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中小企業局
寶雞市民營企業東部行是由市委、市政府委托市中小企業局組織具體實施的重大活動,2004年下半年“西鳳”東部行和2005年上半年“寶鈦”東部行共67名民營企業家和高層管理人員接受了培訓,他們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也學到了新的理念。他們用新的理念審視自己,進一步激發起了創業干事的強烈欲望。東部行以及東部行學員回來后的后續活動,為政府改善投資環境提供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適應全市民營企業新一輪的發展態勢,寶雞市委、市政府決心下大力氣改善企業發展和投資環境。在市中小企業局精心準備和組織下,5月26日至6月1日,由市委副書記吳新成等領導帶隊,市級有關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27人,組成“寶雞市投資環境建設培訓班”赴浙江進行了學習考察。除了聽取專家教授就投資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扶持和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等內容的講授外,還深入杭州市蕭山區、義烏市小商品批發及浪莎襪業集團、臺州市寶石控股企業集團、慈溪市杭州灣新區等地考察“取經”,并召開了座談會。通過聽名師講解,到名企考察,與名人交流,大家感受很深,受益匪淺。
一是開闊了視野,轉變了觀念。浙江省是我國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得沿海區位優勢之利,在長江三角洲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他們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的更多的是經濟形象。在第四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比中,有27個縣(市)進入全國百強縣(市),在全國為數最多。2004年IMD國際競爭力提升評定中,浙江在參評的60個經濟體中列第19位,其增幅遠遠超出了臺灣、香港、俄羅斯。尤其是在“商業效率”領域提高速度更是驚人,從2003年的43位躍居至第3位。在大多數縣市,民營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的主要支柱,進入第四屆全國百強縣的27個縣(市)中,絕大多數縣(市)民營經濟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80%,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90%。全省民營企業數量占到99%以上,就業人數突破了1177萬人,吸納和轉移了全省48%的農村勞動力,農民純收入部分的75%來自非農產業。全省有2萬家民營企業,其中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有1500多家。在全國工商聯公布的中國民營企業綜合實力500強中,浙江占了188家,居全國首位;在“中國十大民營企業”排行榜中,浙江占了4家。“小商品到大產業、小生產到大市場、草根經濟到集群經濟”,是浙江民營經濟的基本特征。它靠的是:適應市場的動力機制,適應發展的制度創新機制,抗風險能力強的快速反應機制,加上政府適時的扶持引導,從而造就了浙江經濟一個又一個的發展奇跡。
二是學到了經驗,找到了差距。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社會經濟發展之所以這么快,主要在于浙江人注重解放思想,有強烈的自謀職業意愿和自主創新意識,敢闖、敢試、敢為;講求實效,重視工商,肯吃苦。他們理解的“解放思想”,就是把貫徹上級精神和浙江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發現并抓住機遇,以“放”為主。各級政府對非公經濟放手、引導激勵,不限發展比例,不限發展速度,不限發展規模,不限經營方式,在產權制度上推行“民有”,經營機制上實施“民營”,投入機制引入“民資”,使民間巨大的創造力和活力得以激發,創造財富的源泉得以充分涌流。我們與浙江相比,表面上看是速度上的差距,實質上是投資環境上的差距。首先,觀念上的差距。從個人觀念來看,在浙江,人人都想創業,都想當老板,老板的比例非常高,達到3/10,由此形成了大規模的“塊狀經濟”、“狗群經濟”。他們思想解放,說干就干,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圍十分濃厚,這與我們商業精神不普及,經商意識不強,小富即安、固步自封、急功近利、怕擔風險的思想,形成了鮮明對比和反差。其次,扶持政策上的差距。浙江各級政府舍得給企業發展投入。浙江省市縣都拿出一定數量的資金,建立了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基金,省財政專門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每年拿出70多億元支持企業發展。蕭山區財政每年拿出2.8億元扶持企業發展,拿出1000萬元對規模企業、納稅大戶、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市以上名牌產品進行獎勵。去年面對能源短缺、電力緊張的形式,政府出臺政策,鼓勵企業自制發電設備,對購置100千瓦以上發電設備的企業,每千瓦由政府一次性補貼1.35元,共補貼3億多元。同時,浙江的稅收環境整體比較寬松,并不是有明顯的減免稅、闖紅燈,而是寬稅基、低稅賦,進入了良性循環。蕭山、慈溪、紹興等地的稅收占GDP比例基本為10%,而我們寶雞的稅收占比達到12.5%,比浙江各地市都高。再次,服務上的差距。在浙江,省、市、縣都把建設創新型、服務型政府作為政府建設目標,大力開展機關效能建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變吃、拿、卡、要為為企業全方位服務,普遍都建立了政務大廳、“365”辦事中心,對企業發展了全方位承諾,進行保姆式的管理服務,想方設法為企業排憂解難,“政府就是服務”這一理念已經深入到政府每個部門、每個工作人員的心中,較好地處理了“魚與魚池”的關系。給學習考察團成員印象最深的是義烏市的政府公務人員,做事富有創新精神,在處理事務過程中,實事求是,能從當地實際出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干部隊伍學習風氣濃厚,善于思考,善于抓住機遇謀發展。
三是理清了思路,議定了措施。這次在浙江舉辦的改善投資環境培訓班,是市委、市政府結合先進性教育活動整改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的重要舉措。不少參加培訓的局長們通過聽專家深入淺出的分析講解,使自己看到了工作中的差距,通過對“溫、臺發展模式”以及浙江“重商文化”的了解,在理論上提高很多,在思想觀念上有所觸動。大家認為,我們政府各部門,要切實解決重管理、輕服務的問題,切實解決政務大廳辦事難和難辦事的問題。要認真研究寶雞發展現狀,選準突破口,實行激勵機制,為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搭建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要用市場經濟的觀念正視寶雞的劣勢,發揮寶雞的優勢,創新機制,真正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實現寶雞經濟快速發展。
企業東部行引發黨政領導干部東部行在寶雞引起反響。寶雞新聞媒體展開了企業要發展,政府怎么辦的大討論。6月初市委召開了由市黨政領導和企業家共同參加的改善投資環境專題懇談會。6月30日又組織召開了行政執法部門改善投資環境工作會,提出了搭建企業與政府對話平臺、真正辦好政務大廳、制定產業發展扶持政策、鼓勵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等政策措施。有關部門也紛紛提出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新舉措。稅務部門提出今后要走寬稅基、低稅賦的路子,農業銀行把百萬元以下貸款審批權下放到縣區。市中小企業局提出以服務立局、服務興局為宗旨,打造五個平臺,創新服務機制的思路。一是打造人才培訓平臺,已經出臺了培訓規劃,并已分三個層次開始實施,計劃今年9月再辦一期東部行并選派一批企業家和管理人員去江浙掛職鍛煉培訓。二是打造信息平臺,正在爭取300萬元國家專項資金改造重建寶雞非公企業、中小企業網站,目前也已進入實施階段。三是打造融資平臺,正在積極籌建擔保機構并向金融等單位推介企業。四是打造專家管理咨詢服務平臺,也正在開展服務。五是打造產業聚集平臺,12個工業園區基礎建設已日趨成熟和完善。同時,由局領導班子成員帶隊,分赴全市26個重點企業,就當前企業在生產經營和貸款方面存在的困難與問題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他們根據有些企業信用缺失的問題,以誠信為條件,以“東部行”學員為基礎,抓緊籌備成立“寶雞市中小企業協會”,以此促使企業在融資方面形成互相擔保或互通利用生產要素的互動機制。據了解,最近,寶雞中小企業局圍繞融資、改制和技改等幫助企業解決問題20多條,辦實事30多件。為全市改善投資環境帶了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