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蔚華
企業是社會的細胞,是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構建和諧社會,企業家責無旁貸。
構建和諧社會,企業家責無旁貸
1、企業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基本物質載體。化解社會矛盾、協調各方利益、縮小城鄉差距、統籌區域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標志,而這必須建立在社會財富不斷增長、國家財力日益增長的基礎之上。物質財富的創造主要是以企業為載體的,企業是社會基本的生產經營單位,以創造社會財富為己任。如果離開了企業的財富創造功能,也就失去了構建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
2、企業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基本就業載體。盡可能地實現充分就業,最大限度地降低失業率,是維護社會穩定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企業是社會勞動力最主要的吸納器,是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的根本渠道,通過新興企業的不斷產生以及既有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可以源源不斷地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進而有效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3、企業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基本生活載體。企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賴以生存與生活的重要載體,企業的發展狀況和盈利能力決定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同時,社會上很大一部分人一生中的很長一段時間是在企業中渡過的,企業的工作、文化氛圍影響著從業人員的身心健康。
4、企業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基本生產載體。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其中的關鍵是要實現企業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人類獲取和消耗自然資源的主要方式和基本生產載體。企業在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不斷消耗自然界的各種資源,稀缺的自然資源必然制約企業的盲目掠奪行為,使得企業財富的創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資源的數量與質量。只有做到企業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企業家應當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在當今中國,企業正日益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重要的力量,社會對企業和企業家的期望和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家的責任隨之不斷加大。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想目標,賦予企業家的歷史使命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保持企業活力,創造更多財富。建設群眾安居樂業、人民生活富裕、四方安定有序的和諧社會,需要不斷涌現的社會財富做有力支撐,而社會財富的涌現,又是以企業的蓬勃發展為根基的。構建和諧社會呼喚一大批充滿生機活力、具有強大財富創造功能的企業。而造就這樣的一大批企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競爭力,進而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這是企業家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的根本體現,也是企業家應有的職責。
保持企業活力的關鍵是創新。只有通過持續創新,才能破除束縛企業發展的各種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從而為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對于轉軌時期的中國,保持企業活力,創新的意識和精神尤為重要。企業家應該努力推進制度、管理、技術三個方面的創新。
2、轉變增長方式,保護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人類的生產實踐表明,要想與大自然和睦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尊重自然規律,尊重自然環境,否則,必然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發展中大國,依靠資源高消耗來發展經濟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在人口、資源與環境矛盾日益尖銳的嚴峻形勢面前,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是我們愿不愿意的問題,而是已經迫切地、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企業是資源消耗最大、最容易對環境產生污染的部門。保護生態環境,中國企業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保護生態環境的當務之急是要盡快轉變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外延粗放型增長方式,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積極創建資源節約型企業。
3、履行社會責任,造福社會大眾。馬克思說過:“去為別人謀福利的人是偉大的”。隨著企業和企業家社會地位的上升,正確處理經營責任與社會責任的關系——在追求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履行更多的社會義務和社會責任、做造福社會大眾的群體,已經成為培育、弘揚符合時代要求的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在建設和諧社會中人們對企業家的殷切期盼。
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有許多表現,從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看,最重要的有三點:一是誠信立業,恪守商業信譽和公認的道德規范,合法經營,誠實自律,自覺納稅,積極致力于誠信社會的構建。二是服務客戶,視產品服務質量如生命,把好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做好服務供給的每一個細節,為社會獻上最優的產品和最好的服務。三是回饋社會,自覺關注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投身慈善活動和社會公益事業。
4、營造良好氛圍,建設和諧企業。把企業建設成為人與人關系融洽、充滿友愛、精誠團結、蓬勃向上的和諧企業,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一環。建設和諧企業的內容有許多方面,主要應把握住三個層面:一是企業文化的建設;二是員工福利的保障;三是內部矛盾的化解。企業家要善于化解矛盾,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