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俊懷
職務:伊利董事長
事由:挪用公款。
在初步調查結論中,其挪用公款分為兩部分,一是涉嫌違規運作,用對外聲稱購買國債的資金達到其他目的;二是利用伊利托管八拜奶牛場及為其貸款擔保的便利,將其所貸款款項轉至華世商貿用于為其自然人股東購買伊利股權。兩項內容所涉金額共約3億元。
蘇強
職務:華晨中國汽車總裁
事由:拋股離場。
從2003年10月到2004年7月底,華晨中國董事局主席吳小安和總裁蘇強以及副主席洪星、執行董事何濤都盡數售出手中持有的華晨中國股票,一度帶給市場劇烈震蕩,僅在2004年8月2日,華晨中國在香港和紐約資本市場一日就蒸發掉10億元人民幣以上市值。蘇強掀起的離職風波,終于在茫茫一片白雪的12月有了了結。
萬明堅
職務:TCL移動總經理
事由:健康原因。
“萬明堅下課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在TCL兩大風云人物的交鋒中,最終以李東生的全面勝利而告終。”TCL集團內部人士如此評價萬明堅的離職。與外界評價的“功高蓋主”不同的是,萬明堅稱自己因為健康問題選擇辭職。
陳久霖
職務:中國航油(新加坡)總裁
事由:挪用公款操盤期貨。
2004年9月,他領導的中航油還被評為2004年度“最具透明度企業”獎。如果沒有東窗事發,他的頭上還戴著無數燦爛的光環。而投機的殘酷就在此,陳久霖不再擁有幸運。世人評論他“堪比巴林銀行里森”,陳久霖不愿承認,卻也無力挽回這一切。
陸純初
職務:甲骨文大中華區總經理
事由:管理失敗。
真正導致陸純初犧牲的重要原因,其實就是甲骨文在中國的管理失敗。業績為王的甲骨文,給銷售人員帶來巨大壓力,在本應該取得輝煌戰果的亞太特別是中國市場,甲骨文有些力不從心,霸主地位的消失雖然不是陸純初一人之錯,但作為決策的執行者,他很難擺脫被追責的命運。
古永鏘
職務:搜狐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事由:“自己創業”。
業內分析古永鏗離職是因為網站最近狀況明顯遜于新浪、網易。而古永鏗本人則強調自己想回到創業的氛圍與環境中去,將搜狐的上市、盈利、發展壯大的經過復制到創業型公司中去。
何經華
職務:用友總裁
事由:業績不良。
作為擁有500萬身價的打工皇帝,何經華在“銷售、服務、公司組織與管理、工作文化等方面給用友公司帶來了國際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風格。”用友如是評價其貢獻。但遺憾的是,業績,還是業績,讓雙方一場美滿的姻緣最后勞燕分飛。
任克英
職務:花旗投資銀行(中國)總裁
事由:提供虛假信息。
6月24日,花旗集團向其高管發出內部備忘錄,宣布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副主席、投資銀行(中國)總裁任克英即刻停職。花旗的解釋是:任克英及其助手“向監管層和公司提供了虛假的信息”。全力應付美國證監會調查的任克英,正期待證明自己的清白,而她的業績,也讓眾多國際級投行投以關注的目光,一旦結果證明她的清白,花旗可能會迎來任克英以法律手段挽回清白的大麻煩。
戚道協
職務:朗訊董事長
事由:賄賂。
拔出蘿卜的結果是帶出泥,但戚道協被踢出朗訊,身負賄賂罪名后的事情,沒了結尾。這是一個必須作出的選擇,失去信任的朗訊為了挽回頹勢,而“揮淚斬馬謖”。
趙新先
職務:三九董事長
事由:多元發展負債。
作為三九“教父”的趙新先,早在4年前就表達了他想退下來的意愿,當時未能如愿,理由是保持三九穩定。而4年后,趙新先沒有表露出要走的意思,卻離職了,其最為致命的硬傷是,多元化發展戰略造成98億元巨額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