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起榮先生,49歲,PaPa’s集團董事長,韓籍留學生,第一個申請中國綠卡的外國人,一個在中國經營“愛”的外國人。
在PaPa’s裝飾簡單但是很有味道的餐館,我見到了李先生,他給我的印象,并不像一個商人:一副眼鏡,一身樸素的休閑服——街上常有的款式。如果是在大街上,絕對引不起任何人的注意。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人,首先在中國申請綠卡。當提到這個第一的時候,李起榮先生很坦率,沒有用“我愛中國”之類的話來敷衍。他說:“其實我也沒想到,那天去了就成為了第一人。”然后又道:其實中國所有的外國商人都需要中國的綠卡,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國家,是一個變化中的國家,充滿很多機會。
以愛治店
在PaPa’s的網站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來講述PaPa’s的含義:就是爸爸的夢想。在李先生大學二年級在中國留學的時候,親眼看到一位心臟病患兒因缺少治療經費死在父親的懷中,所以他大受觸動。萌發了創立PaPa’s的想法,于是1991年,在他36歲的時候,開辦了中國第一家PaPa’s店,并將自己的部分利潤所得用于救助心臟病患兒。
這個故事是完全真實的,故事本身也成為了PaPa’s的經營特色和企業文化,現在的PaPa’s集團每年仍將利潤的10%用于救助心臟病兒童。但是PaPa’s沒有大肆宣傳這件事,而是使細心的顧客自己來發掘其中的意義。
所有的PaPa’s店的核心管理內容和文化精神是不變的,你無論走進哪一家店都是相同的微笑,相同的禮貌和相同的經營細節。在PaPa’s就餐,不僅僅是品位和享受,也成為一種善舉,受到很多白領階層、外國人和大學生的歡迎。
這種中西韓三種文化結合的方式,也體現了韓國的發展特點,這也是近年韓流席卷東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韓國受過近千年的中國儒家文化的熏陶,又擁有亞洲比較發達的市民社會,使得韓國文化可以融合了西方現代文化和東方傳統文化,PaPa’s同樣倡導的是將儒家的“仁”與西方“人文關懷”相結合。
PaPa’s不僅對外如此,對內更是一樣。PaPa’s的這種“愛”的理念也得到了員工的認同,員工對自己企業的一份認同就是:我們賺的利潤有10%在幫助別人。這很令他們感到自豪。對于這一點,李先生說:“現在中國的經濟還沒達到幫助別人的時候,從前韓國有困難的時候,很多中國人去幫助他們。在企業經營中,不會愛人的,肯定無法成功,一個企業家要愛自己的職員,愛自己的顧客,職員滿意了,才會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才會為企業的發展作出努力。”
PaPa’s的員工很多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也有很多進城打工的農村青年,他們的最低工資可以達到1500元/月,所有在企業工作3年以上的員工還可以擁有公司的股份。
當許多企業都在想方設法的節省人工,減少開支的時候,李起榮先生的“愛人”理念就顯得卓爾不群了,將儒家的“仁”與西方的人文關懷相結合,是李起榮企業管理的一大特色。
充滿智慧的經營技巧
“在PaPa’s不是在吃東西,而是在享受一種文化。”當記者這樣感嘆時,李先生很謙虛地道謝。粗獷和精致相結合的整體裝修特色,令PaPa’s店內有一種很天然的氣氛,當你用餐之余,就會發現餐桌上有很多制作精美的小故事卡,上面有很多發人深省的小故事。在故事卡的下端寫著:您可以隨時帶走它。不僅如此,店內還提供了“亂寫本”,讓顧客信手而寫。
PaPa’s的“亂寫本”是給人們一種涂鴉的感覺,放松休閑的感覺。這樣可以更真實地體現出顧客用餐的需求。“亂寫本”上有很多顧客寫下的或優美、或歡快、或憂傷的語句,有描述歡聚的快樂的,有描寫離別的、哀傷的。PaPa’s會定期將這些喜怒哀樂匯集成文,發表在自己的內刊上,免費贈送給來就餐的客人,無形中把PaPa’s客人凝結成一個團體。
其實這種做法很多本土餐飲業者也做過,但是大多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可以看到:
1.對于自己的企業文化沒有深刻的理解或者貫徹,也可能根本沒有一個準確的企業生存定位,就是為了賺錢。在經營風格和目標顧客上與之不配套。
2.沒有與顧客建立互動。盡管有些卡片很好,但是沒有標明是否可以帶走,很多顧客處于猶豫之中,但是又希望可以帶走卡片,于是可能會問營業員,營業員由于沒有受到自身企業文化的熏陶,往往一臉茫然,或者說:你要的話就帶走吧!這樣會給顧客一種挫敗感,再面對這些卡片時,往往不屑一顧,甚至反感,認為在騙人,是形式主義。
“人和”理念親和市場
PaPa’s的成功有很多原因,PaPa’s的創立是在1991年,中國經濟還不是很發達,在中國市場上,這種模式和風味的料理店幾乎沒有,所以環境給PaPa’s的成功提供了“天時”和“地利”的條件。
在1992年,PaPa’s創立的第二年,鄧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掀起了經濟改革的浪潮,外企受到了重視,在長春,市政府也開始保護外國企業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帶來了PaPa’s的“地利”。
但是最重要的是經營者自身的素質和意志。PaPa’s初期的最大困難就是來源于李先生自身,他當時根本不懂漢語,而且肩負著學生和經營者的雙重身份,既要學習,又要經營,平均每天只有4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就是這樣,他還是保持了很好的學習成績。李起榮利用每天騎自行車上學的30分鐘里,還可以將自己要背誦的東西編成歌謠,插在自行車上邊走邊進行背誦。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很多人學習的,正是這種精神對PaPa’s以后的成功道路帶來了最重要的“人和”。
這種精神也影響了很多PaPa’s的員工,但是更令人驚奇和不解的、也令員工感動的是李先生的金錢觀。李先生一身衣服的價格不過500元,買衣服價格沒有超過200元的。而且他很平易近人。
對于財富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企業家創造了財富,但是人死后無法帶走,留給自己的孩子也沒有意思,因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啊!企業應該作用于社會,企業家的首要任務是改造社會,如果賺錢是為了自己吃飯就沒意思了。”PaPa’s的門口有一句話:PaPa’s可以模仿,但PaPa’s的精神不能模仿。
但是每個企業都應該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無法被對手模仿的東西,才能最終走向勝利。
目前PaPa’s正向多元化發展,相信不久PaPa’s的店面就會進入到中國的很多地方,而憑借著“愛”這個核心文化理念,對當地政府、當地民眾都會有很強的親和力和吸引力。而PaPa’s的YAONI服飾、食品加工和醫療方面的經營也逐漸走進市場,相信有著這樣的經營能力和技巧的企業家能夠走的更好!
其實很多韓國企業都有著自己的經營技巧,如著名的三星:當一名員工被三星錄取以后,三星會發一份大水果籃和幾套衣服給應聘者的父母,并附信道:感謝您為三星培養了這樣優秀的人才!這種愛與PaPa’s雖然形式不同,但是內容相近。愛是人類共同的感情,一個有愛的企業就像一個健康的人一樣,充滿活力和成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