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華
隨著醫院改革的逐步深化,越來越多的醫院管理者越來越認識到經營管理在現代醫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醫院的經營政策主要圍繞下列幾個重點:人才培養、增加市場份額、開展特點醫療、開發“拳頭產品”。一些醫院認識到醫院應該設立管理會計科,將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和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與醫院實際情況結合,重視成本的管理、控制和分析,以最小的費用獲得最大的效益(包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果不對收入費用進行計劃和控制,就難以取得預期的效益,而要對收入費用進行計劃和控制,筆者認為只有通過保本點分析才能達到科學地計劃和控制。下面就保本點分析法在醫院財務經營管理中的應用作以下探討。
本量利分析作為管理會計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成本—業務量—利潤關系分析的簡稱。所謂保本,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收支相等、盈虧平衡、不盈不虧、利潤為零。保本點分析就是研究當企業恰好處于保本狀態時本量利關系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它是確定企業經營安全程度和進行保利分析的基礎。
本量利分析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不少公立醫院至今還未能完全擺脫長期以來福利職能的性質對醫院經營管理的影響。醫院財務制度規定了醫院的性質是:“醫院是承擔一定福利職能的社會公益事業,不以營利為目的。”醫院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在以社會效益為主的原則下講求經濟效益”。隨著醫院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私立醫院的大量出現,公立醫院的經營管理者和財務工作者開始探索如何加強醫院經營管理,增強醫院競爭力,奪取醫療市場份額,如何將本量利分析法這一管理會計的分析方法應用于醫院財務經營管理之中。
保本點分析無論是在一個醫院的整體經營分析還是一個科室的局部經營分析,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一個醫院來說,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是否合理?如何回答科室關于增加人員的要求?人員支出以多大為適宜?醫院所能承受的要求提高薪金的范圍?設備投資、新項目的投資計劃、對外開展合作醫療項目如何進行經濟性分析判斷?為實現今年預算的目標,業務收入、醫院支出以多少為宜?提價、降價對醫院收支結余有什么影響?對一個科室來說,醫院給我設了這么多崗,是不足還是多設了?我們科室是否需要再雇一些臨時工?其他醫院這個收費項目降價了,我們是否也考慮降價?購買設備和租賃設備相比,哪個成本低一些?醫院今年下達的工作量任務指標和收入經濟指標,如何分解落實到人?諸如類似的問題都可以通過保本點分析方法得以解決。
1、做好保本點分析的第一步是對成本分解。可以將成本分為兩部分: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醫院固定成本包括人員支出、資產折舊、水電房租等;變動成本包括辦公費、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招待費、維修費、專用材料費等(即科室日常領用材料及與醫療業務相關的各種費用支出)。
工作量對一個科室的門診部分指的是門診量,對病房部分指的是床日。
三者的關系為:
總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總成本=固定成本+業務收入×變動成本率
其中: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業務收入
業務收入-變動成本=邊際利潤
2、做好保本點分析的第二步是確定保本點,它是保本分析的關鍵。
保本點的業務收入=固定成本÷(1-變動成本÷業務收入)
保本點的業務量=固定成本÷(單位收費價格-單位變動成本)
保本點的負荷率=固定成本÷正常業務量的業務收入×(1-變動成本率)
在某個一定的業務收入上,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之和的總成本與業務收入是等同的,即表示盈虧為零的狀態。
3、做好保本點分析的第三步是通過保本點的確定,進一步做的一些引申分析。
①一定業務收入下的成本和收支結余的計算。
一定業務收入下的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一定的業務收入×變動成本率
一定業務收入下的收支結余=一定業務收入×(1-變動成本率)-固定成本
②為了得到一定目標收支結余的業務收入=(固定成本+目標收支結余)÷(1-變動成本率)
③醫療項目收費標準降價后的保本點、收支結余
保本點=固定成本÷[1-變動成本率÷(1-降價率)]
降價后的收支結余=業務收入×{1-變動成本率×[1÷(1-降價率)]}-固定成本
收費項目降價后為確保目標收支結余的業務收入=(固定成本+目標收支結余)÷[1-變動成本率÷(1-降價率)]
④固定成本增加后保本點和收支結余。
固定成本增加后的保本點=(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增加額)÷(1-變動成本率)
固定成本增加后為獲得目標收支結余的必要業務收入=(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增加額+目標收支結余)÷(1-變動成本率)
固定成本增加后某個一定業務收入的收支結余=某個一定業務收入×(1-變動成本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增加額)
⑤計算適宜的人員薪金費用和醫院職工設崗數、對外合作醫療項目外聘人員年薪的確定。
人員薪金支出上限率=人員薪金費用總額÷保本點收入
職工人數的上限=業務收入×支付人員薪金費用上限率÷平均每人的薪金水平
適宜的人員薪金支出比率=人員薪金支出總額÷獲得必要收支結余的業務收入×100
適宜的職工崗位數=業務收入×適宜的人員薪金支出比率÷每人平均的薪金水平
⑥設備投資、增減職工人數的判斷。
固定成本增減后保本點上的收入=(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增減額)÷(1-變動成本率)
固定成本增減后保本點上的工作量=(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增減額)÷(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增減后為獲得目標收支結余的必要業務收入=(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增減額+目標收支結余)÷(1-變動成本率)
固定成本增減后為獲得目標收支結余的必要業務量=(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增減額+目標收支結余)÷(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⑦如何制定下一期的業務量、收入目標。
為實現目標收支結余的預期業務收入=(固定成本+目標收支結余)÷(1-變動成本率)
平均每名職工的目標業務量、業務收入和收支結余的計算是將一個單位的目標業務量、業務收入和收支結余按人分解下去。
4、保本點分析為我們提出了新的分析思路,在采用這種方法,我們應注意思考和解決下列幾個問題:
①在保證正常消耗的前提下,如何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降低單位變動成本?
醫院在院科二級核算時,規定科室耗材占收入比例,在超出比例10%以內按實際消耗材料進入科室支出,超出比例10%以上,按收入乘以標準耗材比例進入科室支出,超出部分納入下期分攤。從而有效地控制科室耗材支出,降低單位變動成本,在保證正常消耗的前提下降低消耗。在這里,標準耗材比例的制定尤為重要。
②如何建立財務預警系統?
醫院應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定期公布醫院及各科室的保本點,醫院、科室接近其保本點,應進行財務預警。
③如何使保本點分析提供的信息更具有科學依據?
目前不少醫院的科室核算,還是不完全的成本核算,多是為了核算獎金而核算成本。用這些核算資料去對科室進行保本點的分析,顯然信息不準確,容易對決策造成誤導。因此,要進行醫院宏觀和微觀的保本分析,必須首先建立醫院全面成本核算體系,對全院各科室進行全成本核算,科學合理分攤間接收入和間接成本。
保本點分析是建立在核算信息數據齊全的基礎上,要進行大量的數據分析,靠手工核算是難以勝任的。它需要一個大型的數據庫信息系統平臺的支撐,建立本量利的數學模型,通過這個模型來發揮保本點分析的作用。
(作者單位:陜西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