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5年7月21日中國政府宣布對匯率形成機制進行重大改革,即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現出小幅雙向波動,總體升值的趨勢。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料顯示,在近4個月(83個交易日)的交易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49個交易日中上升,34個交易日出現下跌。其中,人民幣對美元最低收盤價為8.1128:1,最高價則報8.0831:1;人民幣對歐元和日元的匯價也是隨著這兩種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的走勢總體呈現升勢。截至11月18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和日元的收盤價較上年末分別升值2.32%、12.3%和 15.3%,這一變化也體現了以市場為基礎和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規律。
對于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在中國宏觀經濟 及外貿形勢繼續穩步發展和對人民幣預期升值的影響下,人民幣已經步入升值的通道,只不過升值的方式是漸進和理性的。
升值來自何處?
從中國經濟基本面分析,過去5年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將超過9%,而未來經濟發展勢頭依然強勁,預計2006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依舊可保持在7-9%,處于世界經濟領先水平。中國貿易規模繼去年躍居世界第三位后,今年1-10月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速達到24%,其中出口同比增長31.1 %,進口增長16.7%,累計順差803.7億美元,預計全年順差1000億美元左右。經濟貿易發展使我國的財富積累增多,我國的外匯儲備已從1995年的735.97億美元升至2004年的6099.32億美元,截至2005年6月底外匯儲備已達到7109.73億美元。預計到年底外匯儲備將超過8500億美元,明年外匯儲備規模依舊可觀。FDI作為外匯儲備增多的一部分,雖然2005年上半年FDI同比有所下降,但也達到了330.91億美元。預計明年FDI投資規模可望超過500億美元。這些都為人民幣升值奠定了基本有利的經濟支撐。
從國際方面分析,隨著我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地位的提高,人民幣正逐步走向國際化,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對華貿易中愿意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特別是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已被廣泛接受為結算和支付貨幣;在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全境通用;某些國家官方正式承認并公開宣布人民幣為自由兌換貨幣,并逐日公布人民幣與本地貨幣比價;人民銀行最近宣布擴大港、澳兩特別行政區銀行體系人民幣業務。11月5日,印度央行決定從12月起將人民幣和港幣納入其一籃子貨幣(7月21日人民幣匯率調整后馬來西亞已同步調整其匯率機制),這些進一步表明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的影響力日益上升。
升值效果
從近4個月匯改人民幣升值的效果看,人民幣升值沒有對出口造成大的負面影響。匯改后的8、9、10三個月,我國外貿單月出口同比增速仍保持在32.1%、25.9%和31.1%,單月順差額分別為 106億美元、75.6億美元和120 億美元。據IMF預測,中國今年經常帳目盈余將為1160億美元,明年為1210億美元。升值對企業進出口業務的影響有限。而且從長期看,人民幣升值對于調整整個外貿出口結構能夠起到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優勝劣態的資源配置。
據德意志銀行的一份報告測算,今后幾年在不存在危害經濟增長及就業問題的情況下,人民幣可以承受每年對美元平均5%的升值。一般均衡(CGE)模型顯示,5%的年升值對中國GDP增長的影響為減少0.3%。對于目前9.5%的增長而言,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升值引來壓力
從外部環境看,以美國鷹派人物為代表的對壓制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依然不斷。2005年4月,美國參議員舒默等人聲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被低估15—40%,并提出對中國商品加征27.5%的關稅議案。在相關的程序投票中,該提案獲得67:33的大比數支持。據稱且有機會通過參議院的正式表決。由于正值布什訪華,11月16日美國參院推遲了對該提案表決。根據提案議員和參議院協商的結果,該提案可以在圣誕節放假前付諸表決,若事態取得進展,也可以將表決推遲到明年3月31日。另外新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匯率問題上也是一個鷹派人物。如果伯南克對人民幣匯率的態度是強硬的,那么,一直對人民幣匯率頗有微詞的斯諾財長可能就會更加強硬了。2004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為創記錄的1620億美元,2005年估計將達到2250億美元。中國為滿足西方要求作出的謹慎決定未必能夠在近期內改變這種狀況。若如此,日本、歐盟等其他西方國家可能紛紛跟進,形成新一輪的對 人民幣升值的政治壓力。
步伐放緩
但是也必須看到的是,隨著人民幣匯率在均衡合理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并正常浮動,人民幣升值預期也呈現弱化跡象。一是人民幣遠期外匯合約(NDF)價格,預期升值壓力放緩,據央行的數據,匯改后的7月22日一年期合約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7.71元左右,10月31日則收窄至1美元對人民幣7.795元,預期升值從5%縮減至3%。二是銀行柜臺遠期結售匯簽約由凈結匯轉變為凈售匯,8月份銀行柜臺遠期凈售匯簽約8.37億美元,9月份進一步擴大至12.36億美元,這意味著企業和個人買入美元增多。三是外匯流入速度有所減緩,外匯儲備增長速度明顯放慢。另外,中美利差擴大也可減弱人民幣升值壓力。11月1日美聯儲的12次加息后,美國目前隔夜拆借利率到了4%,而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只有1.1%-1.3%。這樣,在短期貨幣市場上,人民幣和美元的利差在300個基點左右。如果上升趨勢持續發展,人民幣升值的步伐將進一步放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抑制投機行為,對中國匯率制度改革的長遠發展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