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麗麗
《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第五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實施負責?!睆膶嵺`來看,單位負責人對內部會計控制的性質和重要性的認識,決定了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設與執行。其觀念直接影響著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成效,其行為決定著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存在的價值。但是近年來,由于內部會計控制失效引發的各類案件越來越多,影響面越來越廣。如何通過強化單位負責人的職責,將有關責任落到實處,進一步完善內部會計控制,成為一個不容回避的重要問題。會計界對此做出了不懈努力,提出了眾多解決方法。筆者為此提出了推行單位負責人“問責制”,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思路,以供探討。
一、“問責制”的內涵
“問責制”,從“過問”的角度看,是在我國現有的紀律監督和法律監督之外開辟的第三條監督通道;從“追責”的角度看,是在現有的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之外加上了第三種政治責任。實行“責任追究制”,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單位負責人的違規成本,增加威懾力,從而規范其企業行為,促使其更負責,更科學地行使手中的權力,也迫使一些想以手中權力做幕后交易,錯誤決策的人員有所顧忌。
二、推行單位負責人“問責制”在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中的三個作用
1、“問責制”有利于單位負責人建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的權責意識,從思想上認識到其對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作用。“問責制”作為一種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它的實行是對企業負責的一種表現。作為單位負責人,對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完善與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實行“問責制”更加明確了與其權力發揮相對應的責任追究或承擔機制,以及“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人人要負責,事事有人負責”的權責意識。把權力與責任緊緊維系在一起,有利于單位負責人在行使權力時,有一種壓力感,一種責任心,從而及時反省自我及企業行為,減少和避免因內部會計控制不完善而引起的損失。
2、“問責制”有利于充分調動單位負責人的主觀能動性,針對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皢栘熤啤蓖宫F一種理念。它并不局限于責任的追究,而是直指工作效率低下,責任意識淡泊等頑癥,同時也包括隱性失職,決策失誤,用人失察,及其他領域的問題和失誤。因此,“問責制”帶來的將是對單位負責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提高自身素質,同時還要提高管理水平。倒逼其開動腦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工作機制,認真檢查各級、各部門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狀況,及時發現并堵住內部會計控制實行過程中的漏洞和隱患,使企業不會因為那些不完善和錯誤決策而支付沉重的代價,從而擺脫低效率的運行而轉入良性運轉。
3、“問責制”可以階段性的預警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面臨的種種問題,避免最終一發不可收拾。“問責制”是將“事故問責”或者“結果問責”拓展為“過程問責”,是把對行為的監督、約束輻射到權力履行的全過程。它并不是單純地去處分失職人員,而是更加注重事前、事中的監督提醒,把懲前和毖后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對單位負責人的問責,及時預警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完善,從而避免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三、推行企業負責人“問責制”,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應解決的四個問題
1、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詳細、可行的問責規則。近一兩年來,“問責制”在各省、市,各部門大力開展,但大多集中于政府機關。例如重慶市政府2004年7月出臺了首部《政府部門行政首長問責暫行辦法》,規定了18種問責情形和7種追究責任。而以劣質奶粉案聞名的蒼南縣在2005年1月1日啟動了《蒼南縣科(局)級領導干部問責辦法(試行)》,其中涉及22種問責情形和6種追究責任。“問責制”作為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途徑,其作用不言而喻,如何有效推行?筆者以為,企業必須針對實際情況和特點,借鑒現有的具體辦法,制定出具體、詳細、可行的問責規則。
具體地說,這個問責規則要能體現一個原則,實現三個結合,回答四個問題?!耙粋€原則”是權責統一原則。既不能過分夸大權力,也不能將“問責制”失之簡單化、擴大化,不管具體情況、不分原因地一味追究責任,會挫傷人員的積極性,背離“問責制”的初衷。“三個結合”就是全程提醒和全面問責的有機結合,制度約束和道德自律的有效結合,同體問責和異體問責的雙重結合;“四個問題”是:問什么事的責?問什么人的責?什么人來問責?以什么程序來問責?“問責制”的關鍵是落實一個“制”字,即制度化、法制化。問責規則只有解決了以上問題,才能合理地配置和劃分行政權力,明確責任,做到有章可循,“問責制”也才能盡快擺脫既有管理模式的慣性,由權力型過渡到制度型。
2、抓好開展“問責制”的宣傳教育工作。宣傳教育是推進“問責制”的前提,“問責制”的核心思想是權責對等。但是長期以來,諸多企業忽略了責任意識,對“問責制”也缺乏了解。所以可以通過座談會、實例剖析等多種形式開展廣泛地宣傳教育,贏得企業負責人和廣大群眾的認可和支持。此舉一方面可以增強民眾和輿論對企業負責人的“軟”壓力,通過這種異體問責形式制止內部會計控制實行過程中不當、不法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呼喚單位負責人的道德自覺性,真心自愿地接受“問責制”,從而規范其行為,完善內部會計控制。
3、抓好“問責制”的督促檢查工作?!皢栘熤啤笔鞘虑啊⑹轮?、事后多重約束機制,貫穿于企業日常工作之中,所以督促檢查就包括事前提醒、事中糾偏和事后調查。開展實時督查和自查相結合,定查和不定查相結合,通過檢查內部會計控制中貨幣資金、投資、籌資、擔保等諸多方面的完善程度,對其中存在的隱患及時消除,對已發生的重大事件或媒體曝光立即查實,主動問責,并采取補救措施,避免或盡量減少損失。
4、抓好“問責制”的執行工作。執行是問責的關鍵環節,“問責”要落實到人,對責任明確的,要加大處罰力度。具體實施過程中,一方面要認真聽取問責當事人對問責事件的陳述和申辯,確保問責的權威性和量罰的準確性。另一方面,要確立問責制度,對有責當事人除了承擔行政處罰責任外,還要加大民事、刑事、訴訟等方面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追究力度,防止出現行政責任追究代替法律追究的現象。對問責所涉及的事實、方式、處罰一律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建立問責制度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對于如何推行企業負責人問責制,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各個企業實際情況不同,操作起來也就存在差異。各企業應該在積極穩妥推進的同時,科學總結,認真分析,不斷完善。
(作者單位: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