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琦 羅禮萍
國際貿易壁壘就是在國際貿易中,影響、制約商品和服務自由流通的各種手段與措施,也稱國際貿易障礙。當前,國際貿易壁壘是阻礙貿易全球化發展的最大障礙,也是影響制約我們貿易發展的障礙。因此,有必要分析、研究當前國際貿易壁壘發展演變的特點和趨勢,以便我國采取相應的對策,進一步發展對外貿易。
一、當前國際貿易壁壘發展演變的趨勢
1、國際貿易壁壘不斷增多,花樣不斷翻新。當前,國際貿易中貿易壁壘不斷增多,尤其是非關稅壁壘,如技術標準、質量標準、環境標準、知識產權限制、配額限制、社會責任等,種類不斷增加。據統計,在20世紀60年代末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共計850多項,到20世紀90年代初達到3000多項。
2、傳統貿易壁壘的作用有所弱化,新貿易壁壘的作用日益加強。隨著WTO作用的加強,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各國關稅稅率不斷下調,以關稅為主的傳統貿易壁壘的作用進一步弱化,同時傳統貿易壁壘中的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壁壘也有愈演愈烈之勢,而新貿易壁壘在不斷發展并加強,將成為國際貿易壁壘的主體。
3、貿易保護從國家壁壘轉向區域性壁壘。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現象。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加強,據有關資料,目前,重要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有150多個。目前,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已經或正積極尋求加入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因為加入一體化組織可以增強整體力量,很好有效地保護一個國家的利益,促進經濟發展。
4、貿易壁壘影響的產品更加廣泛,但影響程度有高有低。由于傳統貿易壁壘的作用不斷弱化,更多的產品受到了非關稅壁壘的影響,尤其是技術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反傾銷、反補貼等的影響更大。初級產品受到綠色貿易壁壘、反補貼等影響較大,而制成品受到技術貿易壁壘、反傾銷等影響更大。
5、貿易壁壘更加隱蔽。目前,美國、日本、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紛紛采用隱蔽性較強、透明度較差、不易監督和預測、且變化無窮的技術貿易壁壘,給外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造成很大的障礙。可以說,技術貿易壁壘是當代國際貿易中最隱蔽的一種貿易壁壘。
6、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合理合法。更多的國際貿易壁壘以保護國家的整體利益為借口,以國際公約和國別法律、法規等公開立法為依據,表現形式合理合法。但是,在當代國際貿易中,一些合理合法的貿易壁壘被濫用,使得這些貿易壁壘又具有不合理的一面,阻礙國際貿易的發展。
7、貿易壁壘實施效果具有較大的歧視性。各個國家在構筑貿易壁壘時,往往是根據本國的資源條件、技術水平、國內生產者、消費者的需要和利益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一些限制性措施是專門針對某些國家或出口商制定的,具有明顯的歧視性,違背了公平貿易的原則。
8、貿易壁壘將越來越高,越來越復雜。隨著世界貿易組織基本原則、規則的廣泛實施,以及各國貿易政策的不斷完善,各種貿易壁壘也將不斷完善,其措施越來越具體、細化,實施起來更加復雜,要求越來越高。
9、貿易壁壘由政府層面向民間擴展。世界貿易組織是管理政府貿易行為的,而對民間貿易行為世界貿易組織則鞭長莫及。因此,一些國家對政府不便設置的貿易壁壘,則鼓動、支持民間去搞。
10、貿易壁壘國際化趨勢加強,發達國家是實施國際貿易壁壘的主體。目前,雖然各國實施的貿易壁壘差別很大,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貿易組織基本原則、規則的廣泛實施,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國都學習借鑒別國成功的貿易限制政策。同時,也都積極地參與國際公約、國際標準的制定,使貿易壁壘的國際化趨勢加強。另外,發達國家是實施國際壁壘的主體。一方面,發達國家實施的貿易壁壘數量較多,現在很多貿易壁壘起源于發達國家,同時,許多國際貿易壁壘(如技術標準、環保標準)都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制定并實施的;另一方面,發達國家是國際貿易的主體,自然而然,發達國家也就成為實施國際貿易壁壘的主體。
二、我國應對國貿易壁壘的對策建議
1、充分了解、掌握各國的貿易政策和限制措施。在對外貿易活動中,不管是政府,中介組織,還是企業都應采取有效措施,搜集各種信息,了解、掌握各個國家的貿易政策和限制措施,尤其要重視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政策和限制措施,加強對這些政策的分析、研究,區別不同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有的放矢地開展對外貿易活動。同時,應分析、研究各國貿易政策和限制措施的發展變化趨勢和規律,結合我國外貿的實際情況,制定應對措施。
2、充分利用WTO原則,積極參與國際公約的制定。WTO是維護各國經貿權利和義務、促進公平貿易、解決貿易爭端和糾紛的多邊貿易體系。因此,首先應充分利用WTO的基本原則和規則,解決與WTO成員之間的貿易摩擦與糾紛,促進公平貿易,以維護我國經貿利益。其次,用足、用活WTO對發展中國家的各種優惠待遇,爭取到更多的經貿利益。再次,加強國際經貿規則的研究,制定與國際經貿規則相接軌的法律、法規。第四,積極參與國際公約的制定,通過雙邊和多邊談判參與其中,充分反映和爭取我國的經貿利益和要求。
3、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我國在黨的十四大上把建設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我國經濟戰略的重要目標。為此,政府對舊的經濟體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目前我國仍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仍然有很多國家不承認我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所以,在貿易上設置了很多障礙和限制措施,引起很多貿易摩擦和糾紛,影響了我國外貿的發展。因此,一方面,我國應加快改革的步伐,深化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完善市場經濟;另一方面,加強與其它國家,尤其是沒有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的談判與對話,爭取其它國家盡早承認我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維護公平貿易環境。
4、建立貿易壁壘的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建立貿易壁壘的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是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重要措施。其一,應建立、健全預警和快速反應機構,配備高素質人員。其二,建立、健全預警和快速反應的各種規章制度,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其三,政府、中介機構、企業均應建立數據庫、信息網,了解、掌握國際貿易及其壁壘發展的動態、方向,尤其是各國對華貿易的政策和法規的發展動向,同時,政府、中介機構、企業相互之間能夠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其四,建立健全國際貿易壁壘快速、敏捷的反應機制,一旦遇到貿易壁壘的限制,政府、中介機構、企業應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啟動快速反應機制,與有關國家談判協商,采取對應措施,以維護我國的經貿利益。
5、加強產品技術標準、質量標準的研制、認證工作。目前,國際技術規范大部分都為西方發達國家制定和控制,尤其在高新技術領域,而發展中國家只是適應和應對這些規范,這對發展中國家外貿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我國應采取相應措施。首先,應加大對科技研究、開發的投入,增強科研開發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其次,加強產、學、研協作,努力開發、研制技術標準、質量標準。再次,引導、支持科研部門、企業等,加快技術標準、質量標準的制訂,并將這些技術標準盡快納入法規。第四,政府有關部門及科研部門、企業等應采取措施,加強技術標準、質量標準認證,并努力將我國的技術標準、質量標準推向國際市場,使其成為國際標準。
6、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體系。據有關資料,我國目前采用國際標準率不足50%。因此,應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其一,政府要引導、鼓勵、支持企業采用國際標準生產。其二,應建相應的機制,強制推行國際標準,能夠在較短的時期內,提高我國國際標準的采用率。其三,加快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步伐,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其四,及時了解、掌握國際標準的發展變化情況,使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接,并使國家標準成為國際標準。
7、建立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工作機制。面對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壁壘,為了保護我國的貿易利益,應建立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工作機制。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建立政府(包括中央、地方政府主管部門)、中介機構和企業相互聯動的工作機構;明確各自的職責、權限,分工協作,快速反映。政府主要負責制定政策,協調、引導、支持、鼓勵,并提供各種信息,中介機構起橋梁作用,幫助支持企業,企業則是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主體,企業應提高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主動性,遇到國際貿易障礙,應及時向政府主管部門、中介機構通報,爭取他們的支持、幫助。
8、調整外貿發展戰略,規范出口經營秩序。面對貿易全球化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的重新抬頭,我國應調整外貿發展戰略。一要加大科技興貿戰略的實施力度,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尤其是核心技術,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二是調整外貿結構,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外貿中的比重,同時要不斷創立自主品牌,尤其是具有國際影響的自主品牌。三是變外貿粗放經營型為集約經營型,禁止粗制濫造,禁止低價外銷,盡快實現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增長的出口戰略轉變。四是改變傳統的經營觀念,增加進口,要摒棄一味追求外貿出口擴大的傳統戰略。五是整頓規范出口經營秩序,使外貿經營有序地進行。
9、建立健全貿易救濟體系。學習借鑒國外成熟的經驗和做法,健全和完善我國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等法律體系,使我國的貿易救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0、提高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主動性。對于眾多的國際貿易壁壘,我們應理性看待,積極主動地應對,依法應對,理性應對,要依法論事,依法辦事,不能向過去那樣,動輒將貿易壁壘問題、技術問題政治化,認為是對我國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國際貿易壁壘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是有合理性,另一方面又是有歧視性、不合理性。因此,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各種貿易壁壘,提高應對的主動性,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各種貿易壁壘。
(作者單位:中共西安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