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高知家庭、高干家庭、乃至金粉世家,他們很有學識,很有教養,對教育也是百般重視,孩子卻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為什么?因為這樣的家庭對孩子期望值一般都非常高,不許孩子有半點閃失,以為給孩子提供了優厚的學習條件就可以讓孩子在學業上傲視群倫,其實,是忽略了孩子內在的需要,也許孩子對一只蟋蟀的興趣要比對一臺電腦的興趣大得多,他們更喜歡與陽光、草地和同齡人為伍,而不是預報學之士、計算機和冰激凌打交道。而那些自己事業有成卻對自家的小皇帝、小公主束手無策的家長,他們什么時候靜下心來過,認真琢磨過孩子的所思所想呢?
華華是每個家長都喜歡的好孩子,他的父母是成功的學者,從一開始就對華華設置了極高的標準,也傾注了很多心血。小華華除了上幼兒園之外,父母也為他安排了許多課外活動,上各種興趣班,特長班,華華從五歲時,開始學鋼琴,是老師最得意的學生之一,參加幼兒園里的各種比賽,也是姣姣者。學習成績自不在話下,難能可貴的是華華小小的年紀,就表現出一種紳士風度,對人彬彬有禮,舉止文雅。但是華華卻產生一般孩子在他這個年齡上不應該有的問題,他常常失眠,情緒稍有波折就難以入睡。
分析:父母對華華的高標準是導致華華失眠的最根本原因。
對華華而言,華華從小就為父母的高要求所驅使,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成績讓父母高興,因而努力去做。但是,同時華華也時時擔心自己若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會使他們失望,減少對自己的愛。在這種心理驅使之下,不難想象,華華的精神負擔是多么沉重。華華在各項活動和學習成績上的出色表現,只是要達到父母的要求,但由于他的努力是取悅父母,而且認為如果不能做到優異,便會失去他們對自己的愛,始終處在一種不安全感狀態下,這導致了生理上的反應,造成華華不能安然入睡。
這里父母對華華的要求是自私的,因為他們并沒有考慮到華華的自身利益。很可能他們跟更關心的是孩子的成績所能給父母帶來的榮耀。
在父母的教育下,華華認為他的生活目標是要滿足父母的愿望。對父母而言,這是對幼小生命極不尊重的表現,并且這種教育的結果將是災難性的。我們可以對孩子有高標準的要求,這顯示我們對孩子具備能力的信心,但我們更需要尊重孩子成長階段的特殊要求以及孩子本身的愿望,孩子的生活目標應由這些條件來設置,不能本末倒置。而且我們作為父母所能提供的只是幫助和引導,而非制定目標由他們來實現。在思想中,有這樣的認識才能保證我們對孩子有基本的尊敬。
這里還要談到另一個方面:對孩子的能力信任度過低,也是對他們的不尊敬,如我們經常看見蹣跚學步的孩子,有些孩子看上去很嬌弱,常常在地上摔倒,在夏天,裸露出來的膝蓋,有時會磕出一片血印。孩子抬起頭望望父母的反應,如果父母很快跑來抱起他,心疼地安慰,他便會委屈的哭起來;如果大人以鼓勵的態度說;“要不要再試一下?”孩子會很快爬起來,又接著走。其實父母應該這樣想:孩子磕疼了,父母當然很心疼,但這是孩子自己的生活,讓他自己決定怎樣去做,成人只需尊重孩子的愿望,適時引導、幫助,不要過多干涉,這就是對孩子負責的態度。
心理咨詢師寄語:新一代的父母們對民主的意識有足夠的認識,無論中國還是其他國家,在對待社會及工作問題上,人們常能自動地應用民主概念,但在家庭中,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卻時常暴露出潛在的家長意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成年人認為孩子們年幼無知、體力缺乏、毫無經驗,完全在自己的保護傘下,并對他們負有完全的責任,因而也就有權力來指揮他們。于是表現為獨斷專行、主觀片面,站在成年人的立場去體味孩子的感覺。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位置便有了傾斜,過分看重自己的權利而忽略了孩子們的權利。每一個孩子都是有主動性的個體,因而也就有了權利。即使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也不能忽視他的權利,隨意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