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禮玲
摘要:當前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黨建工作理念淡薄,黨組織活動難以開展,黨組織發揮作用受制約,黨務干部隊伍不穩定。加強和改進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著力構建黨建工作制度。
關鍵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對策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605(2005)08/09—0040-02
我國非公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是新形勢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新領域。黨的十六大以來,非公經濟的黨建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因此,深入思考和研究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中的問題,是鞏固黨在新形勢下執政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的需要,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當前非公經濟組織
黨建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非公經濟組織中黨建工作的理念淡薄,部分業主和一些黨員認識上存在誤區
在非公經濟組織中,黨的工作理念與一些業主的思想觀念有著較大的距離,有的業主對黨建工作認識不一,心態復雜,存在不配合、不支持問題,怕黨組織活動多,經費開支大,影響生產經營活動,加重企業成本負擔;有的業主怕成立黨組織之后,如果黨的工作搞得好,出了成績,有了名氣,必然有很多人來參觀學習,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到外界干擾,如果搞不好,也會受到上級組織部門的批評;由于文化背景、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外資企業、合資企業不太支持建立黨組織,例如有的臺資企業,擔心建立黨組織之后,回到臺灣不好交待;也有不少黨員認為自己是“打工仔”,不是企業的主人,掙錢拿工資就行了,有錢就多于,沒錢就少干,過不過黨組織生活無所謂;有的流動黨員認為,把組織關系轉出來麻煩,工資多少與黨員無關,因而就不愿意在企業里暴露自己的黨員身份,長期把組織關系放在口袋里,成為“口袋黨員”。
(二)非公經濟組織中黨組織發揮作用的獨立性受制約,使黨的組織工作處于被動地位
非公經濟組織生產資料主要為業主所有,業主擁有生產經營的決策權、人事安排自主權和財產使用支配權,這就造成業主與黨組織履行職責、實行黨賦予的政治使命之間的矛盾。在這對矛盾中,業主占了絕對優勢,黨組織在企業內部處于弱勢地位,其活動往往要與業主溝通、交涉,活動程度受制于業主的認可和支持程度,黨組織在企業中的地位受限、黨員之間是一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受雇于人必然受制于人,黨員代表員工的利益講話顯得不夠大膽,束手束腳,因而,黨員在非公經濟組織中發揮作用受到了限制。當前,黨組織如何代表職工利益,如何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保證黨組織在職工中的核心地位已成為一大難題。
(三)非公經濟組織中黨建活動難以開展,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難以發揮
在非公經濟組織中,業主大多不是黨員,而絕大多數黨員都是受雇于業主的職工,企業一般不允許員工從事與生產經營無關的活動,因此,黨組織活動難以得到有效保證;一些業主和黨員對黨組織在企業中的職責、地位把握不準,黨組織開展活動常有無所適從之感;一些非公經濟組織行業和地域跨度大,不少企業注冊地與經營地分離,企業中黨員人數較少、內容枯燥、效果差,對建立的“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民主生活會等制度,基本流于形式,一些黨員混同于普通的職工,沒有真正履行黨員的義務和權利。
(四)非公經濟組織中,黨務干部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缺乏保障機制,影響黨組織作用的發揮
部分黨務干部對新形勢下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動態難以把握,尤其是黨組織如何發揮作用,一時難以適應,找不到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有的黨務干部文化素質低、政治理論水平差、黨務工作經驗少、組織協調能力不強、思維滯后,仍然套用國有企業抓黨建的工作模式,這樣,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就缺乏吸引力和實效性。而且,由于非公經濟組織黨務干部大多數是兼職,黨務工作是無償的額外工作,一定程度上也影響黨務干部的積極性。
二、加強和改進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要加強對業主的教育引導,增強他們對黨的濃厚感情
針對一些業主對黨建工作認識不深、支持不夠狀況,要強化宣傳,通過各種媒體和手段反復宣傳非公經濟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目的、意義,提高其對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認識。對新組建的非公經濟黨工團組織,可通過舉辦集體授牌儀式,有意識地邀請一些業主參加,擴大影響,激發他們對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熱情。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非公經濟組織調研,與業主溝通、交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針對非公經濟組織中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如資金短缺、技術難題、勞資糾紛等,黨組織要及時加以協調解決,傾聽業主對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盡量給業主一個滿意的答復,不斷提高黨組織在非公經濟組織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要重視非公經濟常備干部的選配,調動黨務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黨務干部的選配上,黨組織要重視推薦黨性強、作風正、素質高,熟悉黨的基本知識,有較強協調能力,善于與業主合作共事,特別是參與行政管理的黨員擔任,同時要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切實加強對黨務干部的培訓,提高黨務干部的能力和素質。建立和完善黨務干部的激勵和保障機制,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打破所有制的界限,把非公經濟組織的黨務工作者納入人才管理范圍,置于各級組織人事部門的視線之內,將人才管理作為黨建工作的一部分。
(三)要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充分發揮黨員的示范作用
針對非公經濟組織黨員的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導他們樹立先進的價值觀念,積極開展“亮身份、樹形象、爭貢獻,我為黨旗添光輝”的保持黨的先進性的主題實踐活動,著重解決一些黨員在非公經濟組織特殊環境下組織觀念淡薄、雇傭思想和拜金主義嚴重等問題,加強黨性煅煉,提高思想覺悟,積極主動地幫助業主做好職工群眾的思想工作,掌握身邊職工群眾的思想動態,化解不穩定因素,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工作,兢兢業業地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
(四)要針對非公經濟組織黨員流動性大、比較分散的特點,堅持“業余、靈活、多樣、實效”的原則,開展黨組織活動
黨委(或支部)堅持在不影響經濟組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下,利用工作空隙和業余時間開展黨的工作,過好組織生活。根據黨員實際情況開展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還可利用身邊的人和事作典型宣傳,現身說法,鼓舞團隊士氣,增進友誼,團結互助,誠信友愛,激發員工的創造活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全面、協調、健康發展。
(五)要加強制度建設,為推進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提供保障
非公經濟黨組織要發揮黨的戰斗堡壘作用,必須創建良好的制度環境。一是完善分級負責制度。針對非公經濟組織遍布城鄉各地,隸屬關系復雜的實際,要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分級負責制。要引導各級黨組織強化“抓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是本職,不抓是失職,抓不好是不稱職”的責任意識,充分發揮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的職能作用,做到黨委書記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黨委成員共同抓。二是抓好督查和考核制度。進一步健全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督查和通報制度,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堅持把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情況列入考核各級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作為評選表彰先進和選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三是加大法律保障力度。建議在黨章中增加在非公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的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有關內容,并盡快出臺《非公經濟組織黨組織工作條例》,明確非公經濟組織黨的工作指導思想、地位作用、基本任務、隸屬關系、工作方法和活動方式、經費來源等。
(作者單位:中共射陽縣委黨校)
責任編輯: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