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玲
摘要:“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對自身先進性認識的新成果“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充分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先進現”的深化和發展。
關鍵詞:先進觀;先進文化;三個代表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5)06—0014—02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保持黨的先進性,關系著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關系著黨執政能力的提高和執政地位的鞏固,關系著黨和人民事業的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自覺地保持先進性,需要中國共產黨具有一個科學的“先進觀”。在這里,筆者借助“先進觀”這一概念來分析黨的先進性的形成與發展的情況。“先進觀”對于一個政黨來說就是指它對先進性的認識、理解和看法。雖然有關方面沒有明確地提出“先進觀”的相關命題,但是它作為一種觀念,卻真實地存在于一些認識主體的意識當中。世界上任何一個政黨都會有自己的先進觀,每一個政黨都會宣稱自己代表一種先進的力量,自身具有先進性。沒有一個政黨會承認自己不是先進的。但是,這些追求先進性的政黨對先進性的看法是不同的。中國共產黨的“先進觀”集中地體現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當中。在中國共產黨的章程中,“三個代表”是黨的指導思想的一部分,實際上也是中國共產黨對先進性的認識、理解和看法。也就是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觀”。中國共產黨的“先進觀”認為一個具有先進性的政黨應該能夠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中國共產黨的“先進觀”也有一個不斷地深化和發展的過程。從最初的“32人階級的先進隊”到“三個代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先進觀發展和變化的歷程。“三個代表”當中的“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相關含義,在“32人階級先鋒隊”這個概念里,我們都可以體會出來。但是,“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是中國共產黨根據時代的要求而提出的一個新的先進觀。它在“工人階級先鋒隊”這個概念里,我們是沒有辦法讀到的。在世界各國的執政黨的理念當中,也沒有從“文化”這個角度來定義自身的先進性的。聲稱自己是先進勢力的代表的、是民眾利益代表的政黨是很多的,而表明自己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中國共產黨的首創。美國卡爾敦大學教授趙啟光說:“在整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執政黨把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作為自身的立黨之本,中國共產黨是第一個”。“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一科學的認識,使中國共產黨的“先進觀”得到了真正的深化和發展。
事實上,中國共產黨在它從誕生到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一直都和先進文化共生共進,引導著中國文化的進步與發展、對先進文化也有著科學的認識和理解。
一、中國共產黨自身就是先進文化的產物
中國共產黨與先進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是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所蘊涵的那些豐富的先進文化的元素,比如科學、民主思想(德先生、賽先生),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催生出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創立者當中有許多人就是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重要領導人。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宣傳新文化思想,掀動了新文化運動的浪潮。新文化運動的先進主張突出地表現為對科學、民主思想的大力弘揚。在科學、民主的啟蒙思想的影響下,成千上萬的青年人沖破封建桎梏,解放了思想,成為推動中國社會變革,走向世界,走向現代化的中堅力量。在這一思想解放運動中,恰恰是早期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如李大釗、陳獨秀等),成為中國現代先進文化的主要倡導者,其中也包括毛澤東、周恩來等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五四新文化運動在思想文化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了準備。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確立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開拓了中國現代文化的發展道路,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則又是中國現代先進文化運動的產物,這一歷史淵源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必然是中國現代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忠實代表。
二、中國共產黨引導著先進文化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后就自覺地成為推動先進文化的生力軍。“這支生力軍,在社會科學領域和文學藝術領域中,不論在哲學方面,在經濟學方面,在政治學方面,在軍事學方面,在歷史學方面,在藝術方面都有了極大的發展”。歷史證明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代表,只能由中國共產黨來承擔,資產階級早巳喪失了這種資格。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完成歷史任務的手段主要是進行武裝斗爭,但是由于黨的指導思想是“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的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因此中國共產黨在一開始就表現出強烈的文化自覺意識,這表明它不是一個單純的武裝集團,而是新文化的開拓者。正如毛澤東所說的“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斗,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斗”,要把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通過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化而形成的中國先進文化,在民主主義革命中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建國以后,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執政地位,成為推動中國文化進步發展的領導力量。雖然在一段時期,黨的思想路線出現過曲折,減緩了中國文化進步發展的速度,但是睿智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引導中國文化走出曲折以后,中國文化進步發展的前途呈現出一片光明。進入改革開放的年代以來,在“三個代表”這一“先進觀”的引導下,中國文化得到全面、科學的發展,結構更加完善,內容更加豐富,運行質量更加提高。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的同時,積極地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努力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不斷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積極地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使我國的文化國力不斷得到提高,使中國這一歷史上的文明古國,繼續不斷地向新時期的文化強國邁進。
三、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文化觀的與時俱進、
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意識是與生俱來的。正是由于這種文化自覺意識的存在,使中國共產黨自始至終都在不斷地形成和完善著對先進文化的認識、理解和看法。早在五四新文化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創建者就接受和樹立先進文化的理念,并將科學、民主的思想注入先進文化的內涵當中。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嘗試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去重新審視中國的文化,這就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也使共產黨人的文化觀逐漸地向具有先進性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理念轉變。毛澤東認為,“在‘五四以前,中國的新文化,是舊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化,屬于世界資產階級的資本主義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以后,中國的新文化,卻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化,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化與舊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化相比具有無與倫比的先進性。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將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先進性概括為“民
族性”、“科學性”和“大眾性”。
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及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提出“雙百”方針等一系列繁榮科學和藝術的方針政策,使中國文化的先進性一度表現為科學與文藝的繁榮。中國共產黨的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提出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防止“一手硬”、“一手軟”。黨的第三代領導人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將中國文化的先進性與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先進性緊密地結合起來。中國共產黨結合時代特點和中國社會全面進步的客觀要求,對先進文化形成了科學的認識。黨的十六大報告將先進文化概括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對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全國人民建設和發展先進文化做出科學的部署和安排,努力使中國文化的先進性能夠真正地從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當中體現出來;
中國共產黨正是在對自身的發展歷程和當今時代的發展要求的深刻認識當中,意識到黨的先進性必須從對文化發展方向的影響上體現出來。單純強調生產力的發展,不可能使我們的國家真正地強大起來。國力的競爭是具有綜合性的,不僅包括經濟、政治、軍事的實力,還包括含有科學技術力量在內的文化實力。其中任何一種實力下降,都會影響綜合國力的提高。事實證明文化國力是影響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影響因素,文化國力不提高,就會制約綜合國力的提高。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研究院發表的《2000年世界競爭力年鑒》,用數據有力地說明了這樣的關系。根據該文件提供的資料,中國大陸的競爭力由1998年的第24位,下降至1999年的第29位,2000年又下降到第31位。為什么這一時期中國經濟在世界范圍內連續保持高的增長率,而綜合競爭力卻連續下降了呢?該文件提供的另一組數據給我們做出了回答,中國大陸作為文化領域重要門類的科技競爭力由1998年第13位,下降到1999年的第25位,2000年又繼續下降到第28位。兩組數據對比,反映出兩個指標下降的幅度基本上是一致的。這表明,綜合競爭力下降基本上是由科技文化競爭力下降造成的。中國共產黨正是從時代發展的新要求當中認識到,黨自身不僅要承擔起發展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責任,也要承擔起發展先進文化的責任。黨的先進性,不僅要體現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還要體現在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上。
從中國共產黨對自身先進性和對先進文化的認識的不斷深化和提高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包括“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內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先進觀”的深化和發展。先進文化的理念將長期地存在于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它的“先進觀”當中。
編輯/張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