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 瑋
我們知道,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髓核突出刺激壓迫神經所致。現有一種介入手術,能有效切割、抽吸出髓核,使椎間盤內的壓力降低,從而緩解了神經根及椎間盤周圍痛覺感受器的剌激,達到消除癥狀的目的。該術創傷小,痛苦小,術后即可緩解癥狀,不失為部分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新選擇。
親愛的讀者,請停留一會回答幾個問題:
(1) 你有腰椎間盤突出癥嗎?
(2) 你經保守治療8周,效果仍不佳嗎?
(3) 你發病雖短,但痛苦大,已有選擇手術的打算嗎?
如果你有上述問題,那可要認真閱讀一下本文了。
我們知道,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以腰腿痛為特點的一種常見疾病,它是由于髓核突出于椎管或神經根管,刺激或壓迫神經所致。該病給患者的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困擾。
臨床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有兩種方法,即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先考慮非手術治療,如按摩、牽引等;對非手術治療無效者,癥狀嚴重者,??紤]用外科手術治療。
常規外科手術治療創傷大,盡管手術方法不斷改進,但手術并發癥仍相對較高。而現在有一種介入治療辦法,患者創傷小,治療效果好,這便是經皮穿刺椎間盤髓核切吸術。
切吸突出的髓核
經皮穿刺椎間盤髓核切吸術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在局部皮膚麻醉下,用直徑為3毫米的穿刺針,在X光機的監視下,經皮膚穿入患病的椎間隙;再使用切吸器,通過切割、抽吸出髓核,使椎間盤內的壓力降低,從而緩解神經根及椎間盤周圍痛覺感受器的剌激,達到消除癥狀的目的。同時,改變髓核突出的方向,也能給椎間盤長期持續減壓。
該方法克服了外科手術引起的術后脊柱不穩和神經根粘連,以及硬膜外纖維化等所造成的繼發性腰腿痛,具有對機體創傷小、操作簡便、手術合并癥少等優點。
整個過程患者痛苦小、見效快。經過半小時手術操作,患者癥狀即刻緩解;術后患者臥床休息2~3天,即可參加工作,但4~6周內須避免劇烈活動和勞累。如能配合脊柱牽引治療,可加速椎間盤組織復原,增強治療效果。
適合人群
經皮穿刺椎間盤髓核切吸術于1975年率先在日本實施成功。1985年,美國矯形外科學會正式將這一方法列為安全有效的治療非復雜性椎間盤突出癥的手段。1996年,我國將這一技術用于椎間盤突出癥治療。
經皮穿刺椎間盤髓核切吸術的適應癥:臨床癥狀明顯,包括持續性腰腿痛、跛行等。脊神經受壓體征陽性或感覺異常,如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等。經CT或磁共振成像檢查確診為包容性或單純性椎間盤突出,并且影像學表現與臨床癥狀相一致者。經保守治療8周以上效果不佳者。
下列情況禁忌做切吸術:椎間隙明顯狹窄者;合并椎管狹窄、側隱窩狹窄、椎體滑脫者;突出椎間盤有較明顯鈣化、粘連者;突出物大、壓迫硬脊膜囊>50%或髓核組織脫入椎管內者;有出血性疾病者。
專家簡介
●牟瑋,1984年畢業于第三軍醫大學醫學系,醫學影像學博士。現任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放射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主要從事介入放射學臨床和科研工作。對腫瘤、血管性疾病、椎間盤突出等的介入治療,有較深造詣?,F為重慶市介入放射學組委員,重慶市和沙坪壩區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成員。曾獲醫療成果獎多項,發表有關介入放射學的論文20余篇,主編和參編專著多部。咨詢電話:023-68754426(介入治療室) ,023- 68765923(介入病房)門診時間:周一至周五全天,門診地點: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放射科三樓介入治療室。
●西南醫院放射科介入診療工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屬全國最早開展介入診療的單位之一。十幾年來,該科共完成各類介入診療達10000例次。在肝癌、肝臟海綿樣血管瘤、布-加氏綜合征、動靜脈畸形、四肢頜面部海綿樣血管瘤、外周血管狹窄或閉塞性疾病、腰椎間盤突出的介入治療、螺旋CT引導下腫瘤內碘125粒子植入內照射治療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水平居國內先進行列。開設有介入專科門診和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