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森祥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及網絡信息化的不斷擴張,人才對于企業來說,已形成管理上的關鍵環節。如何發現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也成為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社會觀念與能力之間的矛盾,始終成為禁錮和制約人才服務于企業的至關因素。
一、目前人力資源使用狀況
我國的人文思想受幾千年封建傳統的影響,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模式,管理上“作坊”式行為在世界的東方都極具代表性。在人才的使用上也很難避開這個現實。人才與企業在使用與被使用上形成鮮明的對立局面,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有多個崗位,需要多方面人才,但似乎沒有符合其要求的合適人選。現在許多企業在選才上,對資歷、學歷注重的成分比較大,也就是強調過去的經歷,看你取得了什么學歷,學的什么專業,有幾年實際工作經驗。這些要求,要說也不算過分。能招到高素質、多經驗、可“現來現用”的人才,當然是最理想選擇。但有的企業似乎有些故意炒作,不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過分要求應聘者過去的成績,而忽略他潛在的才能發揮,盲目制定高標準人才要求。結果將許多真正有用的人才拒之門外,而企業自身在人才戰略上很難做到合理調配。
2、人才有很強實力,卻找不到理想工作。現代人才培訓過程中,一般很重視綜合教育,一專多能。也就是說,一個人才他可能拿某專業一個文憑,但他卻有此專業以外其它方面的實際工作能力。也有的人靠自學成才或跟師學藝,有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而沒有文憑、職稱。這部分人如果沒有熟人介紹,企業有可能不錄用。再有一些人,拿著高學歷、好專業、高職稱,但卻沒有多少實際工作能力,而這些人卻恰恰因為招牌亮容易找到工作。這諸多的問題,是否值得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進一步思索,驗證其招聘環節的科學性、可行性,并做合理的取舍調整呢?
3、嚴峻的就業壓力和人才缺乏,使就業者和企業都不滿意。近幾年來,各高校擴招,大量畢業生畢業后流向社會,造成很嚴峻的就業壓力,也促使有些專業人才就業時有較大的盲目性,或者干脆就抱著“騎著馬找馬”的想法。不管專業是否對口,也不管興趣是否相投,只要有工作機會先就業再說。隨之而來的就是如果有好的工作機會,立即“跳槽”。這樣一來,會出現員工就業后心態極不平衡,認為當前崗位不適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在當前崗位無法施展等,應該找機會跳槽。這樣勢必造成員工對待工作情緒的不穩定因素。企業卻發現按學歷、職稱要求招來的人壓根就不能適應工作需要。最后,只能是“人走崗空”,進入下一輪招聘“游戲”程序。
二、造成人才使用上的誤區,關鍵是人才觀念上的分歧,必須以正確的思維來理解人才的含義
在日本流行的一句話:“唯有實用的才是最好的”。筆者數年來一直把這句話當作至理名言,并將這句話引入到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上,即形成“唯用是才”的人才管理思維。
針對企業人才的利用,人們講的更多的是“唯才是用”,即只有是才,我們才用,我們用的必定是才。當然,這里面的使用者主觀意念性的東西占的比例較多。因為“唯才是用”中的“才”,沒有客觀標準,即某人是“才”與否,是由使用者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來確定的。而“唯用是才”中的“才”不是由誰來確定,而是有很客觀的“用”為指導思想的。只要針對某事物,某人能有特長、可勝任其工作任務,他即是某方面的“人才”。
“唯才是用”中的“才”與“唯用是才”中的“才”,也不是矛盾的。二者只有針對某一事物的正面發展時,才有其相統一的一面,而絕不能拋棄具體事物來抽象理解,即二者是辯證統一的。“唯才是用”中的“才”沒有提及到其實際使用中的相對性,即由“才”而論“用”,“唯用是才”中的“才”有其具體的所指,即由“用”論“才”。二者的統一在于就某事物的結果能達成一致。企業只有辯證看待人才的本質,才能合理使用人才。如:某公司招聘一保安,應聘者蕓蕓。有一導彈專業博士也來應聘。展開去說,導彈博士有學歷、有見識、有專業、有資質,片面看來,該是人才了吧!或者將其用至相應之處,其確為難得之士。而就保安,恐無人敢恭維之。再如來一人,或許其無證、無資、無專業、無文憑,但其專長于擒拿格斗,善于迎來送往。那么,此人就保安崗位上未必不是“才”。如果就保安而言,應聘者有證、有資、專攻武術,又有相關經驗,用其為保安,就是人才觀念統一的一面了。
在企業人才的使用上,還出現一類情況:有人有資、有證、有學、有經驗,但其從事無關工作。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唯用是才”了,即用其此才而薄其彼才,也就是企業之所以用此人,并非看中他原有之長,而是選中其現有之才。那么,他原先的所學、所攻、所長對企業來說并不一定算才,而其無證、無資的其它專長,在本企業內部就視為“可用之才”。企業人力資源工作的重心,首先在于就崗位而選有用、有能之人,切不可一味追求表面上可以看的所謂的“才”。
三、在人才的使用管理上,依然要圍繞“用”字來培訓提高,做到揚其長,而避其短
企業選拔人才,是為了推動企業的發展建設。針對某一“用”而選拔的“才”,不一定只在某一方面可用。聘定之后,企業要采用靈活機制,促使所用之人都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適才適用。
1、建立在可用之處,加大對員工的培訓教育。用在某崗位上的人,首先就其本職崗位要進行提高,促使其能“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提高綜合素質及本崗位業務水平。并在相應工作范圍內,放手讓其工作,充分發揮其最大潛能,幫助其出成績,給其一定的成就感,促進其主動工作的積極性。
2、發現其專長,使用其專長。每個員工都有本專業技能外的其它專長,人力資源管理者能發現,并使用其業余專長,對人才的穩定及人才的合理軟流通都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發現員工各方面專長,利用其專長,既滿足了員工的表現欲,又為企業人才的綜合利用奠定基礎,使員工無形中感覺到自己在企業內地位的提高,不自覺地促進其主動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為企業人才流通做了后備選擇。一定條件下,可以調整員工的工作崗位及環境。根據企業的需要,發現員工最大的可用之能。對于人才利用和人才穩定有很重要的作用,對企業的發展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3、建立員工人事軟流通機制,調動員工主動工作的積極性,做好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在企業內部建立人才調配的軟流通機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根據崗位需要及員工的興趣特長,有條件地調動員工工作崗位,使其在興趣范圍內充滿激情地工作,并促使其能盡最大努力,發揮最大作用,做出最大成績。
人力資源工作的核心是人才的管理。人才是企業管理永恒的話題。只有人才才能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轉變觀念,解脫傳統思維的羈絆,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合理選拔人才,使用人才,真正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相互協作,團結一致的人才氛圍。將“唯用是才”的人才觀念融入人力資源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搞好企業內部管理,才能滿足企業發展建設的需要,增強企業整體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