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姐姐們的狂歡
芙蓉姐姐第一次上報是這樣的:“既沒有任何預告,也沒有任何起因,一個叫‘芙蓉姐姐’的人成為中國網絡上的熱門人物。”
芙蓉姐姐的人物介紹是這樣的:“芙蓉姐姐”,一個來自陜西,游蕩在清華、北大的邊緣人。2005年初,“芙蓉姐姐”令人叫絕的照片、以及“狂舞清華”的視頻片段被清華、北大以及國內無數個BBS轉載,頓時成為今年中國互聯網上炙手可熱的的物。“芙蓉現象”引來議論狂潮。有人說她自戀,有人為她折服,還有人稱她為“反智主義”先鋒。芙蓉姐姐之后還有菊花姐姐,這位從星空衛視舞狀元選秀中脫穎而出的初選落榜者卻比冠軍還要風光。人們都說芙蓉姐姐們為網絡時代的看客提供了莫大的娛樂,可仔細分析一下,卻好像是互動的。當星空主持人問菊花姐姐:你拿呼拉圈來比賽,呼拉圈轉不起來也沒關系,是嗎?菊花姐姐回答說,你還挺了解我的么。那言下之意分明是說,誰娛樂了誰還不一定呢。不是很多人說芙蓉姐姐整一個就是被包裝策劃出來的,所以,我們在充滿優越感笑話別人的同時,說不定被笑話的那人也正偷著笑你呢。
鄭家棟教授的私人案件
中國社科院哲學所中國哲學研究室主任、儒教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鄭家棟近日被警方刑事拘留,原因是他涉嫌利用訪問美國的機會,申請“妻子”同往,前后共有6名“鄭妻”滯美不歸。
原本這是一個普通的案子,因為鄭家棟教授好歹也是一個當代“儒學大師”,所以就有別的儒學大師站出來說,這個事情純屬私人案件,與儒學無關。
標準不同,評價也不一樣。按照個人自由與公共生活分開的現代標準看,鄭教授被逮與他從事的行業無關;可他研究的恰恰是儒學,儒學又恰恰主張“立身齊家平天下”,個人與公共生活是不分的,那么,儒學大師被繩之于法恰恰說明現代儒學的失敗。
趙本山“忽悠”足球
趙本山前段時間參加了《解放日報》的“文化講壇”,和余秋雨、曹景行搞“三人行”,正式確定了自己的文化地位,當然,本山大叔如今最重要的身份是遼足的老板。趙本山“忽悠”足球在幾十年后會成為中國足球史的一個里程碑,它標志著,中國足球開始走上娛樂化的道路。
從九十年代開始我就不太看中國足球了,可我的一個朋友還樂此不疲,我說,踢得那么臭,有啥好看的呀。朋友笑了笑,跟我說,雖然踢得不咋樣,可多好玩呀,又是黑哨,又是內訌,又是打架,又是撞人,天天有戲看。聽了這番話,我覺得朋友的境界比較高。如今,小品大師趙本山忽悠上足球了,中國足球就更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