采集民俗材料等方面作了許多工作。學會編輯出版的《民俗周刊》、《民間月刊》、《藝風》等刊物,以發表民俗學理論、各地風俗、信仰、民間娛樂活動等民俗學研究文章為主,也刊登民間故事、傳說、歌謠、謎語、童話等民間文學研究文章。學會還在浙江紹興、寧波及廣東、福建、安徽、四川等地建立了分會,編輯出版《民俗旬刊》(寧波、福州)、《民俗周鐫》(湖州)、《民俗》(漳州)等刊物。學會編輯出版了一批民俗學著作。據鐘敬文1987年9月在《我與浙江民間文化》的講話中回憶,他曾參加編輯中國民俗會叢書12種,后來出版的有:《故事與罐子》,劉大白著、鐘敬文整理,上海黎民書店出版;《新年風俗志》,婁子匡著,商務印書館出版;《胡州七賢故事集》,林培廬編,在潮州出版;《巧女和呆女的故事》,婁子匡編,上海某書店出版。鐘敬文還為浙江民眾實驗學校研究部主編“民間文化小叢書”10種,出版了《東岳廟會調查報告》、《浙江的民間戲劇》兩種。⑤

20世紀20—30年代,上海是中國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陣地。20年代初,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婦女雜志》經常刊登民俗學研究文章,還開辟了“民間文學”和“風俗調查”專欄。其他報刊雜志,如葉德鈞主編的《草野》雜志出過“風俗專號”,陳望道創辦的《太白》半月刊設有“風俗志”專欄,薛沛韶、李希三主編的《粵風月刊》,謝興堯主編的《逸經》,也刊有許多民俗學文章。上海還出版了許多民間文學和民俗學書籍,如樂嗣炳編的《兒童歌謠集》(共8冊),由上海書局出版;李白英的《江南民間情歌集》,由光華書局出版。1930年前后,上海北新書局老板李小峰以“林蘭女士”為名編輯出版的近40種民間故事集,是民間故事方面蔚為壯觀的一項重要成果。“林蘭”編輯的民間傳說故事集,如《徐文長故事》、《呆女婿故事》、《窮秀才故事》、《八仙的故事》、《云中的母親》,等等,很受讀者歡迎,在社會上產生較大反響。

在中國現代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中,中山大學民俗學會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27年8月成立的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成為繼北京大學之后新的國學研究中心,匯聚了一大批語言學、歷史學、社會學、民族學、文學研究的教授、學者。1927年11月,顧頡剛、容肇祖、鐘敬文等發起組織“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民俗學會”。學會章程明確提出:“本會以調查、搜集及研究本國之各地方、各種族之民俗為宗旨。一切關于民間的風俗、習慣、信仰、思想、行為、藝術,皆在調查、搜集、研究之列。”中山大學民俗學會是中國第一個民俗學會,至1943年停止活動,學術活動長達16年之久。第一批會員有60余人,后來大多數成為著名的民俗學家。中山大學民俗學會在整理和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編輯出版《民間文藝》刊物,出版了一批民俗叢書,培養了一大批民俗學研究人才,設立民俗物品陳列室,進行民族風俗調查研究。

抗日戰爭期間,北平、天津、上海等淪陷區的大學和研究機構一大批文化人轉移到西南的云南、貴州、四川等地,為他們提供了深入少數民族聚居區,進行民族民俗考察的有利條件。他們跋山涉水,深入到偏遠的少數民族村寨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搜集、采錄了大量關于少數民族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宗教信仰、節日慶典、神話、傳說、歌謠、語言、風俗等方面的資料。他們在調查研究工作中,借鑒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的研究方法,努力提高學術研究的科學性,貢獻出一批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調查報告和研究論文。代表性研究成果有:芮逸夫的《苗族的洪水故事與伏羲女媧的傳說》(1938年),楚圖南的《中國西南民族神話之研究》(1938—1939年),岑家梧的《槃瓠傳說與瑤畬的圖騰制度》(1941年),馬學良的《云南土民的神話》(1941年),陳國鈞的《貴州苗夷歌謠》(1942年),劉兆吉的《西南采風錄》(1946年),薛汕的《金沙江上的情歌》(1947年),聞一多的《伏羲考》(1948年)等。

中國共產黨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創立革命根據地、奪取全國政權的艱苦斗爭中,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與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社會現實問題緊密地結合起來,自覺地利用歌謠、諺語、傳說、秧歌、戲曲、曲藝、音樂、美術等民間文藝形式為革命斗爭服務,同時以革命思想對民間文藝進行改編,創造革命的新文藝。

20世紀30年代初,紅軍總政治部機關報《紅星報》的文藝副刊設有《山歌》、《紅軍歌曲》、《猜謎語》等欄目,經常刊登民間歌謠、故事、謎語、山歌等,深受紅軍指戰員的歡迎。1934年,中央蘇區出版的《青年實話叢書》收有《革命歌謠集》,搜集、整理在蘇區流行的紅色歌謠65首,包括動員青年踴躍參軍、勇猛殺敵的興國山歌《噯呀來》,反映洪湖地區紅軍戰士英雄氣概的《老子本性天》,描寫黃安地區革命群眾斗爭熱情的《小小黃安》。

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政府在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間歌謠、民間音樂、民間美術、傳說、故事、曲藝、戲曲、秧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1939年3月5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成立了“民歌研究會”,1940年10月改為“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會”,由呂驥擔任會長。研究會組織會員對西北地區民歌進行大規模的搜集和調查活動,提出要精確地記錄民歌的歌詞和曲譜,記錄民間音樂傳說故事和歷史資料,調查民間藝人的唱法和演奏技巧,搜集民間藝人的手抄本等材料。經過幾年的調查研究,共搜集陜甘寧邊區民歌700多首,蒙古、綏遠、陜西、河北等地民歌數百首。1944年1月,出版《陜甘寧邊區民歌第一集》。1940年11月,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陜北公學文工團、蒙古文化促進會等組成的蒙古考察團赴內蒙古伊克昭盟,收集民間畫、宗教畫、佛像、刺繡數十種,蒙古族民歌100多首,為調查、整理和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作了有益的工作。

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后,抗日根據地掀起了學習民間文藝的熱潮,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進一步引向深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文學系師生紛紛下鄉采風,從陜北農村搜集的1000多首民歌中選錄406首,附曲調97首,由何其芳、張松如編選成《陜北民歌選》一書,于1945年由晉察冀書店出版。這本書,既有反映婚姻愛情的情歌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傳統民歌,也有歌頌革命英雄劉志丹和根據地生活的新民歌,是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陜北民歌的真實記錄和保存。1943年春節,延安掀起了盛大的新秧歌活動,創作了《兄妹開荒》、《夫妻識字》、《十二把鐮刀》等一批反映新生活的秧歌劇目。晉綏根據地開展了采集民間故事的活動,在《晉綏大眾報》刊登許多民間故事和傳說,1945年前后把它們匯集成冊,陸續出版了《水推長城》、《天下第一家》、《地主與長工》等民間故事集。延安《解放日報》還發表了一批民俗學研究的文章,如洪彥霖的《清澗婚姻習俗》(1942年10月3日、4日)、《家戶之間——清澗農村風習研究之一》(1942年12月16日),柯藍的《起蛟——陜北民間傳說》(1942年10月20日)等。

在學習民間文藝的過程中,許多藝術家從民間文藝和民俗文化中吸取養料,創作了一大批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例如: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集體創作、馬可等作曲、賀敬之、丁毅執筆的新歌劇《白毛女》,是借用秧歌劇形式并改造民間流傳的“白毛仙姑”故事而創作的;馬健翎的新歌劇《血淚仇》,是利用改造秦腔的成功之作;李季的詩歌《王貴與李香香》,采用了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民間說書藝人韓起祥的《劉巧團圓》,是根據陜北說書整理的曲藝作品;趙樹理的小說《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學習借鑒了民間故事的敘事手法。

注:

①《魯迅全集》第8卷第4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②④王文寶《中國民俗研究史》第64、59頁,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③苑利主編《20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民俗理論卷》第3—4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⑤參見《鐘敬文文集·民俗學卷》第336—337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丁香|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中文字幕色在线|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无码在线激情片|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91| 国产青榴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99re视频在线|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亚洲综合二区|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九色综合视频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五月婷婷伊人网|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成人免费|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69av免费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青青国产在线| 欧美成人日韩| 67194亚洲无码| 99精品在线看|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jizz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啪啪网| 美女被操91视频| 久草视频一区|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鲁鲁免费视频|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 色婷婷在线影院| 国产97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在线免费看黄的网站|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亚洲伊人天堂| 中文字幕啪啪|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 青青草久久伊人| 色噜噜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福利拍拍拍|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