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靜
摘要:八十多年前發生的“問題與主義”之爭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的一次重大論戰。在這次論戰中,針對胡適提出的“多談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改良主義主張,李大釗運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結合當時中國社會的實際狀況,正確闡述了“問題”與“主義”兩者之間的關系,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我們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胡適;李大釗;問題與主義
中圖分類號:B2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5)06—0071-
“五·四運動”前后是中國現代思想史上最活躍的時期,西方的各種社會思潮紛紛涌入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有無政府主義、工團主義、互助主義、新村主義、合作主義、泛勞動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等,他們借社會主義之名,創辦刊物,發表文章,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擴大自己的影響。新舊思潮在當時的中國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宇宙的進化全仗新舊兩種思潮互相挽進,互相推演,仿佛像兩個輪子運著一輛車一樣;又像一個鳥仗著兩翼向天空飛翔一般。”正是在各種思潮的相互論戰中,馬克思主義經歷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為中國先進分子所接受,并在他們的宣傳下,掀起了傳播和研究社會主義的熱潮。在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論戰中,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和以胡適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分子之間展開的“問題與主義”之爭是中國現代史上一次大的論戰。這次論戰有力地回擊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攻擊,擴大了社會主義的影響,對我們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啟示。
一、“問題與主義”之爭的歷史背景
要想深入了解“問題與主義”之爭,需要把它放在當時中國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中進行分析。二十世紀初的中國還處于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時間。政治上,各派軍閥在其主子即帝國主義列強的操縱下,為爭奪在中國的勢力范圍,窮兵黷武,連年混戰,弄得民不聊生,中國實際上處于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據狀態;經濟上,各派軍閥為了爭取外國列強的支持,大量出賣國家主權,同時,各帝國主義國家也加大了商品與資本的輸出和經濟掠奪,中國的社會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文化上,封建軍閥們的目標則相為一致,即利用自己的統治地位,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尊孔讀經的復古主義逆流,加強對人民的思想控制。面對當時的黑暗狀況,中國何去何從成為先進分子們共同苦苦探索的問題。從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改革派到以曾國蕃、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從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到以孫中山、黃興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歷史已經證明了他們都無法解決中國的出路問題。恰逢此時,一九一九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它給中國的解放帶來了新的曙光,對中國的革命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人民從此開始走上效仿俄國的革命之路。回顧歷史,我們發現:首先,俄國的國情和當時的中國相類似,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后,革命前長期處于封建專制統治之下。同時,兩國又是鄰邦。既然俄國革命能取得成功,建立蘇維埃政權,為什么中國不能效而仿之呢?其次,俄國革命勝利后的對外政策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有所不同。十月革命勝利后,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宣布廢除同各帝國主義國家業已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并對中國革命表示聲援和支持。因此,中國的先進分子看清了十月革命后的俄國與帝國主義國家是有區別的,是中國的友好鄰邦,是中國革命的榜樣與目標。再次,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庶民的勝利,建立的政府是真正的勞農政府。俄國十月革命是在推翻沙皇統治的“二月革命”以后,又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占社會絕大多數的廣大工人、農民、士兵翻身成了主人,這是中國先進分子們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正是由于以上的因素使得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對苦苦探索國家出路,又屢屢遭受挫折的先進分子們看到了國家的希望。眾所周知,俄國十月革命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所取得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因此,宣傳馬克思主義、倡導社會主義革命成為一種社會潮流。然而,資產階級改良派在當時的中國仍有相當的市場和影響,他們不甘心失去自己的輿論陣地,于是,他們站在馬克思主義的對立面,挑起了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問題與主義”的大論戰。應當說,只有把這次論戰置于當時中國的社會背景之下,才能看清這次論戰的實質。
二、“問題與主義”之爭的主要內容
在了解這次論戰的歷史背景之后,我們運用歷史的、階級的方法對這次論戰的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一九一九年《每周評論》第三十一期刊登了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在這篇文章中,胡適主張點點滴的社會改良,反對“根本解決”;說什么“主義”是個抽象名詞,阿貓、阿狗、鸚鵡、留聲機都談,而又有人假冒牌號,因此,要少談些主義。“請你們多提出一些問題,少談些紙上的主義……請你們多多研究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那個問題如何解決,不要高談這種主義如何新奇,那種主義如何奧妙。”如果脫離當時的社會背景,這些言論聽起來似乎有一定道理,具有較大的欺騙性。實質上在當時的中國,研究、解決具體問題并不能根本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以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甚至連具體問題的解決也是在反動當局的允許范圍之內才得以可能。因此,當時中國最需要的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采用革命的手段,對中國的問題進行“根本解決”,因而才會有一個個具體問題解決的可能性。從根本上看,胡適借反對“空談主義”之名,其實質是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社會革命,宣揚改良主義,宣揚中國不需要一次革命就能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針對胡適的改良主義主張和反馬克思主義言論,李大釗在《每周評論》第三十五期發表了《再論問題與主義》一文,闡明了“問題”與“主義”的辯證關系,鮮明地表明了自己的階級立場和政治主張。
1.“問題與主義”的辯證關系
李大釗認為,“問題與主義”應該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我們的社會運動,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實際的問題,一方面也要宣傳理想的主義。這是交相為用的,這是并行不悖的。”問題當然需要去研究,然而只研究社會問題,而社會之中的大多數人對此并不關心,這些社會問題又怎么有解決的希望與可能?因此,我們不僅研究這些社會問題,關鍵是要解決這些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有解決這些問題的多數人,他們應該有共同的理想、主義作為實驗自己生活上滿意不滿意的尺度,共同參與社會問題的解決。針對胡適所說的“主義”只不過是抽象名詞,李大釗認為:“大凡一個主義,都有理想與實用兩面。”我們可以把主義拿來當工具,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加以運用,是可以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的。因此,“主義的危險,只怕不是主義本身帶來得,是空談他得人給他的。”從整個中國現代歷史看,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關鍵就是在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
普遍原理與中國的國情以及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歷史事實充分說明了李大釗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也充分證明了他目光的敏銳性和富有遠見的洞察力。
2.如何對待“假冒牌號”的危險
伴隨科學社會主義而來的有各種形形色色的“冒牌”社會主義,他們借社會主義之名,籠絡人心,擴大自己的影響。當然,其中不乏有空談“主義”之人,這就給胡適以有機可乘。針對胡適提出的“你談你的主義,我談我的主義,王楫唐又談他的社會主義……然而你和我和王楫唐都可自稱社會主義家,都可以用這個抽象名詞來騙人。”的論調,李大釗指出,不能因為社會主義在當今社會上流行,各種“假冒招牌”的出現,就停止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相反,“正因為假冒牌號的人,我們愈發應該一面宣傳我們的主義,一面就種種問題研究實用的方法,好本著實際的運動,免得阿貓、阿狗、鸚鵡、留聲機來混我們騙大家。”具體分析出現“冒牌社會主義”的原因,可以認為,其現象本身就說明社會主義理論具有科學性、革命性。俄國十月社會主義的勝利,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是能夠經受實踐檢驗的,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否則,為什么不去冒充其他的什么主義呢?由于當時中國的民眾對科學社會主義還沒有真正的了解,即使當時先進的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也只能是“隔著紗窗看曉霧”。因此,更應該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啟民智,提高人民的辨別能力,使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現出原形,這才是積極的正確態度。相反,那些借反“空談主義”之名,行反馬克思主義之實的現象不僅具有欺騙性,而且具有隱蔽性。
3.對中國社會是進行具體的改良還是“根本解決”
胡適認為可以通過具體社會問題的解決達到改造中國的目的,污蔑“根本解決”是自欺欺人的夢話。事實上,歷史已經證明了不推翻腐朽的反動統治,國將不國,何以談什么社會問題的解決?資產階級改良派推行“戊戌變法”,試圖在不動搖封建專制統治的基礎上對社會制度進行細枝末節的修補,結果“六君子”問斬菜市口,其教訓何其深也!列寧曾經說過“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胡適此時老調重談,用意何在?無庸置疑,胡適在五四前期的新文化運動中是有歷史功績的,但是他是站在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立場上,“一方面要與舊式的頑迷思想奮戰,一方面要防遏俄國布爾什維主義的潮流。”這真是一語中的。李大釗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指出:“社會上法律政治倫理等精神的構造,都是表面的構造。它的下面有經濟的構造作它們一切的基礎,也就是經濟問題的解決是根本解決。”根本解決的方式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作為工人聯合行動的指導思想,用暴力的手段推翻反動政府才有的革命和解放,才有一個個具體問題解決的可能性。后來的新民主主義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無疑就是對李大釗這一光輝論斷的最好闡釋。
三、“問題與主義”之爭的啟示
毫無疑問,“問題與主義”之爭盡管由于《每周評論》的被查封而沒有一直延續,但在當時的思想界卻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談史是為了鑒今,這場論戰為我們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1.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然而,在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嚴重的挑戰:人們越來越重視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忽視了對自己思想的改造;人們越來越淡漠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價值,放松了對社會主義信念的堅定信念;加之“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論調在當今社會仍擁有一定的市場。因此,嚴峻的現實情勢迫使我們在解決具體問題的實踐中絕不能輕易忽視政治思想的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當然也需要解決具體問題,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堅持馬克思主義不言而喻,但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談主義”、講大道理,而要把理論和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人們的思想意識歸根結底是由物質基礎決定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同時,還需要解決教育客體的具體問題,關心他們的切實利益,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
3.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思想政治教育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即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以此促進“根本解決”,于是才有具體問題的解決。“經濟的解決是根本的解決”,對此,我們應該進行具體的、歷史的分析。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華民族處于水深火熱當中,“經濟的解決”受到反動統治的阻礙,因此,要想實現“根本解決”,必須以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武器,采用革命的暴力推翻反革命的統治,為“根本解決”創造社會條件。因此,在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下,宣傳馬克思主義,啟發廣大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思想覺悟,讓他們用革命的暴力推翻反革命的暴力成為當時第一要務。如今,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國家,已經具備了“根本解決”的社會條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以達到“根本解決”。
歷史上,我國既有“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教訓,如張東蓀主張實業救國,梁漱溟推行鄉村建設運動,陶行知倡導平民教育運動等,盡管在客觀上具有一定的歷史積極意義,但最終都失敗了,因為他們沒有達到改造舊中國的目的,更不用說“根本解決”了。當然又有“多研究些主義,少談些問題”的慘痛教訓,如文革中“以階級斗爭為綱”,忽視了具體工作的有效開展,忽視了經濟建設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雖然當時既無外債又無內債,但國家經濟發展較慢。今天,我國已經步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因此,正確處理“問題與主義”的關系,把握二者關系的“度”,避免走向兩個極端是值得每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編輯/佳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