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關大捷中。陳光指揮六八五、六八六團大戰喬溝。為整個戰役的獲勝奠定基礎
平型關戰役打響的前一天下午——9月24日,一一五師三四三旅旅長陳光奉命來到師部,與師長林彪去察看地形。這已經是林彪第二次進入平型關實地察看了。
路況不好,車速不快。一向少言寡語的林彪,卻不斷與陳光講話,話題就是明天的戰斗。林彪對這次作戰的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他深知第一次與裝備現代化、氣焰囂張的日軍交戰,必須慎之又慎。他與師政委聶榮臻看完地形,就一直考慮由哪支部隊擔任攻堅主力。幾番思考后,他以決斷的語氣對聶榮臻說:“讓三四三旅啃骨頭!”聶“嗯”了一聲點頭。他與林彪的看法是一致的:好鋼用在刀刃上。
吉普車進到名叫喬溝的地方,林彪讓停下來。他讓陳光對周圍地勢觀察一番,并問陳光:“你看這一帶地方怎么樣?”
陳光第一次進入平型關腹地,略微觀察了喬溝的地形,就敏捷而驚喜地意識到:在這兒伏擊日寇坂垣師團,等于給日軍找到了一口大棺材。他不由脫口講出了這句話。
林彪聽得笑了,說:“從這兒一直到靈丘東河南鎮,十幾華里都這樣,那么一口大棺材,裝坂垣師團的幾千人綽綽有余。”
陳光心里有數,林彪有著考慮縝密、不亂說話的戰斗作風,看來對這次戰斗獲勝是滿有把握的。陳光猛然想到:要我來實際是布置任務的。
果然,林彪向兩邊山勢陡峭的峽谷一指,對陳光說:“這是你們旅掐住‘蛇頭’狠狠打的地方,也是整個戰斗的關鍵!”陳光心里蕩起一種備受倚重的激動,他再次向一片沉寂,只有雁掠上空,叫聲回蕩的峽谷望了望,點頭對林彪回道:“我們旅一定打好戰斗!”
林彪信賴地頷首,兩人又談了軍情,離開喬溝來到白崖臺、老爺嶺幾個地方,半是布置任務半是計議戰法,臨近黃昏才往回趕。
9月24日下半夜,正下著大雨,天地一片昏濁。三四三旅的兩個主力團——楊得志六八五團、李天佑六八六團,由陳光率領向喬溝進發。官兵們穿著單薄的軍衣,又頂著塞外的秋風,只有加快行軍才能驅寒。25日凌晨,三四三旅到達喬溝,六八五團埋伏于白崖臺一帶,六八六團埋伏于老爺廟至蔡家峪一線。
8時左右,從靈丘向平型關長驅直人的日軍第五師團所屬的二十一旅團4000余人,開始進入一一五師的伏擊圈。日軍100多輛汽車后面跟著大隊人馬,還有拉物資拖炮的馬車,呈3路縱隊行進,在峽谷里匯成一片黃色的濁浪。
六八五團在老爺廟打出了戰斗的第一陣槍彈,密如炒豆般的聲響震撼著喬溝。這時候的陳光神情顯得激動興奮——日寇終于撞網了!他打手勢將旅參謀長陳士榘叫到身邊,共同觀察日軍的反擊火力,以估計對方的兵力和武器裝備。十幾分鐘后,陳光觀察到號稱“鋼軍”的坂垣師團從猛烈的突襲中鎮定下來,依托汽車和地形地物進行頑抗,與八路軍形成絞殺。
9時左右,陳光奉命來到師指揮所,林彪對他說:“你們一定要沉著打,敵人比較多,也很強,戰斗不會馬上結束。你們要沖下公路,把敵人切成幾塊,一塊塊吃掉。”林彪又將手向老爺廟方向指去:“李天佑那里,一定要把制高點搶到手里。”陳光接受了師長的指令,迅速返回陣地。陳光先向楊得志團長、鄧華副團長傳達林彪的命令,布置1個營用火力封住喬溝,按住“蛇頭”不讓溜掉,另兩個營離開陣地直插下去,將日軍切成一段段。
接著,陳光又趕到六八六團陣地。他才舉起望遠鏡,就看見一伙日軍正向老爺廟山頭運動。他馬上對李天佑說:“趕快以1個營搶占山頭,一分鐘也耽擱不得!”
喬溝戰場,八路軍和日軍殺得天昏地暗。六八五團死死地封住出口,就像按住了“蛇頭”,毒蛇只有活活地挨打。在六八六團陣地上,老爺廟山頭及以北高地均為他們所占,與公路另一側面的部隊形成夾攻之勢,將日寇打得死傷慘重。
在這場對八路軍無疑是超出了過去范圍的全新戰斗中,兇惡的野獸終于被制服。不可一世的魔鬼之旅,受到從未有過的慘重打擊。喬溝一帶的峽谷里,留下了日寇1200多具尸體、100多輛汽車和200多部騾車,還有許多槍彈物資。
從個人來說,林彪因為這一仗名揚天下。但他心里明白,戰斗是打出來的,陳光指揮兩個主力團擔負主攻任務,打得極為英勇頑強,為戰役取勝奠定了基礎。這更堅定了林彪心中的看法:陳光的確是能打仗的!
平型關戰斗后第八天。陳光指揮三四三旅在廣陽利用有利地形伏擊日軍。使日軍第二十師主力在這口“活棺材”重蹈覆轍,被殲1000余人
平型關戰役后第五天——1937年10月30日,林彪率領一一五師由云霧峪、全山鋪南下五臺山,馳援從正面戰場敗退下來的國民黨軍隊。此時,自北侵晉日軍仍由繁峙方向向南推進。
進攻太原的另一路日寇——第二十師團急于爭功,一頭扎進了廣陽。
軍情報到了三四三旅,陳光腦子里靈光一閃,馬上意識到又是一個伏擊日寇的絕好良機。因為他帶著部隊一路走過來,看到那里幾十里都是彎彎曲曲,兩岸是陡峭的山崖,與平型關非常相似。陳光趕到師部,向林彪講了自己的看法,林彪在心里打了個激靈:“是呀,又遇到一口天然設伏的‘活棺材’,何不好戲重演一次?”然而他對目前兵力作了一番盤算,就覺得有些氣餒了。此時,一一五師的三四四旅尚在百里以外的地方,三四三旅開過來的只有六八五、六八六兩個團,就是該旅鄧克明的獨立團也是在明天下午才可趕到廣陽。這就是說,要打這場伏擊戰,投入的軍力只有三四三旅兩個團。林彪在內心有這么一種想法:讓陳光指揮兩個團打,或許能取勝,但要是打得艱難的話,造成兩個團的損失,就得不償失了。他何嘗不清楚:一一五師是八路軍的精銳,而六八五、六八六團則是全師最硬的兩個拳頭,經過長征到這時候的隊伍,人是最寶貴的啊。
看到林彪一副躊躇難定的模樣,陳光很有信心地說:“我們一定把仗打好,決不會讓鬼子倒咬一口。”他縱馬回到旅部,帶了參謀長陳士榘、團長楊得志、李天佑等人,趕到廣陽的大川里,進行實地察看。之后。陳光直接來到師部,對林彪說:“沒問題,大川里將變成日軍的墳場!”
林彪決定這場戰斗由陳光指揮,并要求馬上電告徐海東,讓六八七團當晚向松塔前進60里,擋住日軍可能的增援。
10月3日清晨,三四三旅主力開入大川里,陳光令六八五團進到狼溝,扼住兩側山頭,六八六團除兩個連占據小寨村以北的高地,其余部隊作為出擊力量。
是日下午3時,日軍第二十師團開始進入大川里。陳光只與陳士榘作簡短商議,就傳令放過日軍的兩個聯隊。這樣一是可以減少與日軍直接作戰的壓力,二是能夠引誘敵人的后續輜重隊伍。
大川里十幾里的山溝中,有一條壞得不成樣的公路,年久失修,碎石遍地,山洪將路面沖得到處是坑洼。10月4日上午9時,日軍的輜重部隊2000余人,趕著700多頭騾馬牲口,踏進了三四三旅的伏擊圈。
隨著陳光一聲號令槍響,待敵已久的八路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日軍在慌亂中被殺得人仰馬翻。
陳光又下令六八六團趁此沖下山將日軍分而擊之。
經過十幾分鐘的惡戰,被圍住的日寇大部分被殲,只有少數躲在溝坎中和車馬下進行頑抗,戰士們吸取在乎型關的教訓,對這些拒不投降的獸兵加以徹底消滅。
戰地統計很快有了結果:三四三旅共殲滅日軍1000人左右,繳獲了200匹騾馬和大量彈藥及其它物資,我方的傷亡在300人以下,大大低于平型關戰斗的比例,而且營以上干部無人傷亡。
陸房突圍戰。在部隊被優勢日軍包圍的關鍵時候,陳光臨危不亂,鎮定指揮,使部隊安全突出重圍
當林彪被閻錫山的晉軍誤傷轉赴蘇聯治療,過早退出抗戰舞臺時,陳光作為一一五師代師長,與羅榮桓共同肩負開辟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重任。
作為一一五師的軍事主官,陳光上任后與羅榮桓密切合作,指揮部隊連打勝仗。1938年3月中旬,三四三旅在山西大寧的午城、井溝一帶,機動作戰5晝夜,共殲滅日寇千余人,對保衛陜甘寧邊區和開辟晉西南抗日根據地有著戰略意義。4月,陳光率一一五師進入呂梁山區,連續在薛公嶺、油房坪、王家池等地打擊日軍,斃傷日寇1500多人。
作為一一五師的最高軍事指揮員,陳光的卓越指揮才能和戰術素養,不但表現在打勝仗中,更能在敵強我弱、險惡被動的戰況下得到凸現。陸房突圍戰,就是突出的一例。
1939年3月,陳光羅榮桓率領一一五師渡過運河,進入我方與日敵的必爭之地山東泰西。一一五師在泰西立下足來,好似插入敵人心臟的尖刀,嚴重威脅著泰安、濟南和津浦鐵路中段的日軍。是年5月初,日軍山東的最高指揮官尾高龜藏指揮日軍9000多人,配備坦克、汽車百余輛,火炮150門,兵分數路,向泰西撲來,欲尋找一一五師決戰。日軍這一次行動非常周密,先從外圍掃蕩,然后逐步合圍。至5月9日,開始分別把肥城以南、汶河以北的包圍圈進行壓縮。一一五師師部、六八六團、津浦支隊共3000余人,被日軍緊緊地包圍住了。當時羅榮桓已去東汶寧支隊檢查工作,指揮的重任落在陳光一人身上。當發現被日寇四面緊圍后,陳光曾與熟悉泰西地形的山東縱隊第六支隊支隊長段君毅等人商議,決定以第六支隊為前導,向西南方向突圍,涉過汶河到東平、汶上一帶。
5月10日晚,段君毅的第六支隊渡過了汶河,順利突圍。陳光帶著師部機關和六八六團走到半路,偵察員趕來報告消息:汶河的南岸發現日軍!陳光頓時緊張地思慮開了,偏偏第六支隊渡過汶河前后沒有及時向師部發報,不知情況如何。陳光考慮到西南一線是平原,要是與大股日軍遭遇,會有很大的危險性,感到還是向北突走,進入大峰山安全一些。于是下令改變方向,朝大峰山突走。
不料日軍在大峰山早已布置重兵進行堵截。一一五師師部機關和六八六團還沒有接近大峰山,就遭到日軍堵擊,不得不邊打邊退,被擠到了縱橫不過10余里的盆地區域——陸房這時,八路軍3000余人被困在這狹小地區,而日軍已偵悉到八路軍主力在此,仍在快速調兵,情況十分危急。只要一處陣地被日軍突破,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一一五師師部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
在這關鍵時刻,陳光表現出自己臨危不亂的指揮才能和及時把握戰機的戰術素養。他果斷命令放棄大部分陣地,集中力量搶占西南肥柱山、牙山和陸房以東鳳凰山等關鍵陣地。
整整一個白天,陸房被戰火硝煙籠罩著。搶先幾分鐘占據了肥柱山和牙山的六八六團,接連打退了日軍的9次進攻。在鳳凰山,津浦支隊也打得極為英勇頑強,始終守住了陣地。由于八路軍有幾個山頭發揮火力,互為犄角,日軍始終不能向前推進。
黑夜終于來臨,不習慣夜戰的日軍只得暫停進攻。八路軍趁這個機會,把輜重丟棄,沿著山間小路向西南輕裝突圍。
陸房激戰,八路軍共擊斃日軍1200多人,其中有一個大佐。而一一五師,傷亡只有360多人。一一五師浴血奮戰的大無畏精神,對國民黨軍隊有著很大的震動,連蔣介石也給十八集團軍總部發來電報,表示“殊堪嘉慰”。這等于在事實上承認了一一五師在山東的合法地位,這也是我黨頗為意外的勝利。
梁山戰斗是陳光指揮在平原進行的、在日軍火力處于很大優勢的情況下。贏得的一場殲滅戰。極大地提高了一一五師指戰員對平原作戰的信心
在日寇意想不到的情形下,指揮與敵人相等的部隊勇敢地實施攻擊,是陳光軍事才干的一個特征。
陸房突圍后,陳光、羅榮桓帶著師部機關和楊勇獨立旅開入運西,以連為單位在梁山一帶開展游擊戰爭。這個梁山正是《水滸》所寫108將聚義的水泊梁山。
8月1日吃早飯之際,師部作戰參謀趕來向陳光報告:地方情報站送來急報,有一支日軍從汶上出動,帶著4門特大的野炮,有向梁山開來的跡象。
上午9時,師部的兩名偵察員也趕回來了,他們偵察得更為細致,這支日軍是一個聯隊,不上400人,的確帶有4門很大的大炮,后面沒有發現續援部隊。
“日寇是孤軍深入?”陳光問羅榮桓。
“有可能,蘄口一帶無日軍重兵,這股敵人是來‘掃蕩’的還是執行什么任務?不是說有4門大炮嗎?”羅榮桓也為之疑惑。
“不管他們來干什么,吃掉就是。送上門的肉豈有不吃之理?”陳光堅定地說。
羅榮桓卻在慎重考慮著,要是往常,陳光提出吃掉敵人,他二話不會說,可眼下卻是捉襟見肘!部隊以連為單位散開發動群眾,留下的只有2個連,加上師部警衛排、偵察股等等,兵力頂多1個營。對我有利的是現在青紗帳已起,便于活動,再者獨立旅駐附近的連隊不過十幾二十里外,很快可調來增援……
羅榮桓還在沉思,陳光說話了,竟然與羅榮桓的想法一致,陳光稱之為“天時地利”。
羅榮桓知道陳光決心已下,也考慮到代師長近幾個月因為陸房戰斗心情有些不暢,決計支持軍事主官的決策,回道:“你布置打吧。”
陳光與羅榮桓等人策馬出村,來到孟林勘察地形。他們登上一座山頭,只見前方一片青紗帳,而一條大路就從青紗帳中通過,就在1里多外的原野上,還有一座叫獨山的山頭。陳光等人眺望一陣,不約而同地點頭:就在這兒伏擊日寇!
陳光對于這樣的平原作戰予以了高度重視,與羅榮桓等人從各個角度作了考慮,并派人到獨山莊做好群眾戰前準備工作。
8月2日中年,梁山下的青紗帳里開來了長隊的日軍,大部分是步兵,還有騎兵、炮兵,果真護送著幾門誰都沒見過的高大野炮。這支日軍是第三十二師團一個聯隊,大隊長是長田敏江。長田敏江的軍職不高,身份卻有些特別——他是日本天皇的一個親戚,來中國之前曾由天皇召見。這一次長田敏江是護送一個炮兵小隊,帶著兩門意大利野炮去另一支部隊,偵察員沒見過那么大的炮,把拉彈藥的炮車也當成了大炮,所以報告有4門特大的炮。
日軍事先也偵察到附近沒有八路軍的大股部隊,認為三五百人根本不敢伏擊,但對青紗帳也有忌憚,走起來警覺性挺高。當他們到達獨山腳下時,埋伏的八路軍全線開火,前后夾攻,頭幾分鐘就擊斃日寇六七十人,驕橫的長田敏江騎在馬上拔出指揮刀喝令士兵們進行反擊,命令:“堅決戰斗,打敗八路!”
日寇的進攻隊形還沒有形成,獨山上響起了幾挺捷克式機槍的怒吼,如雨點般的子彈射向日寇隊伍中。長田敏江這才清醒過來,于是下令退走,可是退路已被八路軍封住了,只得轉向獨山村莊逃竄,還未進村,老百姓的民房上又射出了八路軍的子彈……
伏擊戰持續到天黑,除了幾個日軍士兵帶傷逃脫,將近400敵人全部就殲,在一個尸體橫陳的洼地里,發現了胸口被打得稀爛的長田敏江。兩門意大利造的新式大炮,成了八路軍的新鮮戰利品。
此戰為八路軍在平原地區開展游擊戰積累了經驗,提高了一一五師指戰員對于平原作戰的信心,也體現了陳光不畏強敵,敢于搏擊的大無畏軍事勇氣。
1943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新的山東軍區,任命羅榮桓為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一一五師政治委員兼代師長。同年8月,中央又任命羅榮桓為中共山東分局書記,主持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黨政軍全面工作。
為了便于羅榮桓獨立開展工作,中共決定陳光到延安學習,同時參加黨的“七大”。
陳光到延安后,多次受到毛澤東、劉少奇等人的接見,并一起熱情交談。中央還組織對陳光的歷史情況進行了審查,審查結論中寫道:“陳光同志自農民出身領導游擊戰爭到現在,已成為我黨有數的軍事人才之一,亦看出他一貫忠心耿耿、為黨為階級事業虛心學習,聯系群眾的優良品質。在指揮作戰中,機智勇敢,曾創造出不少有名的戰斗范例……”黨對陳光的公正評價,使這位馳聘沙場16年的驍將流下了激動的淚水。1945年,陳光在延安出席黨的“七大”,并被選為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
(王煒薦自《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