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海、北京、重慶等地相繼舉辦國際汽車展。8月,長春國際車展也即將開幕,在林林總總的國際品牌占據展臺的現象背后,暴露了中國汽車工業以及汽車營銷的一些不足。
權威的市場研究機構曾經對中國汽車市場勾勒過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藍圖:在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將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400萬輛,占全球總量的20%);在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市場(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在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然而,在經歷2001年-2003年“井噴”式增長期之后,從2004年4月開始,汽車銷售連續3年增幅保持50%的神話終結了,汽車業首次迎來“黑色”拐點。無論廠家和經銷商們如何使透渾身解數,消費者就是不肯買賬,看車的多但是買車的卻寥寥無幾。有專家指出,這種情況是對汽車價格的理性回歸,也有人說,是外界對中國汽車市場的估計過高。不論原因為何,有一點卻是毋庸置疑的:中國的汽車市場較以前相比競爭更為激烈了。那么,如何才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突出重圍?
《營銷學苑》與同濟大學市場營銷研究所合作,對中國汽車營銷進行分析,提出促進我國汽車營銷發展的建議。雖然,本期專題是以汽車營銷作為分析對象,相信對其他行業也會有一些借鑒意義。
專題首先對中國汽車產業進行分析;再從中外汽車營銷模式比較中認識到自身的一些缺陷;渠道問題是整個營銷很重要的問題,所以分別從渠道競爭力,以及廠商與渠道間渠道力兩個方面進行透視;顧客對汽車的認識不僅僅是簡單的什么型號、品質等。更重要的是品牌以及品牌的含義,而整合營銷傳播就是體現汽車品牌營銷的主要內容;定價的智慧在價格篇得以體現;“顧客的終身價值”的分析讓你更加了解國際上眾多著名廠商為什么要采取這樣的制勝策略;“召回”策略的介紹,清楚地說明了事件營銷的“魅力”和作用。專題中介紹的種種策略,都是汽車營銷過程中“加速”的手段。
讀過這段文字后,請各位讀者綠燈通過,繼續前行……
(向同濟大學市場營銷研究所吳泗宗教授以及參與專題的各位專家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