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明
[摘要]財務報表蘊涵了豐富的稅務信息,本文主要論述如何進行財務報表的稅務分析。
財務報表,是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報告。同時,財務報表也蘊涵了豐富的稅務信息,下面就如何進行財務報表的稅務分析進行論述。
一、資產負債表稅務分析
資產負債表可以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及其發展趨勢、分析資產結構、負債結構及所有者權益結構和權益比率、分析變現能力、負債比率等,資產負債表在稅務分析上的要點有:
(一)長期投資額分析
期末數—期初數≤0
若大于0,應對當期增加額進行分析,審核“長期股權投資”賬戶,檢查有無將貨物進行投資而未計提銷項稅額或進項稅額轉出的問題。
(二)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分析
損失期末數—期初數名0
若大于0,說明損失增加,應分析其增加額,檢查是否轉出進項稅額及轉出是否正確。
(三)在建工程增加額分析
期末數—期初數≤0
若大于0,說明在建工程增加,應分析其增加額,檢查是否轉出進項稅額及計提銷項稅額。
二、虛交增值稅明細表稅務分析
(一)應交增值稅明細表各項目的內容及其填列方法
1.“年初未抵扣數”項目,反映企業年初尚未抵扣的增值稅。本項目以“-”號填列。
2.“銷項稅額”項目,反映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收取的增值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銷項稅額”專欄的記錄填列。
3.“出口退稅”項目,反映企業出口貨物退回的增值稅款。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出口退稅”專欄的記錄填列。
4.“進項稅額轉出”項目,反映企業購進貨物、在產品、產成品等發生非正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進項稅額轉出”專欄的記錄填列。
5.“轉出多交增值稅”項目,反映企業月度終了轉出多交的增值稅。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轉出多交增值稅”專欄的記錄填列。
6.“進項稅額”項目,反映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而支付的、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進項稅額”專欄的記錄填列。
7.“已交稅金”項目,反映企業已交納的增值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已交稅金”專欄的記錄填列。
8.“減免稅款”項目,反映企業按規定減免的增值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減免稅款”專欄的記錄填列。
9.“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項目,反映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抵減內銷產品的應納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專欄的記錄填列。
10.“轉出未交增值稅”項目,反映企業月度終了轉出未交的增值稅。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轉出未交增值稅”專欄的記錄填列。
本表“未交增值稅”各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的有關記錄填列。
(二)應交增值稅明細表稅務分析的要點有
1.稅負率分析:稅負率是否在正常峰值范圍內
本年累計應納稅額/本年累計應稅銷售額
2.稅負變化差異分析
(本年累計稅負率—同行業平均稅負率)/同行業平均稅負率<最低設定值
一般商品流通企業下限確定在-35%以內,生產企業下限在-20%以內,可認定為正常申報,如低于以上幅度,則有偷稅嫌疑。
3.稅負變動率分析
(本年累計稅負率—上年同期累計稅負率)/上年同期累計稅負率<最低設定值
分析同上
4.應稅銷售額變動率與稅負率配比分析
應稅銷售額變動率=(本期累計銷售額-去年同期累計銷售額)/去年同期累計銷售額
(1)應稅銷售額變動率高于正常峰值,稅負率低于正常峰值的,可能存在虛開專用發票現象;
(2)銷售額變動率低于正常峰值,稅負率低于正常峰值的,則可能存在偷稅現象;
(3)均高于正常峰值的,可能將查補稅款未按規定調賬,而計入“應交增值稅”,抵頂以后的應交稅金。
5.銷售存貨、負債、進項稅額綜合分析
商品流通企業本期進項稅額控制數=
[期末存貨較期初增加數(減少用負數)+本期銷售成本+期末應付賬款較期初減少數(增加數用負數)]×主要外購貨物的增值稅率+本期運費支出數×7%
生產企業本期進項稅額控制數=
(本期耗用材料+期末庫存-期初庫存)×適用稅率+本期運費支出×7%
進項稅額控制數-申報表進項稅額≥0
如<0,調查虛抵進項和商業企業未付款抵扣進項和工業企業未入庫抵扣進項的問題;
6.銷項稅額控制數指標分析
申報銷項稅額-稽核銷項稅額≥0
稽核銷項稅額數為企業開具的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所列稅額合計。
如<0,則可能漏報銷項稅額
7.購進貨物按10%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的分析
按10%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
歷史發生進項稅額平均值×20%
8.上期留抵稅額的分析
本期“上期留抵”數/上期“本期留抵”數-1>0
分析有無虛報留抵稅額的情況。
9.進項稅額與銷售額增長率配比分析
進項稅額增長率/銷售額增長率>1
分析是否存在虛假抵扣或隱瞞收入的問題。
10.進項稅額轉出分析
{(本期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上期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17%+[免稅貨物銷售額+按6%或4%征收率銷售額]/全部銷售額X應抵扣進項稅額+出口貨物銷售額X(適用稅率—退稅率)}—申報進項稅額轉出數≤0
如大于0,則檢查是否存在進項稅額未按規定調減的情況。
注意:在建工程、職工福利及其他非應稅項目耗用的外購貨物部分
三、利潤表稅務分析
利潤表稅務分析主要參考《納稅評估辦法》和《增值稅日常稽核辦法》的相關規定,結合納稅申報的相關資料進行。其分析的要點有:
(一)銷售成本變動率與銷售額變動率配比分析
銷售成本變動率=(本期累計銷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計銷售成本)/上年同期銷售成本
銷售額變動率=(本期累計銷售額-去年同期累計銷售額)/上年同期銷售額
銷售成本變動率/銷售額變動率
正常情況下二者應基本同步增長,比值應接近1。
1.當比值大于1,二者都為正時,可能存在企業將自產產品或外購商品用于非應稅項目,未計提銷項或未做進項稅額轉出等問題;
2.比值小于1,二者都為正時,無問題;
3.比值小于1,二者都為負時,可能存在上述問題;
4.當比值為負數,前者為正后者為負時,可能存在上述問題;后者為正前者為負時,無問題。
(二)銷售毛利率變動幅度分析
銷售毛利率=(本年累計銷售收入-本年累計銷售成本)/本年累計銷售收入
銷售毛利率變動率=(本期毛利率-上年同期毛利率)/上年同期毛利率
正常下降幅度商業在-35%,工業在-20%以內,如低于該幅度,可能存在不計或少計銷售、銷售價格偏低或將貨物用于非應稅項目等。
(三)銷售利潤率分析
銷售利潤率:本年累計利潤總額/本年累計銷售收入
本期銷售利潤率—上年同期銷售利潤率≤0
將銷售利潤率和以前年度(特別是享受稅收優惠期間)進行縱向比較,若小于0,則可能存在隱瞞收入、違規享受優惠政策等問題。
(四)應稅銷售額變動率分析
應稅銷售額變動率=(本期累計應稅銷售額-上年同期累計應稅銷售額)/上年同期累計應稅銷售額
超出同行業變動率正常峰值的(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可認定為異常,從而初步判定企業隱瞞收入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問題。
(五)應稅銷售額變動率與應納稅額變動率分析
應納稅額變動率=(本期累計應納稅額-去年同期累計應納稅額)/去年同期應納稅額
應稅銷售額變動率/應納稅額變動率
二者基本應同步增長,比值接近?
1.當比值大于1,二者都為正時,可能存在企業收入未計提銷項或擴大抵扣范圍多抵進項稅額等問題;
2.比值大于1,二者都為負時,無問題;
3.比值小于1,二者都為負時,可能存在上述問題;二者都為正時,無問題;
4.當比值為負數,前者為正后者為負時,可能存在上述問題;后者為正前者為負時,無問題。
通過財務報表的稅務分析,不僅能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并能分析企業的稅務狀況及管理缺陷,有利于企業加強稅務管理,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