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吉琴

2004年5月12日上午九時,黃驊市運輸總公司經理、模范共產黨員劉學志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猝死在工作崗位,年僅45歲。聞者無不悲痛,全公司哭聲一片,哀聲遍布全市。
45歲,春秋正盛,九萬里風鵬正舉,卻英年早逝,留下了他挽狂瀾于既倒的企業,開創了全國縣級運輸企業輝煌業績,受到各級領導表彰。企業正待做大做強之際,劉學志卻走了,運輸總公司職工們無限深情地說:“發展了一個企業,累死了一個好人”。
幾年前,學志曾抱病接待過我,那憔悴的倦態,只有眼睛里透射著的堅毅、智慧的光芒,顯露著虎瘦雄心在的博大的強者胸懷!他形瘦體長,俊俏倜儻,剛逾不惑之年,顯得干練、瀟灑,眉宇間一道豎紋透著勃發的英氣。人的名,樹的影,相見之下,感覺到他對事業的熱情追求和令人起敬的親和力。他深惡當代個別人說了不算,重財輕義,令色奸言,傾軋鉆營的壞作風,教育青年人切莫為之。他常對青年職工講,現代青年更要應該以誠為本,以信為根,有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他同時忠貞地實踐著自己的諾言。
劉學志的妻子鄭從霞體諒丈夫生前一貫從儉的品性,謝絕各級領導欲在黃驊市為學志舉辦追悼會的好意,毅然決定悄悄地在老家南大港舉辦一個簡單的儀式,入土為安。
消息傳開了,自覺來送葬的人群竟萬人空巷。
沒有“道士”的鐘罄叮當,鑼鼓齊鳴,煙霧籠罩和悲憐的法號,只有一曲哀樂卻穿透了自覺趕來送葬的人群的悲哀心胸!
一扌不 黃土掩忠骨,埋了一層又一層,因為人們為了表達對死者的眷戀,添锨土為了寄托永久的思念。
戰友王永利等數十人長跪在墳前號啕大哭,立正,齊齊地向戰友行了個標準的集體軍禮!
人們久久不愿離去,是天人感應?還是天憐忠魂?彩霞散去,天空愁云密布,突然下起大雨!人們更難抑對學志的思念之情,仍佇立啜泣。
劉學志走了。短短的45個春秋,他走完了光輝的一生。他憑著一顆高度愛國、愛黨、向往崇高的熾熱的心,靠人才,抓機遇,靠言而有信的品德,救活了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成為全國縣級運輸企業的佼佼者,贏得人們的愛戴,黃驊市黨政領導對劉學志的逝世極為悲痛,認為是一個損失。
劉學志同志不死,其銳意改革、為黨的事業奮力拼搏、鞠躬盡瘁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
一
1999年9月,市交通局黨組果斷決定,任命運輸總公司高級會計師副總經理劉學志為公司總經理。
交通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晉文與學志談話時只說了一句話:“你受命于危難之時,期望你搞活企業,攀登光輝的頂峰。”
學志接任之時,總公司一度徘徊在低谷,60部貨車的租賃期已到了最后一年,產權就要歸個人了,這意味著公司將又失去一個收入來源,他面臨著嚴重考驗。
運輸總公司是建國初期就有的老企業,是從運輸社車馬隊伍發展起來的,凝聚著幾代人的心血,擔負著近千人的生計。
學志依靠創新思維,貸款收購了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和華宇汽修公司,為發展搞活企業注入了活力。同時完成了14部客車的產權轉移和線路租賃,改變了14部客車靠公司輸血的命運,為企業注入了資金。
2001年7月25日下午兩點。在省交通廳運輸管理局會議室,全省客運企業三級資質評審開始了。來自全省各地及主管部門的專家和評委們,聽著劉學志的答疑述評,他侃侃而談回答著專家、評委們提出的諸如對運輸總公司人員構成、產業實力、資金、設備、服務管理、車輛規模等問題。
這是黃驊運輸總公司面臨的一場生死較量。如果拿不到三級客運企業資質,本地跨省客運業務只能拱手讓給外地公司,其余業務將被蠶食,市場戰殘酷,關系到生死存亡,一家大型運輸企業當場表示要“拿下黃驊運輸市場”,加之是交通部第一次在河北搞試點,其氣氛如劍拔弩張,十分緊張。
述評完畢,開始投票,12張有半數以上否決票就得出局。前三票亮出竟有兩張否決!劉學志呼吸緊促,臉上冒出熱汗。到第七張又是否決票,空氣像在燃燒,學志的臉漲得通紅,副總經理張忠樓,悄悄地扶住他溫言勸慰。
峰回路轉,之后一路綠燈,黃驊在全省參評的七家縣級運輸公司是唯一獲得通過,而此時,劉學志的心跳已達到140次,熱淚奪眶而出。任職兩年的艱辛付出,終得回報。
一年之后,總公司的貨運業務也取得了三級企業資質。
劉學志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現在全市客運業務已擁有277輛客車,跨省線路56條,跨市線路660條,本市境內線路155條,600部社會貨運車輛掛靠總公司旗下,5噸以上普通貨運車入網率達到100%,劉學志協助運管站開通的“公共式”班車,已成為全省推廣的成功范例。2002年他抓住市政府整頓市內客運出租的契機,組建了交通出租公司。對出租車輛實施總量控制、公司化管理、規范化服務,給市民帶來出行極為方便的“市內一元”,成為黃驊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劉學志身后留下一串閃光的足跡:
1999年10月收購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
2000年收購華宇公司
2001年3月組建貨運公司
2001年7月組建市客運三級企業
2002年4月建立交通出租公司
2002年7月通過省貨運三級資質
2002年投資60萬元建辦公樓
2003年10月擴建華宇加油站
2003年10月投資60萬元建立易通汽車銷售公司
2004年2月組建南大港貨運總公司
2004年4月投資40萬元籌建汽車二級維護站
2004年4月投資80余萬元為檢測線升級做準備。并初步與中國建筑藝術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建設汽車北站。
劉學志本人先后被評為滄州市勞模、滄州市交通系統雙文明建設積極分子、局長特別獎、市模范黨員等。
他帶領全體職工,躍出低谷,償還了700萬元貸款,資產已超過千萬元。
二
劉學志的妻子鄭從霞,45歲,賢惠、漂亮,她與學志是高中同學,二人相愛,學志參軍轉業后結婚。
從霞接受我的采訪時,已經是語未出,淚雙流,哽咽難言。她與學志相敬相愛,事業上相互支持,是一對有崇高理想忠誠黨的事業的人,志同道合拼搏向上,人們羨慕、欽佩,成為人們學習的楷模。
鄭從霞柔情似水,似乎承受不了中年喪夫的打擊。
鄭從霞身為南大港農場總場工會副主席,曾多次受到中央、省、市表彰,她強忍悲痛,勸慰一雙兒女繼承父親的遺志,一齊為學志未竟的崇高事業奮斗。
劉學志以他45個春秋的光環,折射出生命中斑斕的光點。
第一次局里發的獎勵他堅持與大家分享,為各科室添置了礦泉壺,隨后的幾次他干脆沒有領取。也許,會有人以為他身為總經理,有職有權,看不上這點小錢。可誰會相信前幾年在南大港居住時,他一個總經理和身為南大港總場工會副主席的妻子竟靠業余時間打葦箔增加收入減輕生活負擔,搬到城里限于空間狹小又改養蝸牛?又有誰會想到,他走后留給妻兒的竟有十余萬元的債務!
公司員工都知道,劉學志是第一批考取會計師職稱的,并被評為高級會計師,憑著真才實學他完全可以瀟灑得像別人一樣受聘于別的企業去掙豐厚的年薪,在中小企業紛紛改制的背景下,他也可以順水推舟自己做真正的老板,但他沒有,他要和運輸總公司的老老少少同甘苦共命運。
六年前,他托一位要好的同事開車帶自己的妻子去外地看病,不幸的是同事半路遭遇車禍死亡,肇事車主寧肯坐牢也不拿錢賠付,學志義不容辭地主動為同事發了喪。不幸的是,四個月后,這位同事的弟弟也因白血病復發去世,面對突遭變故的家庭,學志看在眼里,二話沒說解囊幫助給操辦了后事。從此這一家也成了他最大的牽掛。去年,這位同事的妻子和老娘又相繼病故,學志又為其發喪辦理后事。
公司困難職工史蘭春出車禍住院,是他號召員工帶頭捐款幫已經家徒四壁的史家度過了難關,又給失去勞動能力的史蘭春安排合適的工作。出于對他給予照顧的感激,一次,史蘭春給學志的老父親送了15斤雞蛋,學志實在無法推讓,最后追出來硬塞給她200塊錢;
自擔任總經理后,年節公司發的福利面和油他從沒往家拿過,全都分給了困難職工;
過年過節他親自開著公司的車接送值班的職工,他說大家這時出門肯定不方便;
他是企業的一把手,擁有“一枝筆”的財務審批權,卻從未謀過私利,公司的財務是各級工會每年推廣的樣板。
他寧愿為一位條件困難的戰友墊付出租車管理費,而不肯批條減免;
高級會計師職稱工資,他不讓財務給自己套現;
老父親退休后每年的固定醫藥費他也從來不讓到公司報銷;
在運輸公司,你會感受到人們之間一股濃濃的親情,大家說,那是因為有劉學志這個核心,他就像一位家長領著一幫“孩子”過日子。
為了省電他自己辦公室的空調不來洽談業務的客人,從來不開,公司各辦公室的燈管也只留一根,樓道的燈按他的要求都換成聲控的。
出差辦事,每頓飯都是驢肉火燒加羊雜湯;
“兄弟,我才知道你有這么難呀,你真不容易呀!”劉學志的一個親叔伯哥哥向人們哭訴:那次為給自己的孩子安排工作疏通關系,他請客時叫上學志做陪,原指望沾點光讓他記到運輸公司的賬上,可最后被劉學志一口回絕。
職工兩個月發不下工資,他找朋友借錢給職工開工資。春節他主動貸款為公司施工的農民工結賬,讓人家過一個好年。
如果以每天八小時的工作量計算,學志一年的付出要頂常人一年半的工作,在他的日程里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說他是累死的一點都不為過。
其實早在去年局里組織的體檢中,13項指標中他有9項不合格,局領導和同志們多次催他抓緊檢查、治療,學志總是說:“我還年輕,沒大事,扛得住。”
就在他去世的5月12日清晨,看到劉學志幾天來的疲憊神情,妻子求他:“就當讓我這些年來沾你一次光,你送我去上班,順便到孩子大舅上班的南大港醫院檢查一下,行不行?”學志好言相勸:“現在施工這么忙,忙過這陣再說吧。”
每天坐班車上班,“沾不上丈夫光”的妻子萬萬沒想到,這句話成了兩個人的訣別。
“累死一個好人,發展了一個企業。”運輸總公司客運公司經理張忠樓悲痛欲絕。
“過年過節,誰還提酒端菜來和我喝兩盅呀!”困難職工、公司門衛劉英明泣不成聲。
“俺這恩還沒報了,他就走了!”董秀玲痛哭流涕。
“他死后我要了他一張照片,為了永遠看著他。”退休職工李艷麗哭訴著說。
直到現在開班子會,總經理的位置仍給他留著,為了永遠懷念他。
劉學志就這樣匆忙地走了,在人們的淚雨和呼喚中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三
在黃驊市舉辦的劉學志事跡報告會上,聽者無不動容,熱淚橫流。學志的戰友,原空軍第二訓練基地戰士、黃驊市2003年度十佳出租車司機王永利,在接受我采訪時,仍悲泣不止。這里摘用了他在事跡報告會上的發言稿,講得很動情。題目是《好戰友,你別走》:
我是學志的戰友王永利。1976年我和學志入伍在蘭州軍區空軍第二訓練基地服役,在部隊我們度過了四年的時光。1980年底學志揮淚離開了部隊回到家鄉。今天在這個場合我十分難過,學志去世前我們幾個戰友相約在今年八一節或國慶節去西北大漠的老部隊看看,可是學志已經去不成了……
我和學志入伍時年齡最小,只有18歲。他有理想,有抱負,團結戰友,團結同志,樂于助人。他平時生活上特別儉樸,因為戰士的津貼費每月僅僅8.65元,所以一支牙膏一塊肥皂一條毛巾他可以用一年。襪子破了,縫縫補補還能穿一年。還把平時節省下來的日常生活用品送給戰友們用。節假日他從不休息,去機關食堂幫廚,或者打掃衛生,幫助別人洗衣服。誰要有頭痛感冒他總是跑去請醫生或去拿藥。他平時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上,好學上進,工作中刻苦鉆研業務,1977年被部隊評為學雷鋒的先進標兵。在崗位練兵過程中,他不怕苦不怕累,對本職工作盡心盡力,精益求精。我們部隊所在地是酒泉衛星發射場和空軍導彈實驗基地,他所肩負的主要任務是儀器和儀表的計量與檢測。每當實驗發射一枚導彈上天,前期的準備工作是極為重要的,所以在執行艱巨任務時,從頭到尾要的是經驗、精力和精神,要做到準確無誤,他從未出現過差錯。特別是在一次重大的實驗過程中,他帶病在前沿第一線堅持了將近8個小時的測量工作,圓滿完成了任務。為此,蘭州軍區空軍第二訓練基地為學志榮記三等功,他成為全體官兵學習的榜樣。在軍營里,他喜歡寫日記和心得體會,記得他日記中曾有這樣兩句話:一句是,謙虛可以使一個戰士更美麗;另一句是,一個人如果對工作和自己的事業不盡心,這個人就毫無意義。他日記中的這兩句話充分體現了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把這兩句話付諸生活和工作中……
學志1980年回到家鄉后,一直在交通行業工作。我倆二十多年沒見面。2002年,我們倆在交通出租公司的例會上相遇了。會后去了他的辦公室,他握住我的手連說:“真沒想到。”都激動得流下了眼淚,彼此問候之中,他說:“這些年你為什么不來找我?”我說:“我的家庭條件不行,妻子身體不好,兩個孩子都在讀高中,即使找到你也會給你添麻煩。”學志含著眼淚,點點頭,微笑著說,他這些年條件也不好,他和妻子曾利用業余時間和節假日養過蝸牛,打過葦箔,也是在困難中一步步地走過來的。此時,他對我說:“有困難怕什么,孩子如果考上大學,錢不用愁,不但有我,我還會找戰友們一齊幫你。”學志也知道跑出租的艱辛,他對我說:“好好干,干出成績爭取評上十佳模范司機,咱是當過兵的人,咱脫了軍裝也得像個兵。”兩天后,學志和南大港的戰友劉敏贊一齊來看望我們全家,捎來了大米、面粉、豆油,我說來看看還帶東西來,學志隨口說,這是過日子用的,同時問起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問起了我家屬的病情,他說,困難是暫時的,我們戰友們都會幫忙。說話之間從兜里掏出了200元錢,對我的兩個孩子說,這是伯伯的一點心意,希望你們好好讀書,此刻的情景,感動得我們全家流下了眼淚。臨出門時,學志安慰我家屬,好好養病,有事叫永利找我。有一年呂橋戰友呂春田在困難的時候,找到學志借錢,學志便把養蝸牛、打葦箔賣回的2000元給了春田。這么多年來,由于春田條件差,學志從未向春田提起過此事,可學志到現在還有10多萬元的外債呀!
2003年4月2日,我在出車時,乘客下車后,我從反光鏡中無意間發現后座上放著一個棕色皮包,打開一看,內有現金110元,500元發票一張,4000元欠條一張及車票、住宿票和電腦硬盤等物。我馬上交給出租車公司,公司領導根據包內票據線索,找到了深圳來黃驊辦事的金春先生。金先生激動地說:“走遍了天南海北,唯有黃驊的出租車便宜,而且服務一流,司機品德高尚,真是太感謝你們啦!”當年,我被評為“十佳出租車司機”。表彰大會結束后,我捧著“十佳出租車牌”來到戰友學志的辦公室,他雙手扶著我的肩頭,趴在我后背上發自肺腑地對我說:“兄弟,好樣的!”
記得2003年冬季我給他打電話,覺得他的聲音不對頭,放下電話,我急忙趕到他辦公室,此時學志已經趴在床上,臉色很不好,我說你是不是心臟不好?他說,我也說不上什么感覺。我二話沒說就跑到神農居藥店買回速效救心丸給他吃上,過了半個小時,他終于緩解過來,對我說,看剛才真要完了。我說你別瞎說,你快去醫院檢查吧。我們一起去了公園社區衛生站,經過醫生的檢查確實心臟不好,叫他以后注意休息。這是學志心臟不好的一次信號,但由于他時時刻刻想著工作,沒有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最終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學志走了,80歲的老父親白發人送黑發人,妻子失去了頂家過日子的丈夫,正在讀書的兒子失去了父愛,剛剛做了母親的女兒失去了父親。記得他剛有了外孫,我們紛紛向他祝賀,學志說等小外孫會叫姥爺的時候,請所有的老戰友們到家里喝酒認姥爺,叫上幾聲姥爺,喝上幾杯酒。可他怎么就沒等到孩子叫聲姥爺的這一天呀!學志,我的好戰友,你怎么就舍得下大人孩子就這么走了!你怎么就舍得下咱這班鉆一個被窩的戰友們就這么走了!
四
所有的人都思考生與死,其實人之生死是自然的規律,活著的意義在于做有益于人類的事業,向往崇高,理解崇高,劉學志以生命的禮贊,詮釋了人生。做光明行的人不是躲避最后結局,而是為改革事業做出貢獻,讓許多后來人成長起來。
雖死而生,劉學志死且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